更新於 2019/07/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一件人生小事件開始,了解如何讓人生只剩下純粹的快樂

      「對每件人事物都抱持著中性的態度,是最難達成但或許是人生最必要的功課。」
      最近聽長輩講到偏方有感。
      某天餐桌上,老爸和老媽聊到某個香蕉偏方,用以治療痔瘡。聽到當下也沒有特別感覺,但無意間提出一個想法後,再聽到老爸的回應,心中就突然有點不踏實。
    我說:「有可能只是剛好痔瘡痔瘡症狀尚不嚴重(那還可以稱作是痔瘡嗎?),所以改變了一些生活習慣(例如:不久坐)就慢慢好轉;也有可能只是剛好肛門那邊不舒服,並不一定是痔瘡,本來隨著時間過去,那邊的不適就會慢慢消失了。然後,因為同時有食用該偏方,才歸功於那個偏方的幫助」
    爸說:「呦!你們年輕人不懂啦,那真的很有效。」
    聽完之後,覺得這是個大膽的想法(這種想法也是許多人或人性具備的),因為有潛在的幾個問題:
    一、偏方成分如果只是食物成分,那倒也不需要特別和使用偏方的人有所爭執:因為吃錯了,頂多就是沒有效果罷了:但如果具備藥物成分不適合人體食用的成分,那就會影響人體器官細胞組織的機轉,是有可能會導致人體不可逆的傷害的。(其實有些食物成分攝取過多,也是會產生問題了:在這就不多談,以免篇幅暴增)
    二、因果錯置的謬誤:就像文章一開始我所說的,有時候產生你所想要的結果(治好痔瘡),並不一定是你所認為的原因(特別偏方)造成的。但這點始終只是個假設,我也沒有要否決偏方事實上可能真的有對改善痔瘡(或痔瘡類似疾病)的幫助。
    結論:我只是想要傳達一個觀念(但這種觀念很難解釋),誠如引言所說:「對每件人事物都抱持著中性的態度,是最難達成但或許是人生最必要的功課。」我想說的是:
    一、「對每件人事物都抱持著中性的態度...」:就是同時相信眼前所見聞的人事物,但同時也要不相信之。
    (一)抱著相信的態度,才不會產生傷害(例如:有人只是好心提供意見給你,不用全盤否定之,否則對方會很不堪)、才不會失去得到一個有用的資訊的機會(如果某個消息事後真的藉由更多方法和管道,證實為真,那豈不是失去了提早解決或便宜解決的契機(就本篇提到的治療痔瘡來看))。
    (二)抱著不相信的態度,也才不會產生傷害:就像文章上半段所提,如果一開始就相信偏方並使用之;那如果這個偏方真有不利於人體的成分,或不適合用在某個人體的藥物成分(或過多而不適合用在任何人體的的藥物成分)。那相信他的人,豈不將面臨一場大的災難。
    二、「...是最難達成但或許是人生最必要的功課。」會這樣說,是因為:
    (一)人們一旦「說話」或「做事」:都是先抱持著一個「立場」,才會去說和去做。例如:我先有「覺得偏方有效」的立場,才會「去說和去做」推薦的話和推薦某人使用的行為。
    1.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立場」,一個人是不會有任何話語和行為的(原因在2.中描述);也因此,在這種充滿矛盾的前提下,要一個人抱持著中性的態度去說話和做事,基本是「不可能」。
    2.上述的「不可能」,其實是因為人的語言和邏輯的侷限性:我們在解釋別人的話語和行為的時候,幾乎都是站在天平的其中一端,沒有站在天平正中央這回事。例如:我覺得某人是好人,我覺得某人是壞人;你或許會說,你會覺得某人是普通人呀;但你有沒有發現,你所表示的普通人,真的是站在天平中央的評價嗎?「普通人」在字面上來看,相對好人和壞人,或許可以說是一個中性的詞彙,但在人性評價和解釋的世界中,我們明明還是會將這個人的特性偏向天平的某一端,因為覺得他(可能)是好人,我才會跟他說些什麼(或做些什麼事),因為他(可能)是壞人,我才不會託付他做什麼事(或說什麼)。
    3.承2。就像這篇文章我想傳達的人生觀念(引言所述),在我用文字(在評價的世界,和語言是同個地位)表達出來的時候,就走向了天平的其中一端:對比出、表現出我覺得其他種人生觀念相對不好,我才提出這種觀念來希望有緣人可以應用在他們的人生中,改變他們的人生。
    4.真正的「中性」,是無法用言語(文字)和文字表示的:唯有無思無想無動無為,才是真正的不帶評價的天平中央;所以,希望看到我嘗試用侷限(帶有評價)的文字表達出的「中性」的你們,可以在無時無刻需不斷評價眼前每一件人事物的世界中,稍稍喘息一下:保持「相信與不相信的人生態度」,除了可以讓自己比較可以有意識地注意到生活和生命中可能潛在的問題和危機(如本篇故事所提的偏方造成的結果);還有一個更大的功效---那就是讓自己的人生可以停頓下來、多多喘息,在無思無想無動無為中,感到人生最純粹的快樂。
    PS:上述的人生觀念造成了這樣的結果,我中間省略了很多體會的說明(未來有機會會再說說,如果真的有有緣人願意看的話),因為可以講得很多;同時,也是因為,希望有緣人不要太執著於字面上的說明,而是可以親自應用在自己的人生中,親自去體會,才會產生屬於自己的感動。(試試看不會有損失,就只是一念之間的接受或不接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