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從前兩年開始,大陸的網路公司就陸續發現:線上流量價格越來越貴,從其他地方獲取用戶流量這樣的方式也就被越來越多人重視。這裡面隱藏的用字就是「增長」(Growth),在我開始從事網路增長經驗達到兩年之際,剛好也讀到幾本跟增長相關的書,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除了「流量池」之外,另一本就是這本了。
【我不是產品經理】作者是原任職於搜狐的產品運營經理,因為重視增長業務,而逐漸升上來變成產品部門的老大,後來創業,最近這一兩年再切換回職場,原任職於鳳凰傳媒,目前在愛奇藝公司擔任副總裁。我看完之後,先講一下我的感想:這本書談的挺細的,基本上就像是一本教科書,對那些還沒有增長經驗的同學來說,其實有非常多的參考內容。而且作者憑藉著對於增長業務的熟悉度,在分析這兩年最紅火的網路公司「字節跳動」(也就是抖音、頭條新聞、火山視頻等APP 的公司)的增長策略有很清晰的描述,算是一本非常詳盡的增長說明介紹書籍。
從一開始作者就介紹了什麼是增長策略,簡單闡述了 AARRR (Acquisition、Activation、Retension、Revenue、Referral)的概念,以及對產品、運營、客戶服務、行銷、直銷業務、經銷業務等不同領域團隊的影響,然後再提到在網路行業的下半場,用戶增長時代如何在我們的面前展現出來。在第一章就以一個大架構的角度標明他對這個領域的掌握度。
接下來,岳建雄先生提到了互聯網產品的本質以及如何搭建用戶增長團隊。移動互聯網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商業模式,他對於商業模式的分析,以書中這個結構圖呈現,非常清楚,值得思考:
移動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展現方式,透過技術驅動的分發能力
單單解釋這張圖就可以花不少時間說明:從左側開始,獲取用戶的方式很多,而且價格不一,在這樣的情況下,什麼樣的方式可以獲得最多用戶,而單一成本更低,就是這裡面的竅門。就像前面說的,現在線上的流量價格很高,也因此如何用每個用戶獲取成本越低,能節省下來的子彈也越充分。作者還特別拿出來實際的案例說明,當一個用戶的LTV(生命週期總價值)做不到20元,除非本身具備造血功能,不然這個產品就不具有可以大規模持續買到不同的用戶的。
當這些用戶被獲取進來之後,用戶要如何進行變現呢?這個與商品的服務能力以及用戶屬性相關了。作者列舉了不同類型的互聯網產品商業模式如下:
- 社交產品,含遊戲:以廣告為主
- 資訊流產品(類似Yahoo! 新聞這一類的服務):廣告
- 工具類產品(天氣):主要以透過資訊流方式演唱用戶停留時間,透過廣告、贊助等方式支持
- 短視頻(抖音、快手):直播、廣告
- 長視頻(Youtube):廣告、會員付費
- 社區型電商:廣告、商品宣傳
其實除了上述的變現點之外,更重要的是現在APP 太多,因此每個人都在爭取用戶的眼球時間,換句話說,等於是把用戶碎片化、有限的空閒時間長度(看看 Netflix 就知道)。有點小遺憾的地方是,作者在這個區分上,可能比較考慮C端的產品,而缺少了B端的功能需求。
而在內容生態部分,以可以區分為 PGC 以及UGC 部分。PGC 就是專業生產的內容,例如:報社、電視、通訊社等專業人士發布的內容;而UGC 則是一般網友自己生產的內容。PGC 有固定的產出,但UGC則是更隨性而碎片化的方式呈現。PGC 與 UGC 之間的搭配就會產生所謂推薦模式以及社交模式的資訊流類型。推薦模式是透過用戶讀取過、或是法政一類的內容來劃分,而社交模式則是透過你的朋友圈分享結果來劃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觀察到的結果是:移動互聯網的內容將會因為分發方式的變化產生變化,那些提供UGC 能力的供應商如果不能提供良好的書寫工具,勢必會日薄西山,而整個局面也因為供應方提供分享的能力從早年 web 開放方式走向封閉的迴路。
在說明不同的商業模式產生的消費/變現行為後,就進入了增長的說明。首先他針對不同的角色劃分做了說明,包括產品經理的功能、運營經理的功能.... 等。以運營經理來說,分為用戶運營、內容運營、流量運營、活動運營,每個類型都有獨特的功能操作以及匯報方式。以我個人的經驗,以上這四種運營方式全部集中在一個人身上不是不可以,唯一的差別就是比較耗時間,但相對的對於整個產品運營的掌握度也高得多。
在談到增長經理的時候,作者舉了一個很實際的組織行為叫做筒倉效應,來說明為何過去許多公司推動用戶增長,卻一直沒有好的進展,但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如此重視。這當中就是因為傳統的公司根據不同職能推進工作的時候,往往都是根據職能的劃分來推動,就像是一個煙囪一樣,只會看到跟自己相關的部分,但增長的部分卻不一樣,這個工作牽涉到全流程。也因此傳統的組織模式往往會因為筒倉自掃門前雪的結果,導致無法順利傳遞到全公司團隊,往往功虧一簣。
增長的方法可以分為內拉新以及外拉新兩個不同的方式。內拉新就是透過產品、運營等方式以產品運營的方式拉動;而外拉新則主要透過經銷網路、購買流量的方式來推進。不管是哪一種,都涉及到多種行銷工具的使用,這裡就不多贅述了。
作者在第四章用非常大的篇幅介紹如何透過數據獲取用戶,包含用戶數據分析類型、數據指標定義、AARRR 之下的關鍵數據指標,而且還特別針對iOS 系統如何進行流量優化達成用戶體驗。這個部分教條類的說明比較多,不過作者也提供了完整的圖片,因此其實不難理解。在·閱讀的時候,如果手邊可以對照一下自己的數據,我認為會比較容易理解的(我自己就是這麼做的)。
在第五章之後的章節主要是根據每一個不同的工具如何執行增長以及增長的手段來闡述,也在其中一個章節介紹了之前說的「字節跳動」這個公司,包含它的增長團隊佈局,在中國是如何運用高額的費用以及優異的手段推動用戶增長,以及不同應用之間如何透過內部分帳的方式降低高昂的流量獲取成本。在最後一章則提到如何通過人工智能方式達成用戶增長。
對於一個數據型的產品經理來說,這本書的內容很值得思考中國地區的產品運營思路,而且裡面提到的流程說明完整度很高,可以依樣畫葫蘆學習學習,很快就能掌握裡面的竅門。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認為作者是從執行面成長起來的的產品經理,加上這幾年增長等於是網路行業的顯學,因此作者的內容帶有非常濃厚的作業描述,搭配旁徵博引的知識點。看這種比較偏向實際技術面的內容,一定要找機會實作,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