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野生動物當成主人的農場:LiPaHak農場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想像一下,一個不餵飼料的農場,一個用天敵的健康來衡量成功的農場,還有一個同時也是水質淨化場的農場。」
多年前,我在TED上面看到這部極度吸引我一看再看的演講,一位廚師講述著他愛上一條魚的故事。
他深知遠洋漁業對海洋的傷害,也受夠了要浪費大量飼料甚至拿雞去餵魚的養殖魚業,但他卻在西班牙遇到他的真命天魚,一隻被煮過頭卻還是很好吃的魚。
他愛上了這條魚,想要知道有關這條魚的一切。所以他跑到了產地,想要了解那個養殖場到底是怎麼運作的,為什麼有辦法飼養出這麼好吃的魚。
然而,他所看到的養殖場完全不像是他所看過的任何養殖場,或者說,根本一點都不像個養殖場,而是一大片的濕地。那個地方原本也真的是一個濕地,在80年代阿根廷人嘗試著在那邊養牛,蓋了好多好多條運河,把整個濕地的水抽乾。結果沒賺到甚麼錢就算了,還毀掉了整個溼地的生態。直到後來,另外一間西班牙公司買下了這片溼地,然後把水閥反過來,把原本被抽出去的水重新灌回來濕地,瞬間變成一望無際的魚塭。
這個養殖場不餵飼料,裡面的魚完全就像是野生的一樣在溼地的生態中自行覓食,而當廚師大大詢問要怎麼衡量這個養殖場成功不成功時,他看到一大群的紅鶴在溼地中嬉戲覓食,養殖場的生物學家對廚師說:這就是成功。
他一臉困惑:「這算甚麼成功?那些鳥正在吃的不就是你的魚嗎?」
鳥類雖然會吃掉他們一部份的漁產,然而,越健康的鳥類,就代表著當地的生態越健康,他們產出的魚品質當然也就更好。所以,那不只是一個不用餵飼料的養殖場,同時也是一個鳥類保護區。甚至,那片溼地的生態真的太健康了,竟然還可以淨化被灌注進來的城市汙水。
看到這篇演講的時候,我整個覺得太強大了,竟然會有這麼夢幻的養殖場,不只不會消耗資源,竟然還可以反過來淨化環境。而最讓我佩服的,應該是他們那份把整個生態環境看得比商品的產出看得還重要的價值觀吧。
然而,想都沒想到的是,我在東部的花蓮,竟然看到了類似的影子。
第一眼見到賴大哥的時候,他在一個三合院的門口堆滿了一袋一袋的稻米,然後一袋一袋的倒在巨大的帆布上,我們跟上去一起幫點小忙,把米到出來,用耙子翻勻、鋪平。
稍早一點時候下了些雨讓賴大哥有點困擾。但是太陽又出來了,賴大哥決定趕快趁這個時候曬稻米。
曬稻米!?這個年代竟然還有人認真要做日曬米的?
即便我們都知道有太陽這個最天然的烘乾機,但是因為太麻煩了,人力成本早就遠遠超過用烘乾機的費用,所以現在幾乎看不到有人在做日曬米的。
「這隻是甚麼阿?還有瓢蟲耶!」我們在倒米、翻米的同時,許多各式各樣的昆蟲也跟著一起被倒出來,在米粒跟葉子之間逃竄。
「那些蟲蟲給太陽曬一曬就會跑光光了。」賴大哥說。
我對於一般稻米必沒有太多的經驗,但我印象中,就算有昆蟲也不會多成這樣啊。

我想到前陣子一位去紐西蘭打工度假的朋友,我聽他說他在奇異果園工作採奇異果的故事聽得很有趣,跟他說我也想要去,他卻轉頭跟我說:「可是阿,我們在那巨大的奇異果農場裡面採奇異果,完全沒有碰到任何一隻昆蟲耶。」

「這樣不好嗎?我超怕蟲子的」另一位女生朋友說。

「我覺得不好,那麼大的一片農園竟然除了奇異果以外沒有任何其他生物,你不覺得這很可怕嗎?這根本就不是自然該有的樣子。」

比起現代農法中許多根本看不到任何鳥類跟昆蟲的”自然風光”,賴大哥的LiPaHak農場應該可以算是當代農村裡面最接近大自然的田園景色吧?(LiPaHak是阿美族語開心的意思)

