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1|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大叔讀書:谷歌方法(Never Lost Again)

    Never Lost Again (大叔自譯:不再迷路)在簡體中文版本名稱叫做谷歌方法,我想是因為搭配一系列的谷歌為名的書籍而取的,我在博客來書店找了半天,沒有找到這本書的繁體中文版,我也好一陣子沒有談讀書的事情了,所以就再次野人獻曝,介紹這本書。
    「不再迷路」這本書作者是 Bill Kilday,現在是 Niantic 公司的行銷副總裁。Niantic 公司,可能大家還很陌生,但講到任天堂旗下的「寶可夢」,我想全台灣大概很少人不知道,我雖然不玩這個產品,但走在台灣街頭,很難不見到一堆人突入起來聚在一起的時刻。在 Niantic 之前,他是 Google Maps 的市場策略聯盟經理以及行銷經理,再往前看,Bill 是 Keyhole 的產品經理以及市場經理。當 Google 買下 Keyhole 之後,他才成為 Google Maps 的市場行銷主管。而他很早就展現了擔任市場行銷的天賦,他還幫過 Michael Dell(對,就是那個戴爾公司)做過網站。
    作者:Bill Kilday
    作者:Bill Kilday
    「不再迷路」這本書雖然說的是 Google Maps 成就的過程,不過我卻覺得一開始的過程更讓人著迷。在還沒有加入 Keyhole 之前,Bill Kilday 當時還是《奧斯丁美國政治家報》的市場部人員,而Keyhole 的CEO 是他大學時代最好的朋友約翰漢克(他很帥呢,如下圖)。
    John Hanke
    當時約翰漢克成立這家公司之後,想到了老同學,於是開車到Bill 的家,載著全套的設備,讓Bill 第一次看到Keyhole 已經完成的測試版本,進而說服 Bill 加入Keyhole。對於當時位於德州的 Bill 來說,要放下一切轉往加州發展,他還是頗有疑慮,也因此就在這個過程中,先以遠程工作的方式協助Keyhole,直到約翰拿到第一筆融資,Bill 才正式加入。這個簡短的創業團隊加入過程,雖然篇幅不多,但很精彩動人,而且Keyhole在這個過程中歷經了尋找客戶、缺錢差點導致公司倒閉、然後在一系列的奇蹟事件之後,終於成功的過程,是每一個走上創業路過程中的創業者很難忘記的情境。Bill 在加州工作四年,才有機會把自己的老婆從德州搬過來,所以可以想見他們創業過程中遇到多少險阻。
    當年的Keyhole 圖片
    現在的 Google Map 圖片
    從瀕臨失敗到開始嚐到成功的果實,有時候除了努力之外,老實說也需要一點運氣。這些一點點累積起來的運氣,其實支撐著Keyhole在不斷演進、成長。舉幾個例子來說,在Keyhole掙扎的過程中,NVidia的黃仁勳獨排眾議,提供Keyhole 50萬美金交易,發展NVidia專屬版本,讓用戶買了NVidia 產品之後,可以進行透過NVidia進行綑綁銷售,這個等於幫助Keyhole持續下去的重要關鍵;而日本的Silicon Studio 這家位於日本東京的 3D遊戲公司也投入了50萬美金,繼續支撐著Keyhole。但是即便如此,依然有重要的員工因為撐不下去而離職,而且公司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拖延銀行借款,想辦法撐過每一天的情景每天都在發生。
    就在這個時候,及時雨來臨了,CNN與Keyhole達成簽約的協議,而也因為這個交易,扭轉了Keyhole的命運。SaaS服務最大的影響來源往往並不是商業市場上的利益,反而是天然或人為災害。Keyhole在這個過程中,就從伊拉克戰爭當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就在Keyhole與CNN合作之後,因為伊拉克戰爭的關係,CNN 的播報員當時試著透過Keyhole提供的服務向電視機前的觀眾介紹了伊拉克當時的戰情狀況,而且當時CNN還會在演示的時候,把Keyhole的網址打上螢幕,也因此許多美國人開始瘋狂使用Keyhole的服務,導致多次當機。同時一家有國家軍事單位關係的投資公司IQT也投入了150萬美元,讓Keyhole可以繼續成長下去,不再失去公司員工。也因為IQT的關係,美國國務院、參眾兩會、每個大使、每個軍報情報司令、國防部長、參謀長聯席主席等人的電腦上都安裝了Keyhole(這時候的Keyhole還是一個軟體,而不是網頁服務)。Keyhole不只是CNN的好夥伴,在戰場上的美軍將士也適用Keyhole提供的衛星影像資料,判斷伊拉克地面部隊的軌跡,做為作戰的參考。這時候的Keyhole已經逐步走出破產倒閉的邊緣,開始往康莊大道邁進。
