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9/0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民宿觀念的轉變

    ■「民宿產銷班」到「社區民宿」「鄉村民宿」
    「民宿產銷班」是走訪民間鄉、國姓鄉途中,無意中在民宿家外,發現掛在牆上的招牌,好奇問主人有關「民宿產銷班」的故事。隱約揣測推論,2000-2003年間早期民宿發展中,農委會時代的民宿概念如何發展?很多民宿主人,敘述1996-1997早期參加文建會的社區民宿參訪團,去日本觀摩社區民宿的經驗「一泊二食」精髓,文建會在李登輝時代積極推動「社區營造」,也專注發展鄉村社區產業等構想,信義鄉的梅子酒到酸梅、脆梅等產業,輔導各地觀光農業、觀光果園、休閒農場等等。從鄉村觀光產業如觀光工廠、果園、農場、田媽媽餐廳到鄉村生活體驗旅遊,發展到鄉村慢活漫遊,因此出現「社區民宿」「鄉村民宿」。
    ■社區民宿的崛起
    1994年台大城鄉所曾經到好茶村,進行數年的社造活動,從石版屋文化到月桃葉編織等,也推社區生活體驗,從文化工藝到鄉村美食體驗,最後遇到如何讓生活體驗更深刻,一日遊行程扣除往返交通時間,能體驗的時間有限,後來開始推動「社區民宿」體驗在空間生活。譬如,好茶村的石版屋、鄉村一條龍農舍等等民居空間生活體驗。1997年文建會推動「社區民宿」概念後,曾經組團安排前往跟日本地方社區民宿交流觀摩,強化「社區營造」的扎根行動,將「體驗、旅遊、美食、住宿」完整配套成鄉村生活體驗之旅。
    ■鄉村民宿的觀念轉變
    後來農委會接手「民宿推廣」後,加上開放農地農舍興建等相關法規後,以及當時興起一波退休移民潮,嚮往鄉村生活,開始出現一批軍公教和中小企業移民,他們到鄉村買地蓋屋開農場,「台灣鄉村民宿協會」成員的身份背景,剛好反映這股鄉村移民潮。文建會的「社區民宿」是由在地農民、漁民的社區成員,來經營「食住行」的鄉村觀光產業,但是推展個案常常失敗與成功各半,「九二一災區重建計畫」也推動南投縣各鄉鎮社區重建,許多在地居民經營一段時間後,在輔導團隊退出後,往往組織鬆懈瓦解,社區發展跟著沒落,埔里旁邊「桃米村」是少數成功案例,但是若沒有「新故鄉基金會」長期推廣輔導,恐怕也是起起落落。
    2004年「新故鄉基金會」舉辦民宿發展研討會,筆者受邀發表一萬多字論文〈桃米生態村民宿發展探討〉,早在2003年走訪時,已經注意入口民宿招牌,約八九家村內各式各樣「社區民宿」,走訪觀察後發現有休閒農場兼營露營區咖啡店,有餐廳增建房間經營民宿,有三合院民宿兼鄉村美食餐廳,有整排木屋型態度假村,等等型態,猜想是九二一重建時發展的「社區民宿」。那一年間,陸續有新移民遷入桃米村,蓋屋自住或者兼營民宿,也有一波在地青年外地返鄉經營民宿,如《石上清泉》、《綠屋》等等,後來開始有外地人進來買地蓋屋開民宿。
    ■民宿觀念的多元發展
    桃米村是台灣民宿發展縮影,2008年以後,越來越多新蓋別墅民宿出現,早期社區民宿已經逐漸退出營運,主人發現當時的建築設計趕不上套房需求。筆者路過走訪,十幾年來觀摩比對,《綠屋》前前後後興建過四棟建築,也是一直不斷往前調整「民宿概念」,每隔一年、二年路過再訪,前年增建的咖啡廳變成山景房間,老舊雅房變新套房,原先蓋的學生宿舍改成民宿房間,旁邊蓋新餐廳對外營運。隨著民宿市場的變化,民宿主人不得不投資在改造民宿上,不斷調整民宿產品,這也是讓許多主人感到壓力沈重而氣餒的折磨,同時也是民宿經營的永續挑戰。
    在台灣民宿發展過程中,不斷有人想超越前人,當「鄉村民宿」「社區民宿」盛行時,已經有些人去過英國體驗過「英式B&B」,也有人體驗歐洲「青年旅館」「背包客棧」等旅遊文化模式,也有人在媒體發表歐洲美洲等地自由行旅遊經驗,如何「自由行」找交通、住宿、用餐的驚喜,當時依賴部落格和傳統網路型態,台灣民宿觀念還在發展中,還沒有Google map或國際訂房平台網路,直接刷卡訂房,那麼方便。
    2003年在南島社大開課時,發現民宿班學員包括開民宿者,對買書進修參考都興趣缺缺,但是遇到問題後,才來上課,課程中逐漸發現,很多主人是道聽途說順便開民宿,有時政府單位辦個二天一夜講習課程,帶去休閒農場觀摩上課體驗,或者參訪一些前輩民宿案例。回家有利用閒置房間開民宿,有些投資改衛浴,增建改房間加裝潢,常常今天改這個,明天改那個,後來又買傢俱,換這換那,花費不少錢,卻發現沒什麼大改進!