賴大哥向台糖租了六公頃的土地並分成三區,其中一區是私田,讓民眾們各自認領,自行耕種,自行收穫,有點像是開心農場的感覺,條件是不能用藥,不能捕殺田間的動物。而公田則是跟大學合作,實驗各種生物防治的方法好分享給私田的民眾們。最特別的是,整片農場,除掉了公田和私田後剩下那三分之一的區域,竟然整個保留起來做濕地,成為了許多鳥類的棲地。

因為周遭就有著一大群的鳥類跟動物,農場裡面的作物常常剛種下去就被吃掉,或者是快要成熟的時候就被動物偷走,搞得這些辛苦耕種的大家只能哭笑不得的撿動物吃剩的食物。之前也有農民偷灑農藥被警告,警告後還是無效只好懲罰停止合作,對賴大哥來說,他的初衷就是愛護動物,其實他原本對農業也是不了解的,他只是想要找到生態和生產之間的平衡,還給動物一個家。

在西班牙的養殖場,他們用紅鶴的健康來衡量那個養殖場的成功,賴大哥的農場,則是用環頸雉的健康來衡量LiPaHa農場的成功。

如果說,一般有機農法是希望能在生產農作的時候順便兼顧大自然,盡量不要傷害環境;那賴大哥的作法可能就是在照顧大自然的時候,順便種點農作的概念吧。

我看著賴大哥開著超小型的收割機,在稻田間慢慢地收割,一位東華大學的老師在一旁幫忙收割邊邊的稻米,而賴大哥的收割機每到轉彎處都要花一點時間前後推移才可以讓收割機找到正確的路上。

「這台收割機有點壞了,不能左轉,有點麻煩。」

我被這樣子的傻勁給感動著,卻也希望他們可以不用這麼辛苦。花錢租地給鳥住,這些鳥和動物還來吃他辛苦種出來的作物,許多人一定覺得這是傻瓜才會做的事情,但也正因為這份傻勁,所以才會吸引到無數各地的人們絡繹不絕的前來幫忙吧。

