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5/0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僅有熱情救不了基層教育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如果讀者有在教育界待過,或是找一些很老的老老師聊過,就會發現現在談論一大堆的翻轉教室,或是前些年提倡的各種教學法改變,都是舊酒裝新瓶,幾乎可以說是了無新意。
說了無新意也是太過分,畢竟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背景,過去試驗過失敗的,不代表現在做同樣會失敗。但筆者在這環境中一陣子,深深感覺到問題根本就不是如此單純,一種教學法會有效,必定有其適合的範圍與對象,絕對沒有標準教法,也不存在萬能教師。
每隔幾年,當教育部主事者換人,或是不曉得今年換成是哪個師範體系的人主導,總是會跑出一些新的玩意給基層的人去試驗。如果我們光看每一次改變的說帖,都會覺得此種教學法實在棒呆了,若確實施行就可大幅改善教育現況,就可以這樣那樣,台灣教育就有救了。
實際上,這就是業務說帖,無視基層教育有市區跟郊區,有核心與邊陲,教師有能力強與弱,主事的校長有勇敢與怯弱之別。這些問題統稱體制問題、制度問題,但每次都會看到父母家長、網路意見、社會輿論,最喜歡導向第一線教師欠缺熱情,或是拿出一些例子證明教師都很自私自利。
確實,教師大多自私,哪個人不自私?但為何制度會逼每一個教師進入體制後,不出十年就熱情消磨殆盡,進入不做不錯的待退心態?
筆者就拿這兩年最夯的翻轉教育來說,翻轉教育在日本,是由下而上推動,先從偏鄉等較沒有升學壓力的地方開始,逐步翻轉成功後擴大辦理。美國的翻轉教室也多是從下而上,先有願意投入的熱血教師,再有積極配合的學校當局,從基層的學校一間間突破,再行擴張推廣出去。
台灣呢?
把翻轉的國外案例參考參考後,就會發現幾個特點。第一,升學壓力低,教師沒有趕進度或是拚學校的壓力,學生同樣也沒有,在此狀況下教師可以挑選適合的教材,讓學生深入的學習。第二,從下而上開始,主管機關協助而不干預,樂觀其成而且不會看你有點成果就要收割。
簡單說,不能為了翻轉而翻轉,但現實是教育當局為了業績,早就下公文要基層單位每學期都去翻轉幾次,還要前測後測檢視效果。這根本就是不管基層死活,你就是得給我變出成果來的做法,而成果到底如何呢?當過兵的都知道,一定是戰果豐碩、證據沒有。
啊不然呢,證據在哪,成績大幅進步,每個都進第一志願???事實就沒有嘛,這幾年來翻來翻去,有哪些學校是因為翻轉教育成功,升學成績大幅進步,或是中輟數量急速降低?
認為只要有努力就會有成果的人,要不要去查歷史資料,如果台灣幾十年來每次的教育改革都成功,每個教學現場教法都有效,怎麼今天台灣會搞成這樣子,每個人都在罵教改?
這講多了會腦充血,讓我們把焦點拉回來,不管是翻轉還是之前的建構式教學法,這些在邏輯跟實證上都是有效的,但為何在台灣施行的結果都很悲劇?
因為學習要有目的,學生上學不是玩樂,玩樂是學習的一種方法,其最終都是為了求生,學得一技之長、生活態度、社會知識等等。差別在於,是我們假設學生必須學什麼,然後律定他們照本宣科去學,還是開放教材,訓練學生有自我學習跟求知的能力,自己去找到想學的東西。
每一種教學法都有適用的狀況,就拿翻轉教室的狀況來說,以教育部網站公定的教學法去分析,說穿了就是增加學生在學習上的時間,以期望可以產出較多的學習成效。而怎樣讓學生喜歡留在教室內學習?生活化、組織化、簡單化,很多方法都可以做。這不能僅僅是表面上有分組討論或是分散學習,還要有前測與後測追蹤結果,分析評估然後再修正。所以翻轉是一種讓教師很累的方法,但照理來說也是會很有成就感的方法。
但現實為何很難做到?理由太多了,就拿最常見的兩個來講。第一個,常態編班學生程度落差很大,合作學習需要訓練,台灣的中學生根本就沒有在小學學過,程度好的也不知道怎樣去教程度差的,連討論都討論不起來,尤其是需要數學底子的科目。把組別拆多一點,兩兩討論更嚴重,因為現今的數理科實況,非市區學校的每一班,真的可以達到一般水準的大概三分之一不到。
第二個,進度壓力太大,翻轉的各種方法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數理科需要計算,社會科需要討論與思考,每一個章節的概念都可以讓學生討論三節課以上,但一次段考間的不同概念大概有幾個?十幾個以上,一周才幾堂課,根本沒時間,只能挑重點去施行。如果施行的時間不足,根本就沒有多大效果,程度好的覺得拖他時間,程度差的覺得還是不懂乾脆放棄。那結果跟沒有一樣。
其他現場的困難還很多,包括教育部強制寫報告,造成從學生到教師大家都在虛應故事,真要講可以出一本書。那讀者覺得,教師這樣只是愛抱怨,努力去做就好了,付出熱情必有回報不是嗎?
別鬧了,問題的關鍵在於台灣有升學主義,考試領導教學是幾十年來的真理。真要放棄統一考試,各大學獨立自主招生,教育部願意,廣大的家長也不願意。就算各大學單位非常願意用口試面試,現場實驗跟獨立考試招生,保證輿論民意一面倒批判不公平。
台灣民眾大都中了一種名為聯考的毒癮。沒有標準答案就覺得不公,雖然社會問題往往沒有標準答案。
而且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許多非市區的小學教學品質太差,這幾十年來的老問題都沒解決,就想要在中學以上去翻轉,真的是讓基層教師苦笑不已。高中以上可以試驗各種教學法,那是因為都經過考試篩選了,不適合念書的學生都篩走,剩下的當然都很OK啊。
基層教育是打底的工作,需要的不僅僅是課業上的教育,輔導跟社會工作都要有,才能把整個國家的基底打好。基底打的好,上到國中後自然就有更高比例的學生可以求取深入的知識,當然會讓高中以上有更好素質的學生。
而我們現在對教育的關心,很像是只在乎明星高中跟市區學生的利益,只關心中產階級家長怎樣教小孩,至於其他地方的學生就放置Play,每年找幾個家裡很窮卻考到台大的例子來勵志一下。
然後?沒有然後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