    2003-2006年間四處觀摩研究,以及上課教學互動中,逐漸歸納當時「民宿知識」停留在「民宿主人經驗論」,包括參訪「台灣鄉村民宿協會」跟政府委託企畫單位合辦相關民宿課程,涵蓋「整理房間」「接待服務」「民宿主人經驗分享」,當時農委會還舉辦長達二、三個月的「民宿專修班」,每天上課八小時,一週上課五天,長達二、三百小時課程,上課內容涵蓋旅館接待、客房整理、導覽解說課程、加廚師證照考試,結業頒發民宿課程合格證書。這時期民宿課程涵蓋「社區營造導覽解說」「餐飲證照考核」「旅館接待與清潔整理」等等。
    2003年因為答應幫出版社,正在計畫寫一本民宿旅遊書,跟南島社區大學主任秘書顧秀賢聊天提起,他說:「要不要來開一門民宿課呢?」
    我答「我不懂,也沒開過課!」
    他:「試試看,沒關係!自己想想,寫寫大綱就可以?」
    我:「我不是學休閒農業,沒把握!」
    他:「你寫過論文,我看過,應該可以試試看!」
    幾天後,提出課程《民宿春秋戰國時代的經營策略》,簡單寫寫題綱。南島社大課程表小冊子,印上課程表、大綱和簡介,開始供大家領取,社區大學的多元化課程,從DIY木工、寫作班、編織班、導覽解說等等各種課程,台東南島社大成為新興學習風潮,招收將近二十個課程,有天社大助理來電:「你的報名已經超過三十名,我們規定是十五個開班!」上課那天教室擠滿六十名學生,成為社大最轟動的課程。
    當時走訪民宿,一方面幫雜誌寫文化藝術專欄,也寫《民宿通》專欄,不斷走訪探視民宿,從宜蘭、花蓮、台東、九份、南庄、南投、嘉義、台南、墾丁,每次走訪都會看到新開民宿,漸漸發現每個民宿主人理念不同,經營型態也不同,每個民宿主人的觀念天南地北。也許是旁觀者,漸漸注意到「民宿類型發展趨勢」,也發現「歐風民宿」快速成長現象,同時注意到不同區塊的「歐風轉變」,墾丁走地中海風,清境走德法歐風,每個區塊型態都不同。
    當時尚為出現「民宿類型論」、「民宿區塊論」與「民宿趨勢論」等知識,全省巡迴反覆觀察各地民宿主人,發現到經常在改造民宿,上次來看到的,跟這次來有看到又不一樣,逐漸注意到許多主人以「閉門造車東改西修」經營民宿,二、三年下來東改西改累積的費用更驚人。累積三年、五年、八年的田野觀摩後,漸漸發現「類型」、「區塊」、「趨勢」的民宿發展脈絡,2003年開始授課,2004年逐漸察覺而發現「民宿發展與變化現象」,隨後在田野證實,進而提出上述理論概念。
    身為民宿旁觀研究者,走訪授課過程中,常常發現民宿主人因為經驗和觀念不足,常常出現「民宿迷失」,主人對民宿類型、區塊、趨勢不清楚,重複陷入瞎子摸象的危機中。若不能從民宿建築、空間規劃、到佈置經營等整體配套措施去思考改進,常常陷入「迷失狀態」,最常見小錯誤發生在東改西改的困境中。
    民宿主人經常犯小錯產生的問題:
    1. 寢具為了省錢買便宜貨,或浪費金錢添購不必要的物品,隔年不堪使用或覺得品質低劣又重新購置。
    2. 雖然第二次買好一點,過了一年又不適用,不然寢具床單枕套顏色與牆壁窗簾不搭,或者浪費金錢貼壁紙釘美耐板,幾年下來花費在裝潢和寢具的費用,已經出現重複浪費的現象。
    3. 為了省錢貪便宜添購不必要的整套家具,沒計算房間大小,結果不是擺不進去,不然就是未考慮擺設美學,怎麼擺傢俱都不對,或跟牆壁顏色不搭。
    4. 主人沒主見,聽從親人朋友客人建議,說一樣買一樣,搞到庭園環境凌亂不堪的狀態。
    類似「民宿主人繳學費買經驗現象」,似乎屢見不鮮,關鍵在於民宿經營觀念陷入「定位不清,規劃不當。」的困境中。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