土地並不是只為了人類而存在,植物也不是只為人類而生長,人類並沒有資格獨佔土地,獨佔作物,獨佔整個大自然的收穫。在這樣子的觀點下,農人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生產作物,而在於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讓作物可以開心生長,動物可以開心生活,人類同時也可以開心收穫的環境吧,期待賴大哥的農場能夠越來越健康,讓所有的生物都LiPaHak。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共生共好的花東山村合作經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縱谷良田到湛藍海岸,花東地區有許多聚落尋求著另一種生產\生活方式:不是少數人發大財,而是大家一起做老闆,共享利潤和成果,合力讓這聚落既有的產業更進一步,將彼此的故事和文化延續下來。
2019是台灣地方創生元年,政府期待地方的復興能夠為國家帶來新的動能。從花東地方經濟的案例,我們發現透過產業六級化,妥善運用各地的資源優勢,小地方也是有機會長出更多產業的可能,又或者透過合作社或其他社區經濟組織,集結志同道合的夥伴們,分進合擊達到社區的共榮共好。然而,在產業發展初期,這群地方的夥伴們
行經蜿蜒的小路,鸞山距離台東市開車不過三十分鐘,地景、聲景甚至是空氣中的氣味都明顯與城市不同,樹木盤根錯節的交纏,蕨類、苔蘚點綴其中,一位友善農業專家,人稱「何班長」的何介臣就居住在此。 何班長來自高雄岡山的養蜂人家,30多年前因為崇尚自然農法而來到台東生活,在當時基礎建設還很匱乏的鸞山買下一塊地,
近年,青年返鄉和地方創生形成一波熱潮,有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打拼,原因不盡相同,然而,懷抱熱血踏上回家之路不足以成事,真正能留下來的人才是關鍵。回家面對的是一場扎扎實實的生存戰,畢竟,剝去理想的外衣,滿腔的熱血很難填飽肚子。
「畢業後你會回家嗎?」 「不會,我要留在臺北工作。」 每年面臨畢業季,從人們的對話裡彷彿能夠具像化地看見,來自都市強大的拉力是如何將來自「相對郊區」的年輕人拔地而起,在空中拉出一道道看不見的拋物線,最後再牢牢地嵌入甚至和自己一點關係也談不上的土地。
親愛的,你喜歡體驗不同的文化嗎? 自2000年以來,「生態導覽」和「文化體驗」的概念逐漸映入臺灣大眾的眼簾,歷經近20年的成長與蛻變,與文化創意產業巧妙地融合了在一起,甚至誕生了非常可愛的代名詞──「文化之旅」。 這種帶有韻味卻不油膩、輕鬆卻不膚淺的描述,大大擴張了人們對短暫外出遊玩的憧憬與想像‧‧‧‧‧‧
從縱谷良田到湛藍海岸,花東地區有許多聚落尋求著另一種生產\生活方式:不是少數人發大財,而是大家一起做老闆,共享利潤和成果,合力讓這聚落既有的產業更進一步,將彼此的故事和文化延續下來。
2019是台灣地方創生元年,政府期待地方的復興能夠為國家帶來新的動能。從花東地方經濟的案例,我們發現透過產業六級化,妥善運用各地的資源優勢,小地方也是有機會長出更多產業的可能,又或者透過合作社或其他社區經濟組織,集結志同道合的夥伴們,分進合擊達到社區的共榮共好。然而,在產業發展初期,這群地方的夥伴們
行經蜿蜒的小路,鸞山距離台東市開車不過三十分鐘,地景、聲景甚至是空氣中的氣味都明顯與城市不同,樹木盤根錯節的交纏,蕨類、苔蘚點綴其中,一位友善農業專家,人稱「何班長」的何介臣就居住在此。 何班長來自高雄岡山的養蜂人家,30多年前因為崇尚自然農法而來到台東生活,在當時基礎建設還很匱乏的鸞山買下一塊地,
近年,青年返鄉和地方創生形成一波熱潮,有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打拼,原因不盡相同,然而,懷抱熱血踏上回家之路不足以成事,真正能留下來的人才是關鍵。回家面對的是一場扎扎實實的生存戰,畢竟,剝去理想的外衣,滿腔的熱血很難填飽肚子。
「畢業後你會回家嗎?」 「不會,我要留在臺北工作。」 每年面臨畢業季,從人們的對話裡彷彿能夠具像化地看見,來自都市強大的拉力是如何將來自「相對郊區」的年輕人拔地而起,在空中拉出一道道看不見的拋物線,最後再牢牢地嵌入甚至和自己一點關係也談不上的土地。
親愛的,你喜歡體驗不同的文化嗎? 自2000年以來,「生態導覽」和「文化體驗」的概念逐漸映入臺灣大眾的眼簾,歷經近20年的成長與蛻變,與文化創意產業巧妙地融合了在一起,甚至誕生了非常可愛的代名詞──「文化之旅」。 這種帶有韻味卻不油膩、輕鬆卻不膚淺的描述,大大擴張了人們對短暫外出遊玩的憧憬與想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今天午餐到了一個特別的莊園用餐 🍽 蠻喜歡這裡的環境,很清幽 😊 室外可以餵魚、餵鴨子 🦆🐟 也能看見可愛的兔子跟鸚鵡 🐇🦜 只是建議來到這的朋友要噴防蚊液 🧴 避免被蚊蟲叮咬 🦟 室內外用餐都有提供兒童餐桌椅、兒童餐具 💯 也有乾淨的衛生間和飲水機可使用💯
Thumbnail
