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因果因緣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佛陀:
  • 含有自己覺悟,覺悟他人,覺悟一切而無所不知無時不覺的意思,簡譯為佛
菩提薩埵:
  • 菩提是覺,薩是有情,菩薩便是覺有情
菩薩:
  • 發願自度度人乃至捨己救人的人
  • 共有52位階,只有十二位階是聖人(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覺、妙覺)
  • 妙覺菩薩:佛
  • 等覺菩薩:即將成佛的大菩薩,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
緣生性空:空是說沒有固定不變的事物,這個空,相當於不實在的意思,而不是不存在的意思,是著重於本質的分析透視,從而警惕我,人是生存在幻妄的境界中,不要為了幻妄的名利物慾而變成名利物慾的犧牲,一旦不受外在的境界所轉,他就可以不造生死之業,而能解脫生死或自主於生死
八個大乘宗派:
  • 天台宗、華嚴宗、三論宗、唯識宗、淨土宗、律宗、禪宗、密宗

佛滅度之後的印度佛教
第一期(聲聞化的佛教):
  • 佛滅後的300~400年間,是上座佛教,以今日的斯里蘭卡等地為代表
第二期(菩薩化的佛教):
  • 佛滅後的300、400年~500、600年間,發展了大乘的顯教(偏重於義理的研究)
第三期(天神化的佛教):
  • 佛滅後的900、1000年階段,開出了大乘密教(偏重於儀軌的遵行、咒文的持誦),以今日的西藏為代表
佛陀:29歲出家,35歲成道,最初修學印度神教,信仰梵天,修禪定,習苦行,由信而起修,修禪定達到最高禪境,非想飛飛想處定,繼之,修苦行(持外道戒)六年,最後體認到光靠定和戒的方法不能真的達到解脫生死的目的,於是主張以智慧的觀照來衝破生死苦海的藩籬,戒、定、慧三學具足,才是求取解脫的唯一法門

七等、七眾、僧的範圍:主要以出家僧比丘、比丘尼為主
  1. 比丘:出家已受具足戒的男性弟子
  2. 比丘尼:出家已受具足戒的女性弟子
  3. 式叉摩尼:由沙彌尼進入比丘尼階段中的女性出家弟子
  4. 沙彌:出家但未受具足戒的男性弟子
  5. 沙彌尼:出家但未受具足戒的女性弟子
  6. 優婆塞:在家的男性弟子
  7. 優婆姨:在家的女性弟子
僧伽:
  • 就是教團,在根本佛教的教團社會,乃是徹底的無政府主義,並沒有主從及隸屬的分限,大家在佛法的原則之下,人人平等,在佛法的範圍之內,人人自主(自由作主)
  • 「千年的常住,雲水的僧」,僧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往來於十方的寺院間,這實在是自由生活的最可愛處了
  • 依法不依人:佛法不一定要由佛說,不得以人廢言,惡人說了好話,他所說的好話仍應受到重視,同時要廢除思想上的偶像崇拜
佛教徒的恩人有四大類:
  1. 三寶恩
  2. 父母恩
  3. 國家恩
  4. 眾生恩

