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貧窮》雖然算是經濟學的作品,但其中有相當多的臨床經驗,薩克斯教授本人經歷二十年的光陰周遊各國,顯然他的目的並不是求才求官,不然跑其他國家當顧問是做心酸的?這也是國內亟需建立的概念,世界上真的是有一些笨蛋,可以只為了一個目標、一個想法,就把數十年的歲月投入,而且獲得的回報跟金錢與地位都沒太大關係。
對這本書的評論,筆者的見解很複雜,一方面是經濟學大師下鄉去實際操作,有成功也有失敗,有環境使然也有人為疏失,作為一個想要真實對世界有助益,而非純粹只想升等的教授,這在現代世界中真的是難能可貴,也見證了只有笨蛋才能造福人類的事實,但換一個角度來說,薩克斯教授雖然很努力的去學習各國不同的風土民情,也很努力的去調和現實與理論的差距,但他終究只是經濟學家,而非是戰略學者,書中許多的分析與結論,也難免有失偏頗或是誤解,更別提這本書有點傳記形式,精彩有餘論證不足。但這無損薩克斯教授的地位,畢竟相對我們這些小人物來說,一個天才型的教授選擇走出象牙塔,就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事情。
簡評與分析之一:終結赤貧
的確,赤貧是可以終結的,以薩克斯教授的定義來說,赤貧是那些基本生活都有問題的人,欠缺最基本的醫療、衛生與教育資源,生活在赤貧的人,因為落入這種貧窮陷阱,所以幾代人都很難翻身,要結束這種赤貧的問題,富國只要提出一小部分的所得就可以做到,問題是這些有錢的國家始終都沒做到其口頭的承諾,使得這些赤貧國家至今仍然見不到多少希望。就純粹的經濟概念來說,要解決赤貧問題的確不困難,需要的資本並不大,而可以造成的效果卻相當多,但這是否與其所言的掙脫貧困之路有絕對關連?可以預見的事情是,今天我們提出一小部分所得,幫助赤貧國家脫離赤貧,使其生活的有希望,那麼一旦富國見到撲滅赤貧的成效,是否會開始停播援助?我們真的能夠保證脫離赤貧的國家就一定可以踏上發展的階梯?誠如薩克斯教授所言,許多地方無法發展,有其天然的限制存在,例如內陸國家連對外河流都沒有,這種地方就算脫離赤貧,也無多少可以外銷的產品,到頭來還是回到了老問題,除非其他國家對這個窮國有所需求,不然幫助脫離赤貧將只會是曇花一現,不需要多少年的時間這些辛苦建立的設備,無論是簡易的教育、醫療資源,基本的安全飲用水維護設備,全部都會因為失去資金而漸漸破敗。
那麼這問題是薩克斯教授所說的,廣修道路以及發展經濟就有用?筆者認同許多的基礎建設都有很強的外溢效果,但要是外溢出來的效果沒辦法為人所利用,那也是一種浪費,更重要的問題還在後頭,當一個赤貧的國家因為太過窮困,而使得其地力耗盡,就算引進最新農耕技術也無所作為,地表植被被砍伐殆盡,使得天然災難不斷出現,這種國家的競爭力何在?筆者並不是說唱衰這些國家,而是事實上當一個地區的地表植被幾乎被破壞,那麼這種場景就跟北京沙塵暴差不了多少,這種環境是無法發展經濟的,頂多是求生而已。要解決這種問題,不單單是援助窮國這麼簡單,這還包括跨國合作,需要長時間的不斷援助,使其被破壞的天然環境有休養生息的時間,這時間起碼都是一二十年以上,試問哪一個富國的政治人物可以開這種支票?而且現實上,看看印度BJP黨的崛起就是絕佳的例子,這正好說明了當一個國家出現了這種財富不均等的狀況,要煽動下層民眾實在是太過於簡單,這結果就會是激進的主張與狂熱的口號會壓倒穩健的發展策略,沒有什麼可以比「搶奪富人的財物,因為那都是富人從窮人身上搶來的」這種宣傳更有效果。