2014-06-09 這是一回在做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時時被我採回來當成藝術品擺在書架上 來自已經割完的稻田旁水溝裡的一叢水稻 當時站在這水稻旁,心想.... 若是水稻有知,它可能會想: 還好我沒有站在稻田的框框裡! 不過最後的下場還是被我採回來當裝飾品!! 談水道的一
Thumbnail
位於龍潭關西交界的龍潭北一牧場孕育著一群好命雞。放牧的母雞能自由的在戶外奔跑曬太陽、玩沙浴,室內則有仿樹枝的棲架可供歇息,還有頂級荷蘭專屬產房、自動集蛋設備,嚴選統一飼料無腥且特配的素食飼料,快樂腳神氣蛋標榜「有運動的雞更健康的蛋」、「日光浴的雞更營養的蛋」,讓消費者可以享用到更安全健康的蛋。
Thumbnail
這是關於臺灣稻田季節美好的文章,描述了回到家步行的美好經歷和在稻田中看到的動物。作者在文中表達了對這個季節和在方格子上的寫作經歷的感謝之情。
Thumbnail
迷你動物園,忙碌的孩子在餵食,忙碌的家長在鼓勵指導拍照。今天的動物們是否覺得奇怪,怎麼可以吃個不停。
Thumbnail
過程體驗到的點點滴滴,#享受小小的地球花園給予我的豐盛,不只是在自耕自食的食物,還有豐富的心靈感受及喜悅喔~💖🥰✨️✨️
Thumbnail
今天想來推薦一本很適合念給孩子當床邊故事的書,同時也是寫給大人的寓言故事。看完這本書不但能理解經濟是怎麼一回事,還能間接了解官商勾結,官與錢之間...
被捕捉的魚蟹,想回歸河海。被豢養的禽獸,想回歸山林。 當我們超越了口慾,和被囚禁的動物一樣,人想要回歸自我的念頭也將與日俱增。 —— 路人乙:「不知哪個沒天良的猛破壞雨林,完全不在意地球暖化的威脅。」 雨林嚴重受破壞的主要原因:砍伐雨林→為了闢田→為了種大豆等飼料作物
Thumbnail
踩在不同的田裡,和背景迥異的農友或地主說話,逐漸意識到外人以為單純的農村,或許早已是截然不同、由更多追求「生活」、「自然」的人們,所刻意組成的集合。他們以各自的方式耕作幾塊田,將理念與生命經驗種進土壤,在夏日收穫稻穗。
Thumbnail
當農友們/消費者們願意將田裡一部份的空間,讓給「牠們」一同共用餐桌,願意放棄部分的作物收成給田間生物時,猛禽棲架就在這個過程中,從土地上悄悄鑽出一個孔隙,鬆動了原本「最大產量化」的農業中心思想,從中長出了名為「生態農業」的新生活方式......
Thumbnail
今天午餐到了一個特別的莊園用餐 🍽 蠻喜歡這裡的環境,很清幽 😊 室外可以餵魚、餵鴨子 🦆🐟 也能看見可愛的兔子跟鸚鵡 🐇🦜 只是建議來到這的朋友要噴防蚊液 🧴 避免被蚊蟲叮咬 🦟 室內外用餐都有提供兒童餐桌椅、兒童餐具 💯 也有乾淨的衛生間和飲水機可使用💯
Thumbnail
2014-06-09 這是一回在做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時時被我採回來當成藝術品擺在書架上 來自已經割完的稻田旁水溝裡的一叢水稻 當時站在這水稻旁,心想.... 若是水稻有知,它可能會想: 還好我沒有站在稻田的框框裡! 不過最後的下場還是被我採回來當裝飾品!! 談水道的一
Thumbnail
位於龍潭關西交界的龍潭北一牧場孕育著一群好命雞。放牧的母雞能自由的在戶外奔跑曬太陽、玩沙浴,室內則有仿樹枝的棲架可供歇息,還有頂級荷蘭專屬產房、自動集蛋設備,嚴選統一飼料無腥且特配的素食飼料,快樂腳神氣蛋標榜「有運動的雞更健康的蛋」、「日光浴的雞更營養的蛋」,讓消費者可以享用到更安全健康的蛋。
Thumbnail
這是關於臺灣稻田季節美好的文章,描述了回到家步行的美好經歷和在稻田中看到的動物。作者在文中表達了對這個季節和在方格子上的寫作經歷的感謝之情。
Thumbnail
迷你動物園,忙碌的孩子在餵食,忙碌的家長在鼓勵指導拍照。今天的動物們是否覺得奇怪,怎麼可以吃個不停。
Thumbnail
過程體驗到的點點滴滴,#享受小小的地球花園給予我的豐盛,不只是在自耕自食的食物,還有豐富的心靈感受及喜悅喔~💖🥰✨️✨️
Thumbnail
今天想來推薦一本很適合念給孩子當床邊故事的書,同時也是寫給大人的寓言故事。看完這本書不但能理解經濟是怎麼一回事,還能間接了解官商勾結,官與錢之間...
被捕捉的魚蟹,想回歸河海。被豢養的禽獸,想回歸山林。 當我們超越了口慾,和被囚禁的動物一樣,人想要回歸自我的念頭也將與日俱增。 —— 路人乙:「不知哪個沒天良的猛破壞雨林,完全不在意地球暖化的威脅。」 雨林嚴重受破壞的主要原因:砍伐雨林→為了闢田→為了種大豆等飼料作物
Thumbnail
踩在不同的田裡,和背景迥異的農友或地主說話,逐漸意識到外人以為單純的農村,或許早已是截然不同、由更多追求「生活」、「自然」的人們,所刻意組成的集合。他們以各自的方式耕作幾塊田,將理念與生命經驗種進土壤,在夏日收穫稻穗。
Thumbnail
當農友們/消費者們願意將田裡一部份的空間,讓給「牠們」一同共用餐桌,願意放棄部分的作物收成給田間生物時,猛禽棲架就在這個過程中,從土地上悄悄鑽出一個孔隙,鬆動了原本「最大產量化」的農業中心思想,從中長出了名為「生態農業」的新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