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走山路,成為山

【書評】《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走山路,成為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但在山上走久了就會知道,心裡的空間被打開,就會有更多的物事住進來,有時自己不小心走進自己內心裡面,整個人就會變成一座山。」(頁243)

也許大家還記得在2017年4月底一個引起台灣社會關注的新聞,一對台灣情侶在尼泊爾登山時遭遇大雪,受困於山間,失蹤47天後有一人獲救,另一人則不幸去世。去世的那位是劉宸君,也就是本書的作者。事件發生後到現在的2年間,劉宸君的好友收集宸君的筆記、電腦檔案、記在碎紙上的文字、信件、投稿作品等等,並與出版社合作討論編輯成書,於是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可以這麼說,這是一本因死亡而誕生的作品。如果不是因為宸君的「死」,這本書不會出現,或至少不會長成現在這個樣子。書中的內容包含了宸君在死前的最後一段日子,在山洞中寫下的文字,在那尚不知道能不能獲救,絕望與希望對峙的時刻,那裡離死亡那麼靠近、無不是死亡的氣息,卻絕對是屬於「生」者的。在那樣的時刻,劉宸君仍然持續寫作,我猜想,寫作就是為了給別人看的,在那樣的時刻,不因為書寫下的文字可能永不見天日而不寫,而是為了使書寫下的內容能被看見而寫,這是劉宸君對抗死亡的方式,對抗孤寂與絕望的方式。也是劉宸君「活著」的方式。

因此,這是一本銘記著死亡的書,也是一本保存了最後一口氣的「新生」之書。它證明了死亡不是虛無,生命會以另一種形式活下去。

《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春山出版,劉宸君)

《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春山出版,劉宸君)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想起荷索的紀錄片《灰熊人》,這部片紀錄了動物保育人士提姆崔德威爾(Tim Treadwell)每年都到阿拉斯加的卡特邁國家公園與灰熊相處的情形。提姆會自行攜帶攝影機拍下他與灰熊互動的情形,他自己是導演,也是演員。直到那一天,提姆跟他的女友遭到灰熊攻擊,被生吞下肚。當時的攝影機開著,雖然鏡頭蓋沒有打開,卻清楚的錄下了數分鐘的聲音片段,從活著到死亡。

這本書跟那部電影,都牽涉到人跟大自然之間的關係,兩者如何共存,介入會不會就是一種傷害。而大自然是如此無情,在跟大自然的相處過程中,提姆感受到了自然的友善及和諧,但當同樣的素材交到荷索手中,荷索卻看到大自然毫不仁慈、殘酷的一面。劉宸君之於山,有點像提姆之於灰熊,當劉宸君走向山,提姆接近灰熊,面對他們的是巨大而神祕的「牆」,要跨越這道牆,必須要把身體也交出去,這有時候意味著死亡。成為山是有代價的,那代價許多時候不是人所能負擔的。

【註】

本文標題〈走山路,成為山〉來自書中其中一篇文章的篇名。

raw-image


avatar-img
蔡翔宇的沙龍
36會員
107內容數
電影是什麼? 電影的記憶、電影的未來、電影的空間、電影的啟示、電影的事件、電影的真實、電影的謊言、電影的模樣、電影的愛與死 看電影的人是一獨特的物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蔡翔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書的第一章叫做「愛是一門藝術嗎?」從書名就看得出來,作者佛洛姆的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佛洛姆繼續闡述愛為藝術的意義,就像其他任何形式的藝術一樣,想要精通就必須了解其理論,再花大量的時間練習與實踐。這意味著,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才華,人必須經由培養,才得以具備愛人的能力。
小說以鋼琴作為貫穿全篇的重要意象,既以琴喻情,也以琴喻肉身。鋼琴既是發出樂聲的工具、文明藝術的象徵,也是承載使用者記憶的器皿;而一台遭到遺棄或是破損的鋼琴,原來更像是一位遭到背叛而掙扎求生的人。
參加了木馬文化舉辦的試讀活動,搶先閱讀了6月2號出版的《我的奮鬥2:戀愛中的男人》的部分內容,作者卡爾・奧韋・克瑙斯高是挪威的知名作家——不只獲獎成果豐碩,暢銷程度更是不同凡響。本書是他的半自傳小說《我的奮鬥》六冊中的其中一冊,以愛情為主題,描寫他跟第二任妻子琳達從相識熱戀到結婚生子的過程。
本書的第一章叫做「愛是一門藝術嗎?」從書名就看得出來,作者佛洛姆的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佛洛姆繼續闡述愛為藝術的意義,就像其他任何形式的藝術一樣,想要精通就必須了解其理論,再花大量的時間練習與實踐。這意味著,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才華,人必須經由培養,才得以具備愛人的能力。
小說以鋼琴作為貫穿全篇的重要意象,既以琴喻情,也以琴喻肉身。鋼琴既是發出樂聲的工具、文明藝術的象徵,也是承載使用者記憶的器皿;而一台遭到遺棄或是破損的鋼琴,原來更像是一位遭到背叛而掙扎求生的人。
參加了木馬文化舉辦的試讀活動,搶先閱讀了6月2號出版的《我的奮鬥2:戀愛中的男人》的部分內容,作者卡爾・奧韋・克瑙斯高是挪威的知名作家——不只獲獎成果豐碩,暢銷程度更是不同凡響。本書是他的半自傳小說《我的奮鬥》六冊中的其中一冊,以愛情為主題,描寫他跟第二任妻子琳達從相識熱戀到結婚生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