真正讓人感到痛苦的是「比較」的感覺,所以墨西哥人死命都要偷渡到美國,儘管墨西哥的生活水準已經是全世界國家的前半,還是前仆後繼的向北出發。與西班牙一海之隔的摩洛哥,與其他非洲國家相比絕不窮困,但每天用小舢舨偷渡到西班牙的偷渡客依然是絡繹不絕。就算是富國好了,只要看看亞洲就知道,韓國就算已經是先進國家,但處處都想要跟日本比,文化上想盡辦法要成為世界領導(雖然這都是不可能的任務),韓國難道不能把這些虛耗的資源用在改善國民福利?每天投水自盡的小韓國百姓不知凡幾,大企業想的卻還是怎樣東壓日本西打中國。台灣自己也差不到哪去,身為全世界最有錢的國家之一並不會讓台灣民眾滿足,多少民眾依舊認為自己過的水深火熱,日子完全過不下去?比較的感覺是天性,源自人類追求更美好未來的憧憬,這不可能會改變的,就算是非洲國家也是一樣,象牙海岸跟迦那一樣算窮國,內戰危機仍然持續不斷,但北邊的布吉那法索人為何仍然要千里迢迢向海岸出發?原因並不是啥米平均GDP誰高誰低,而是他們知道在海岸的貿易大城、經濟重鎮,希望、機運總是比在老家看天吃飯等死要來得強。終結赤貧只會是問題的開始,而不會是結束,筆者預料的是,一旦赤貧結束,要求援助的聲音仍然不會斷,而且新一代成長的受援助國民眾,將會受到越來越多激進政治主張的影響,危機仍然是會不斷發生。
簡評與分析之二:東歐、俄羅斯與中國
薩克斯教授認為,許多的觀察都是很膚淺的,例如中國擱置民主先發展經濟,比俄羅斯倒過來做要好,這種觀察不僅僅失真,而且異常危險,他歸納了五點做為中國不同於蘇聯與東歐的狀況,分別簡述如下:1. 中國沒有像蘇聯與東歐有大筆外債,2. 中國有海岸線可以支持出口導向的經濟成長,3. 中國有海外華人的資助,可以持續提供投資來源與學習樣貌,4. 中國沒有需要面對油價狂跌的危機,5. 中國的工業化程度遠低於蘇聯,所以接受西方工業規格也容易的多。這些觀察大抵正確,但卻與一些他所說的有點矛盾,首先就是俄羅斯的成長,誠如作者所說,俄羅斯的成長很大一部份歸功能源飆漲與盧布貶值,前者增加了出口的財富,後者提升了出口競爭力,但作者似乎忘記了,這就是天然資源的陷阱,國際能源遲早會回到正常價位,出口競爭力的提升將會帶動盧布的逐步升值,在俄羅斯現有的政治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投身政府機關,因為這是最穩定的路,卻鮮少有人要投入私人企業,這反映出了俄羅斯正在走蘇聯的老路,換句話說,十年後俄羅斯會否面臨到另一個蘇聯崩潰的場景?這真是天知道,歷史的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就是鬧劇。
再者,作者對中國的觀察雖然分析精準,卻仍然有未盡理想的地方,作者對於中國的發展與歷史有相當深入的見解,包括了中國其實歷經了好幾次震盪療法,整個社會都天翻地覆,這就與許多人認知到的「漸進式」改革的中國不一樣,其實換個角度來說,會有上億的盲流,這就不會是漸進改革的產物。為何筆者說作者的分析未盡理想?這道理很簡單,也就是矛盾,薩克斯教授在經濟上的分析非常準確,筆者也相信中國的領導階層懂得這些道理,問題就在近年來中國國力上升後的作為,遠的不說就說最近的西藏暴亂,光看中共政府要做的事情,就知道腦袋雖然換了,但心態卻很難換,畢竟這是根植兩千年的傳統政治,中國不可能一夕之間轉換成功。筆者要說的是什麼?筆者要說的矛盾就是中國目前的政治環境,其實極端的不適合經濟高速成長,聰明的是中國領導階層清楚看到東歐的例子,他們很清楚政治改革要非常謹慎而緩慢的去做,但筆者完全不相信這種經濟拖勾政治的發展有啥效果,這種外洩式的民族情感就跟韓國人沒啥兩樣,韓國光鮮的外表下就是一堆活不下去的人跳漢江自殺,中國美麗的外表下潛藏的危機就是戰爭與崩潰。作者深知一次大戰前全球化的程度比現在還多,但為何人類的不理性可以把世界拖下地獄?這個問題很值得思考,但中國現在做的就是衝擊現有秩序。