    在2004年,當年因為網路泡沫化破滅而引發大量創新公司倒閉的風潮逐漸平息,加上 web 2.0 逐步在 O'Reilly 公司的鼓吹下逐步讓網路復甦,在矽谷的風險投資商也開始探頭尋找良好的投資標的,這時候Keyhole 就遇到了矽谷著名的投資公司 Menlo Venture 的投資要求,就在要簽約的那一刻,改變 Keyhole 命運的機會來臨了,Google 宣布要併購 Keyhole,就在他們即將上市的前夕。當然真實的情況總沒有那麼容易的事,還是經歷過一些風雨,最後才順利成功。但是想像一下,如果某個週五傍晚,公司的大老闆決定要召集大家聚會,然後說出公司附近的大頭要併購我們的時候,那種興奮之情事不言而喻的。
    Keyhole 被併購前夕,跟 Google 兩個創始人見了面,當時 Bill 就「冒犯」了 Larry Page。他問說當 Keyhole 被 Google 併購之後,是要追求更高的業務數字還是更多用戶?當時 Bill 對用戶的期待是 1000 萬人。Larry 回覆說:想大一點,後來 Google Maps 的發展情況,相信大家都知道了,超過 10 億用戶,超過百倍的規模;而資料存儲量也超過當時的預期,不再是 1 PB,而超過了 25 PB,我相信如今這個數字更遠勝於此(1 PB 相當於1000 TB;1TB = 1024 GB)
    在Google 正式上市之後的第一個併購項目,就是 Keyhole,而且是團隊併購,引入了29位全職員工,並且為日後的Google Maps 打下了紮實的基礎。當然在加入 Google 之後的 Bill,在一開始也“不小心”得罪了當時Google 三個大老之下權勢最大的梅姐 Marissa Mayer,而且因為學歷不夠「純正」,Bill只是州立大學畢業的學生,不如梅姐身邊都是著名的史丹佛大學的高材生,可以想像到的是Bill在這個過程當中吃了不少苦頭。在Google Earth即將上線之前,Bill因為需要得到梅姐的授權,才能正式發布上線這個過程,即便他把這些事都做到到位,但沒有依照梅姐的規範執行,依然難逃梅姐的責難。我對這個部分的描述略有一些心得,也因此能心領神會Bill 遇到的麻煩。對於從小公司切換到大企業的過程中,各個部門以不同勢力進行職位、工作上的權力鬥爭, Bill 雖然用了不多的篇幅介紹,但可想而知在大公司面臨的處境有多麼難受。
    Bill 在Google做了幾年之後,自己感覺到在Google受到的阻撓太多,自己的工作一直處於邊緣,進不到核心,而且家裡面又因為兩個小孩的教養讓他覺得虧欠家裡太多,因此考慮搬離加州,回到德州工作。就在這個時候,後來擔任Google CEO 的桑德爾皮查依出現了,他當時還是匯報給梅姐的產品經理,答應給Bill一個機會,讓他有機會回到德州工作,等於讓他有機會在德州建立一個分部,就這樣Bill 賣掉原先在加州的房子,搬回德州的奧斯丁工作。
    而Bill 的老闆約翰還在加州山景城努力著,但如同前面說的,在大公司工作,你得不斷解決人的問題,到了最後,他也決定離開Google,尋求一個新的創業機會。Larry Page 跟約翰漢克討論後,共同擬定了一個合約,公司名稱叫做Niantic,Google的員工如果決定跳槽去Niantic,他同時依然是Google員工,等於享有兩家公司的巨大優勢。而Bill就在約翰決定開創新公司的那時候,隨同其他幾位原先在Keyhole一起工作的八位同事,都跳槽到了Niantic,並且在三年後結束了依附在Google的身分,成為鼎鼎大名的新創公司。Bill的故事就寫到這裡。
    看完這本書,我有幾點感想,想在這裡分享一下:
    1. 跟同學(不論是哪個時期的同學)的關係一定要保持良好,你的人生說不定是因為一個人而翻轉的
    2. 在創業階段,無論多麼辛苦,都不能輕言放棄,一定要全力以赴
    3. 在大公司裡面,你永遠都不是最厲害的那一個。尤其你的老闆是 Larry Page 以及 Sergey Brin 的時候
    4. 永遠要抱持「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精神
    5. 要勇於打破自己的舒適圈,但也要勇敢面對新來的挑戰,就算不如意也要淡然處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