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年中開始,就有不少YouTuber發現,他們上傳到YouTube的影片,頻頻被YouTube賜以黃牌。按YouTube的官方說明,所謂「被貼黃牌」,意思就是YouTube方面在審核影片後,判定當中內容,不適合多數廣告客戶投放廣告,因此也就不會放廣告這在則影片上。而對YouTuber來說,沒有廣告,自然也就拿不到分潤。許多YouTuber憤憤不平的是:他們即使拍的是平凡無奇的影片,從去年年中開始,也頻頻吃黃牌;去信給YouTube,也只得到「機器審查難免誤差」的制式回應,讓這些需要拍片放上YouTube吃飯的YouTuber大為光火,認為自己被YouTube給耍了。
但與其說這些YouTuber認為自己被YouTube給耍了,倒不如說他們看錯了兩點:一個是他們認為YouTube是一個自由發佈影片的平台,但其實不是,YouTube只是Google公司用來營利賺錢的管道之一。換句話說,如果今天YouTube經營沒有起色,那麼它的命運就會和Google+一樣被砍掉。所以,YouTube的存續,是Google來決定的,而不是YouTuber來決定的。從這裡可以導出YouTuber們看錯的第二個點:YouTuber自以為他們是YouTube的夥伴,其實也不是,他們只是YouTube拿來衝大營利基數的招牌;一旦YouTube向廣告主證明了他們的影片來源無虞,他們的觀眾來源也無虞,那麼他們就可以拿這兩個數字,去招攬更多的廣告。而大部份的廣告收入,當然是進到Google的口袋,而不會進到YouTuber的口袋。
YouTube現在的主要獲利管道有兩個:一個是訂閱用戶。他們在確定擁有一定數量的慣常收視人口之後,才會仿傚現在流行的OTT平台,想要把YouTube打造成另一個銳不可擋的OTT平台。YouTube的OTT平台,也就是訂閱版,叫做「YouTube Premium」。如果有試用過「YouTube Premium」的、痛恨看影片沒多久,就會被廣告打斷的用戶可以發現,「YouTube Premium」確實比一般的「YouTube」更適於觀看,對用戶也更為友善。因此,YouTube當然是經過評估,認為在這個時候,採用訂閱制可行,才會推出「YouTube Premium」。
另一方面,對於寧可在影片中頻頻看到廣告,也不願花錢訂閱的一般用戶來說,廣告是YouTube的另一個生財管道。之前,YouTube在衝影片數的時候,是來者不拒的,分潤也很大方,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人,前仆後繼地想要做YouTuber。但是,這些YouTuber沒看清楚,或是誤會了的一點是:他們似乎誤認為YouTube是想真心提供給他們一個發表影片營利的管道,YouTube是網路時代媒體的新營運模式,以及他們自己其實是YouTube的合作夥伴。但正如我們一開始就說過的,這幾點,YouTube從來沒有承諾過,都是YouTuber自己的認定與想像。真相是:YouTube是在草創初期,利用這些先行者,開拓自己的市場,也打響自己的招牌;等到招攬到足夠多的觀眾,以及有穩定的片源之後,這些獨立的YouTuber,對YouTube來講,當然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因此,循著這個邏輯下來,YouTube會頻頻對獨立YouTuber的影片發黃牌,甚至發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以,其實並不令人意外,主要原因就是在於YouTube一定已經確定,建立起穩定的獲利模式了,所以他們就不再需要與這些YouTuber分潤了。如前所述,現在YouTube的獲利模式有兩個:一個是訂閱,一個是招攬廣告。YouTube是一個營利機構,他們一定要確定YouTube能夠獲利。所以,就算訂閱戶數不如他們預期,他們也要能確定,在廣告這一塊,他們是穩賺不賠的。如果YouTube不但要確保能夠獲利,而且獲利還要能穩定成長的話,那麼,YouTube是會先顧自己,還是會兼顧到求分潤過活的YouTuber呢?這根本就是不言可喻的事。
同時,循著這個邏輯思考,就可以證實我們一開始所說的事:YouTube在草創初期,其實只是需要靠YouTuber來衝,以打好基礎,不管是衝影片數,還是要衝流量;而只要YouTube基礎打穩了,那麼YouTuber的利用價值也就沒了,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用過即丟」。這就是為什麼,不管有多少YouTuber,覺得自己的影片,莫名其妙被貼黃牌,不斷去申訴,還是石沉大海的原因。有YouTuber還是憤憤不平地說,自己的影片已經拍到平淡無奇,甚至教忠教孝了,卻還是被貼黃牌,根本不知道YouTube發黃牌的標準是什麼,其實YouTube發黃牌的標準很簡單,那就是他們只想到他們自己,他們先賺飽了最重要,哪還會想到你?
所以,如果還有年輕人認為YouTuber是一個新興行業,甚至以YouTuber為就業新志向,那麼其實,夢該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