四聖諦:說明人生生死的原理、以及如何脫離生死的方法
  1. 苦諦:生命的現象是苦的果報
  2. 集諦:苦的原因
  3. 滅諦
  • 滅除了愚痴的根源,滅除了煩惱的根源,證入了無我的境界,不起人我之見,不著善惡之相,不介入是非之爭。如何不再造業,滅諦的境界
  • 三法印:解釋滅諦,說明宇宙人生之現象及本體,一切法的準則與原理,所謂佛法,無非是從這準則的基礎上開發出來,所以,凡是合乎這個準則的思想,不論出於任何人的發明,均可稱為佛法
4. 道諦:由修行證悟之道的方法,斷集,離苦,入滅的修行法門,稱為八正道
  • 因(過去世)(集諦):十二因緣:解釋苦諦、集諦,生命之生死循環有12個階段
  • 因(過去世)(集諦):無名:無始以來的無名愚痴
  • 果(現在世)(苦諦):行:引導我們造作種種的善惡行為
  • 果(現在世)(苦諦):識:由行為的餘勢(業力)而聚積成為生命之流的主體
  • 果(現在世)(苦諦):名色:由識而感受生命的身心現象
  • 果(現在世)(苦諦):六入:由名色入胎而漸生起眼、耳、鼻、舌、身、意的身心狀態
  • 果(現在世)(苦諦):觸:由六入的出胎兒接觸到外在的事物
  • 果(現在世)(苦諦):受:由與外在事物的接觸而有苦樂憂喜捨的感受
  • 因(現在世)(集諦):愛、取、有
  • 果(未來世)(苦諦):生、老、死
五蘊法:
  • 包攝一切現象的五大要素
  • 一切物質世界:色蘊
  • 一切精神世界: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 諸行無常:諸行識五蘊法(宇宙的現象是無常)
  • 諸法無我:諸法是現象的類列(現象無常故無我)
  • 寂靜涅槃:涅槃是諸法的空性(空性不動故寂靜)
八正道、八聖道(道諦):
1. 由五戒而十善
  • 五戒:不殺生(身)、不偷盜(身)、不淫邪(身)、不妄語(口)、不飲酒
  • 十善(消極不做惡):不妄語的延伸,不綺語(口)、不兩舌(口)、不惡口(口)、不貪欲(意)、不瞋恚(意)、不愚痴(意)
2. 由三業(身口意)出八正道(積極行善)
  • 正見(意、慧):以三法印為指導
  • 正思維(意、慧)
  • 正語(口、戒)
  • 正業(身、戒):身業
  • 正命(身、口、戒):正當的謀生方法賺取生活所需
  • 正精進(身、口、戒、定):至於清淨
  • 正念(意、定)
  • 正定(意、定):心力集中,不受五蘊的誘惑束縛,便可出離生死,而入涅槃
3. 由八正道會成三學(三無漏學)(戒定慧)(解脫道)
  • 戒:諸惡莫作、殊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定:禪定(禪那)(靜慮或思惟修)(三昧),心不散亂而住於一境的狀態
  三界之中:
  1. 欲界天是福報,離欲之後的色界天才是禪天的開始
  2. 色界天(初禪到四禪)
  3. 無色界(四空定)
  4. 滅受想定(滅盡定),才是解脫的境界,才是羅漢的境界
  • 慧:聞慧、思慧、修慧(實踐中所求得的心得)、證慧(親自體驗新得的本來面目)
4. 由三學而出六度(六種波羅蜜多)
  • 戒:佈施、持戒、忍辱、精進
  • 定:精進、禪定
  • 慧:精進、禪定、智慧
放下我執和法執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菩薩道行者不會先存一個企求成佛的功利觀念
諸佛的成佛都是由菩薩道的修持而來
  • 物理的成、住、壞、空
  • 生理的生、老、並、死
  • 心理的生、住、異、滅
明因果:不墮三塗惡道
知因緣:撤除我執我見的藩籬
書名:教義教理:因果與因緣
作者:聖嚴法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會員
6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龎演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筆記】共修力量大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筆記的方法 #010: 如何有效管理筆記標籤在數位筆記管理中,標籤混亂是一個常見問題,尤其是當出現許多重複標籤時。例如,“#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源管理”,“#旅行”和“#旅遊”,“#啟發”和“#啟示”這些類似的標籤會導致分類繁複而臃腫,長期下來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Thumbnail
avatar
Will Shen
2024-06-16
筆記 城市中的迷人雜貨店第一次看到有人可以把黃金葛用得這麼美,蓬鬆感加上點綴的黃葉,像是一叢美麗的果樹,加上門口可愛樸實的手寫字,看到這種店面,完全無法不進去阿阿阿。 結帳時,忍不住問了老闆娘,店面的植物究竟是如何打造的。 老闆娘說他們沒有刻意打造,那片美麗的黃金葛屋簷,是之前二樓房客種的,他們只是幫忙維護
Thumbnail
avatar
故事系整理師 & 回憶拍賣師
2024-06-16
筆記-財經皓角-24.06.13筆記-財經皓角-24.06.13 *美國5月CPI與4月相比持平(低於預期的0.1%),年增率為3.3%(低於預期的3.4%)。 核心CPI月增0.2%(低於預期的0.3%)、年增3.4%(低於預期的3.5%), 僵固性的通膨也有放緩跡象,顯示通膨問題即將消除。 *FOMC點陣圖預估2024
Thumbnail
avatar
吳口天
2024-06-13
聖嚴書院筆記:因緣與因果因緣果貫穿三世,現在當下的果也是未來的因。凡事在「因」上去努力,活在當下,為過去負責,不驕傲也不氣餒,也知道現在的苦果為過去惡業成熟,歡喜受報則不會再造惡業。
avatar
2023-10-30
心情筆記....論因果 昨天回宜蘭森小校園觀察拍照,遇見一隻人面蜘蛛,捕抓到一隻蜥蜴,正在展開一場生死戰,畫面令人震撼。不小心掉入蜘蛛的網上蜥蜴,死命的掙扎,想要掙脫束縛,蜘蛛則死咬不放,這是牠難得豐盛的大餐啊! 我拿起相機,連拍了好多張,突然惻隱之心升起,念頭告訴我,要不要解救這隻落網的蜥蜴?最後還是
avatar
美利古拉
2022-11-21
笔记六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每个人都要有一点自己的长处,这个长处并不是人们常说的一些爱好之类的东西,而是个人身上那种相对稀缺的禀赋,或者是几种特质组合起来的独特性能。 这是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一定竞争力的前提,也是一种不需要卷就能体现出来的个人优势。其实不需要对自己要求很高,只要在自己的领域高于平均,就
avatar
项明曦
2022-10-31
心情筆記....因果自受 昨天下午,參加北區供僧道糧總迴向,在金光明寺舉行的瑜珈焰口法會,施食給眾生亡靈。連續五個多小時的法會,殊勝莊嚴,令人感動。 其中當唱誦到邀請自殺枉死的靈魂時,我眼淚不禁掉落。想起三個多月前身亡的兒子,雖然知道他已平安到佛祖身邊,但依然無法克制思念的心。三個月前,也是在此參加水陸法會,為孩子亡靈超
avatar
美利古拉
2022-09-22
avatar
项明曦
2022-09-12
avatar
项明曦
202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