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心得】《愛的藝術》

【試讀心得】《愛的藝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讀過舊版的《愛的藝術》一直非常喜歡,終於等到木馬文化出新版並增加部分內容,這次參加木馬文化的試讀活動,搶先閱讀了書籍的部分內容,以下分享給各位讀者:

本書的第一章叫做「愛是一門藝術嗎?」從書名就看得出來,作者佛洛姆的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佛洛姆繼續闡述愛為藝術的意義,就像其他任何形式的藝術一樣,想要精通就必須了解其理論,再花大量的時間練習與實踐。這意味著,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才華,人必須經由培養,才得以具備愛人的能力。既然它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能力,像藝術一樣是具生產性的創造活動,它就要求人們付出勞力、主動給予,所以人們不可能是被動地等待愛情來臨,等待正確的對象讓自己墜入愛河,這樣的愛不是佛洛姆所說的藝術,這樣的愛是短暫且隨時會消逝的。

佛洛姆以理性的態度看待「愛」,他先是批評當代的人不認為「愛」需要學習(此書最早出版於1956年),只顧著讓自己變得可愛、有吸引力,讓自己變成資本市場中炙手可熱的商品,最後再經由市場媒合找到跟自己同等價值的商品。佛洛姆認為,即便這樣的結合成立,這些人也對自己的另一半完全不了解。

佛洛姆進一步解釋人們為什麼需要愛: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被拋擲到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進而發覺自己是與他人分離的個體、認知到自己是孤獨的,而愛(主動、積極、有創造性的)便是能讓人們克服分離狀態最有效也最持久的方法。

至於要如何愛一個人,佛洛姆說,首先我們必須有「照顧」對方的渴望,並主動承擔這份「責任」,以上都必須在「尊重」他人獨特個體性的前提下進行,唯有如此,我們才有可能「了解」對方。

稍微簡單陳述了一下書中提到的部分論點,目的還是希望推薦大家去完整地讀書。即使經過半個世紀以上的時間,佛洛姆對愛的洞見還是絲毫不過時,甚至在資本主義乃至網際網路、速食主義越加發達的現在,更加貼近普羅大眾的心靈需求。

《愛的藝術》(木馬文化,埃里希.佛洛姆)

《愛的藝術》(木馬文化,埃里希.佛洛姆)

avatar-img
蔡翔宇的沙龍
36會員
107內容數
電影是什麼? 電影的記憶、電影的未來、電影的空間、電影的啟示、電影的事件、電影的真實、電影的謊言、電影的模樣、電影的愛與死 看電影的人是一獨特的物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蔡翔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說以鋼琴作為貫穿全篇的重要意象,既以琴喻情,也以琴喻肉身。鋼琴既是發出樂聲的工具、文明藝術的象徵,也是承載使用者記憶的器皿;而一台遭到遺棄或是破損的鋼琴,原來更像是一位遭到背叛而掙扎求生的人。
參加了木馬文化舉辦的試讀活動,搶先閱讀了6月2號出版的《我的奮鬥2:戀愛中的男人》的部分內容,作者卡爾・奧韋・克瑙斯高是挪威的知名作家——不只獲獎成果豐碩,暢銷程度更是不同凡響。本書是他的半自傳小說《我的奮鬥》六冊中的其中一冊,以愛情為主題,描寫他跟第二任妻子琳達從相識熱戀到結婚生子的過程。
聯經出版的《武漢封城日記》早在COVID-19疫情爆發初期(2020/03/31)便在台發行出版,經過一年多的時差,在台灣進入三級警戒的此刻,再將此書拿出來讀,或許是更為切身的一種閱讀。
小說以鋼琴作為貫穿全篇的重要意象,既以琴喻情,也以琴喻肉身。鋼琴既是發出樂聲的工具、文明藝術的象徵,也是承載使用者記憶的器皿;而一台遭到遺棄或是破損的鋼琴,原來更像是一位遭到背叛而掙扎求生的人。
參加了木馬文化舉辦的試讀活動,搶先閱讀了6月2號出版的《我的奮鬥2:戀愛中的男人》的部分內容,作者卡爾・奧韋・克瑙斯高是挪威的知名作家——不只獲獎成果豐碩,暢銷程度更是不同凡響。本書是他的半自傳小說《我的奮鬥》六冊中的其中一冊,以愛情為主題,描寫他跟第二任妻子琳達從相識熱戀到結婚生子的過程。
聯經出版的《武漢封城日記》早在COVID-19疫情爆發初期(2020/03/31)便在台發行出版,經過一年多的時差,在台灣進入三級警戒的此刻,再將此書拿出來讀,或許是更為切身的一種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