這個衝擊現有秩序一定會有人覺得刺眼,一個國家崛起難道不會想要推動自己想做的事?筆者對此無異議,只是作者的想法雖然精闢但也天真了點,薩克斯教授既然明白現在的聯合國組織是天真的美國理想主義建構出,也知道美國現在都依靠國際貨幣基金與世界銀行在運作,那麼就應該會知道世界的秩序是美國在制訂,那麼中國跟俄羅斯的崛起,也必然會挑戰與破壞這個秩序,除非他們的打算是去「承接」而非是自己造一個,但現在看起來,這兩個崛起強國的作法,就是要型塑一套自己的世界價值觀,也就是兩百年前的帝國主義那套。薩克斯教授對此的認知相當薄弱,不知是他刻意要忽略,還是經濟學者很難去兼顧到大戰略層次的問題,這筆者不得而知,但筆者知道這種矛盾將會摧毀薩克斯教授所想的一切。萬一美國秩序崩解,那所謂的終結赤貧將也不可能實現,現實的人性是不會允許自己拿多餘的錢去搶救萬里外的窮人,這種拯救貧窮的口號也只是富國才能喊,一旦美國秩序崩解,也絕不會那麼單純的是某個國家承接起來,然後世界各國持續支持,美國秩序的崩解將會是世界樣貌的重塑,這個過程會比許多天真美國人的幻想來的嚴酷許多。現實一點來說,這種秩序的變化是持續的,慢慢的過度到某一國家或組織上,但這個過程中所虛耗的成本,將會使得終結赤貧這種「不被重視」的議題被先「終結」掉。
小結
簡單的說,薩克斯教授已經比許多經濟學家要好得太多,在台灣筆者見過太多的經濟學家只看數字與鈔票的流動,很少注意到政治面、文化面等等的變化,多半念經濟的都想要賺大錢,變成是念金融跟理財,而其他的經濟專家,又往往刻意忽略歷史上的教訓(這個教訓都是非經濟的),就理論上來說,筆者當然知道互助是人的最好生存之道,自由市場也對經濟發展最有利,但現實層面上,搶劫別人已經有的財富總是比自己去賺來得容易,小的我們稱呼為小偷跟強盜,大的就是競租國家利益的地方政客,這些問題都不是能夠用「經濟學」去解決的,薩克斯教授說的好,經濟學應該是臨床經濟學,國內的教授是否願意下海?願意弄髒自己學術的光環去改變現狀?這我們等著看吧。
其次是筆者的小感,作者強調取消外債的重要,因為外債會壓的負債國喘不過氣,而且就因為負債才會導致其毫無信用,這狀況就跟一次大戰後的德國一樣,搞到後來還不是必須允許德國恢復生產,不然德國怎麼賠償?所以二戰後美國的馬歇爾計畫持續不斷的挹注資金在歐洲上。筆者的想法有兩個,美國幫助歐洲到今天,西歐國家回報美國的有多少(雖然經濟上來說,這是互助互利)?這些「教訓」已經夠讓許多美國人思考幫助他人的重要性何在。其次是外債問題的說法,拿來套用在國內「卡債」上也是可以適用,是否有銀行願意仔細評估,並且認真的去考慮針對一些人做出免除債務的動作,反而加以低利貸款幫助其重生?這長期來說是否會更加互利互惠?只看每年財報的呆帳與否,這真的對這些銀行有幫助?讓社會持續弱化的結果也對這些金融機關沒好處,加上這些金融機構都是本土居多,台灣垮了他們能怎麼辦?這也難怪許多人非常懷疑那些有錢人是否想要「掏空」社會國家資本後一走了之,正所謂債留台灣、前進外國。
評論這一些,筆者的思考並不單純看待國外問題,國內民眾債務也是類似的道理,如果外債問題會壓垮當事國,使其落入貧困無希望的輪迴中,然後滋生更多恐怖份子,那麼援助他們也是幫助自己的一種方法,這種著重全球體質的經濟學,可否轉換成國內重視強化社會根本的經濟學?這筆者很期待有人研究,但不怎麼期望會被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