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打成這樣,本身就是很大的局限。有緣看到這篇文章的人可以感受看看。
在一次和家人的激烈對話之後,再回頭看看過去那幾年遇到的一切,突然知道這輩子該怎麼活了。
這種生活方式無法給予自己什麼,但可以讓自己想起曾經就有的一切(寧靜、快樂)。
而這種生活方式,就是「相對不絕對、都可以也都不可以。」這是最簡單也最難實踐的生活方式,活在這充滿各種"表達"(註1)的世界上,自己往往會在那些"表達"中一次又一次地失去方向,然後受制於各種情緒,讓自己痛苦不堪:但幸運地是,一旦明瞭了這個生活方式,那之後所需要的,就只是不斷地提醒自己這個道理而已;然後,一切就又回復寧靜。
註1:在下兩段提到了何謂「表達」。
「人生」之所以稱作為人生,就是因為「人」是其不可或缺的元素。但雖然人稱為萬物之靈,可是整個人生卻仍充滿著許多「局限」。
舉個臺灣人都會遇到的例子來說,不管熱衷政治與否,生活在民主自由的臺灣,就算不刻意聚焦在政治的議題上頭,但每天仍會有許許多多的政治話題出現在生活之中(來自新聞、來自家人或朋友);在這個狀況之下,如果有一天朋友問自己:「你支持哪個候選人(或政黨)?」而一旦自己「付諸語言、文字、表情、語調...或其他任何一切的表達」(這是很重要的一點,所以才用引號括號起來),將腦中的想法表達出來,就落入「局限」之中。
「我支持XXX,因為他想要做OOO(政策)。」
「我支持XXX,因為另一個候選人會做OOO,會影響到臺灣(後代或自己)。」
當看到這裡,有沒有發現一件事?那就是人們所支持的原因,其實根本就不是一個可以確定的「資訊」(註2)。而上述現象,就是一種「局限」。
註2:自己在這邊提到的「資訊」的範疇,在倒數第二段有提到大概是什麼。
「局限」無所不在,就像自己上面舉的那個例子,不能適用在所有人身上:相信有許多人看完上段「政治」例子之後,一點感受都沒有,不認為自己會把政治人物說的話(資訊)當真,然後引導自己的投票決策。
那為什麼要探討這些「局限」呢?因為「局限」正是人生煩惱的來源,而這正是人們窮盡一生想要擺脫的問題。
就人們熟悉的家庭、校園或職場生活之中的一切相處來看,當和家人、朋友或工作夥伴,不管是談著正事,或是漫無目的、天南地北地聊著其他事情,人們都是基於一個不確定的「資訊」在「表達」著自己的想法(局限又局限):本來,這一切「局限」並不會對人生產生什麼特別的影響,但一旦人們開始「評斷」(註3)某些事情(評斷自己、評斷他人、評斷社會的一切現象),這種局限就開始了人世間的煩惱和爭論。像是「我覺得XXX候選人比較好,因為OOOO」這種評斷,就很容易引起紛爭(引起紛爭的前提還必須考慮當事人執著己意與否、以及討論的議題為何)。
註3:所謂的「評斷」,就是「我覺得XXX好(不好)。」
最後,下一個暫時的小結論:人生的問題(煩惱)來自於「局限」,而局限來自:
1.過度相信某個資訊。
2.也來自於人們無法充分了解周遭的一切「資訊」(可能來自其他人,也可能來自生活環境)
PS:相對於「全知全能(omnipotent)的神」,自己缺乏資訊實在太多太多,就算是過目不忘的天才,依舊保有這局限。
3.「表達」本身:無法「一言以蔽之」地闡述所有腦中的想法。
然後,這篇的觀念,說實在,是無法完全說清楚的,在輸入的同時,自己幾乎在每一段落都停頓了───因為說明一個次觀念的同時,又必須進而說明更多的次次觀念(也在這種情形下,再一次體會到付諸「表達」的「局限」)。所以這篇文章的觀念,放在人生每一個地方,可以衍生出很多很多很多的故事,就讓自己繼續看下去吧。
PS:討論觀念本身很無聊,說說故事說不定會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