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座電影的背後秘辛,是執著、資金、還是那點好運
電影原名:The Movies That Made Us
在電影普及為民眾娛樂後,每年總有不斷的新電影出產,各式各樣的故事與特效還有拍攝手法,滿足不一樣的群眾。光是台灣每年上映海內外電影的數量差不多落在450至500部左右。而當美國影視穩定成長後進入海外,台灣許多影迷有幸也可以跟隨這腳步見證美國經典影片的誕生。
《電影的故事:你我的永恆印象》是敘述各個在影視留下賣座和經典奇蹟的好電影,同時也帶著看過這些電影的觀眾揭開當年這部電影的開始到上映之間那些人仰馬翻、波折離奇的故事,現實往往比電影內容更不可思議,一個經典電影到底怎麼催生出現的,這部訪談紀錄片系列將會幫你一個個解析。
說到美國電影大家都會想到那具代表性的好萊塢.在2019年時上映《從前,有個好萊塢》就透過半幽默半諷刺的劇情來敘述演員和電影拍攝過程之間,關於電影各影業爭鬥影射,還有美國影視演員與導演等各種嘲諷。
實際上只要是拍攝電影或是有幸製作影片的人都知道,從電影還未開拍的前製作業起,這就是一場戰爭,劇本如何寫?找誰導這部片子?哪家大廠商願意投資?等等,到開拍尋找演員、美術搭景、拍攝爆破場面。最後剪輯與後製動畫、行銷,上映當天聽天由命,緊湊每天被事情和時間壓榨的日子,相信是所有工作人員痛苦又甜蜜的負荷。
《電影的故事:你我的永恆印象》是部講述經典電影拍攝的系列紀錄影集,以過去許多經典電影為例子,訪談當年執行製作和導演如何開始構想這部電影,如何選角?演員拍攝這部電影時遇到甚麼困境,甚至連美術和剪輯還有到電影所屬的影視公司等等都有詳細的解說。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在每次的最後當年的導演或監製會在重回過去拍攝電影的場所,而有些景色依舊,但某些場景只留在電影的那一刻,算是將整部電影解析做了個不錯的收尾。
第一季的內容有許多大家熟悉的80、90年代的經典影片,如以女性為主角的舞蹈音樂劇《熱舞17》、當年許多人都看過的經典家庭喜劇《小鬼當家》、從動漫畫到真人電影都有一定知名度的《魔鬼剋星》、還有顛覆演員形象的動作片《終極警探》系列等,講解跟片段穿插等安排都很有意思。
整體的步調跟已經做了三季左右的《玩具的故事:你我的童年》很像,跟著重在演員訪談的電影宣傳片不同,該系列更著重在整部電影的構思、拍攝過程還有版權糾紛,甚至如何從資金短缺和不看好的情況下獲得逆轉勝。
雖說《電影的故事:你我的永恆印象》紀錄影集在美國Netflix首播獲得不錯的好評,也在台灣等其他地方上檔,但是在翻譯上卻出現很多問題,如專有名詞不是台灣用語、甚至連影集跟文法都非台灣用法,在地化似乎不夠完善,但這也並非這部記錄影集的問題,而是在翻譯上Netflix一直有落差時好時壞。
不過這專題紀錄讓我們看見過去在特效與動畫不成熟的年代,電影從業人員的各種努力將故事、人物與特效撐起,達到盡善盡美。不免試著想想這些當年稱不上大製作的電影卻在票房和名氣雙贏,一部好電影無法出現真的是資金和特效不夠的緣故嗎?
在接受歐美電影與日韓夾殺、還得跟中國香港等華人電影一較高效的台灣影視,每踏出一步多少都帶有難處,甚至受限在金額和觀眾胃口養大的國際競爭市場,誰不想看大成本大製作,但一部電影或影集並非有著足夠資本就能夠拍出好看的影片。
例如只有台幣五千萬元製作的《血觀音》和美商大成本投資的《罪夢者》,錢當然是個限制但並非電影的全部,好的電影帶給你的並非是大特效大動作,而是看完爽片之後字幕浮上,那爽快度還是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