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觀世音菩薩

【筆記】觀世音菩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楞嚴經』是依觀音法門的自修而言

楞嚴經』的耳根圓通,是用禪定的觀法而達到徹悟究竟的目的

普門品』及『悲華經』是依觀世音菩薩的度他而言

普門品』的內容,重在觀音菩薩的化跡示現,是對凡夫眾生在現實生活及實際苦難的救濟

普門品』的持名,強調觀世音菩薩的救濟,重於解脫現實人間的苦惱


心經』則說明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是從觀照人生宇宙的緣生空性,而證入究竟理體,發出大慈大悲的救世精神

心經』的五蘊皆空,是用觀照世間無常無我的方法,以證般若實相

大悲咒』的誦持,雖重在現實疾苦的解除,也說因此而得「蓮花化生、恆在佛前」

白衣大士神咒』的功能,幾乎全是為了現世的利樂,所以更為民間化和普及化,但雖近似民間信仰,仍是佛法中的一個層次


依照『悲華經』所說,觀世音是西方極樂世界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他是即將繼承阿彌陀佛佛位的大菩薩。他在阿彌陀佛因地之時,做轉輪聖王之際,是千子之中的第一太子,名叫不眴,出家後號觀世音,他將在彌陀入滅後成佛,號為一切光明功德山如來,那時他的國土叫做「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

觀世音的道場究竟是在印度?是在中國的浙江省?還是西藏的拉薩?實則,我們對此問題,大可不必追問,太虛大師曾說:清淨為心皆補怛(普陀),慈悲濟物及觀音

raw-image



書名:聖者故事:觀世音菩薩

作者:聖嚴法師

avatar-img
龎演向的沙龍
15會員
6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龎演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觀音法門包含兩重意義、兩重法要: 一是自我修行的法門,『楞嚴經』中提到觀音法門的特性。二是悲濟眾生的法門,『法華經』聞聲救苦。兩則心要,自力與利他。往內,圓修智慧、淨覺解脫,即自利;向外,普門示現,悲濟救拔,即利他。
以佛、法、僧為信仰的對象,信佛不是崇拜佛的肉體,而是崇拜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應以法為師,以戒為師。佛說我不領導人,我也是僧中的一份子。
大乘菩薩的主要修行方法: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修學佛法的法門:人天道、解脫道、菩薩道
放下我執和法執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菩薩道行者不會先存一個企求成佛的功利觀念。明因果,知因緣。
為什麼需要共修?個人自修和集體共修有甚麼不同? 一個人修行,力量是一根紗,十個人一起修行,就變成一條線
觀音法門包含兩重意義、兩重法要: 一是自我修行的法門,『楞嚴經』中提到觀音法門的特性。二是悲濟眾生的法門,『法華經』聞聲救苦。兩則心要,自力與利他。往內,圓修智慧、淨覺解脫,即自利;向外,普門示現,悲濟救拔,即利他。
以佛、法、僧為信仰的對象,信佛不是崇拜佛的肉體,而是崇拜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應以法為師,以戒為師。佛說我不領導人,我也是僧中的一份子。
大乘菩薩的主要修行方法: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修學佛法的法門:人天道、解脫道、菩薩道
放下我執和法執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菩薩道行者不會先存一個企求成佛的功利觀念。明因果,知因緣。
為什麼需要共修?個人自修和集體共修有甚麼不同? 一個人修行,力量是一根紗,十個人一起修行,就變成一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