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4/0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東北角的淨土-田寮洋濕地

交通方式: 台鐵區間車+步行
當你搭乘著北迴線鐵路前往宜花東,經過雙溪、貢寮後,或許是不經意的一瞥,會對著窗外一片綠意盎然的稻田留下短暫印象。這裡是田寮洋,雙溪河流域下游的洪氾平原,被鐵路分割成兩側,除了是候鳥遷徙過程中重要的中繼點,鮮為人知的,是它曾經繁榮的過往。 一早搭著區間車來到貢寮,不是秋天芒花季的假日,下車的旅客不多。出站後,沿著朝陽街、學苑街前進,路旁顯著的【新社慈仁宮】招牌,轉進後過新社橋便可抵達。慈仁宮的歷史,可從道光年間說起。新社居民在海邊撿拾到一尊媽祖神像,由地方上的原住民及漢人集資建立的廟宇。後經咸豐、光緒年間多次修建,至民國53年再於現地改建。大量沿用了清朝時的建材,包括咸豐9年之神龕、光緒4年之四點金柱、龍柱等,整個正面牆堵幾乎完全沿用光緒時期的石材。位在慈仁宮左側的【雙玉市民活動中心】旁,立有一塊咸豐六年所立的【奉憲示禁】碑,不同於位在侯硐金字碑古道旁的另一塊也是咸豐六年所立的【奉憲示禁】碑,大意是禁止砍伐林木,以免過往行人沒有可遮蔭的樹木可休息,這裡是要禁止盜匪持械入莊擄劫,算是見證了清朝時期的治安狀況。
新社橋上的雙溪河
新社橋上的雙溪河
簍空雕刻的龍柱,集老匠師的技術大成
師傅,您累了嗎? 戊寅冬月刻反囉
左側的【三貂社屯目潘國音合屯丁二十一名會叩】刻字,印證了慈仁宮也是原住民的信仰
奉憲示禁碑
順著【奉憲示禁】碑旁的農路繼續深入,廟後的駁坎,散落著一些舊廟的柱礎等構件,【新社渡】遺址的告示牌孤單的立在樹林邊,再往前一些,有一座古早石砌的福德祠,奉祀的土地公或許已被移往新社橋頭的新廟,但豐富的裝飾雕刻,卻一點也不輸慈仁宮。祠內石刻的【福德正神】牌位,字體隱約透出的正氣,卻是現在許多廟宇所欠缺的。
古早的石板福德祠,工藝的細緻,不輸慈仁宮。在屋脊的側面,還刻有八卦及壽字
離開前才注意到廟埕兩邊的石獅子也頗具歷史,從嚴重風化的程度來看,或許也是清朝的古蹟之一。繼續沿著田寮洋街前進,路旁另一棟像是寺廟的建築,土夯的牆面裸露出夾雜了溪石所形成的人字砌,這是山西祠,可不是來自山西漢人的宗祠,而是昔日三貂社後人所建立的祠堂。
山西祠的人字砌牆面,就近取溪石製作
繼續前進,進入貢寮第九公墓。已近清明時分,掃墓的民眾還算多,倒也不覺得”怪怪”的。沿著墓區旁的岔路下行,抵達今天的目的-田寮洋濕地。先往左走,經過田寮洋街6號,由住家院子前方的樓梯下至水道,一旁的傳統洗衣亭,象徵著這裡生活的簡樸。沿著水道前進,正式開始巡田水。濕地東北側這邊較為原始,耕作範圍大多沿著水道兩側,為當地居民的菜園。路旁不起眼的棚架,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後來才知道種植的是山藥。個人對於山藥的印象,多數是在日本影集內。而新北市山藥產地為瑞芳、雙溪、平溪、貢寮、淡水、三芝、汐止等區,主要栽培品種是「基隆原生種」山藥。又長了知識,原來台灣也有山藥,而且品質還不輸進口貨。
田寮洋濕地
古早味十足的洗衣亭
水草豐美
巧遇區間車通過
山藥
彷彿進入時空隧道般的穿越鐵路下方的涵洞,一旁正在進行鐵路橋施工,注意來往車輛,由民宅旁接上台2丙線,往貢寮方向前進。這段來往台北-福隆間的台2丙,路寬車少,免不了成為重機噪音汙染的路線。所幸沒過多久,隨即轉入民宅前的水圳路。主人熱情的招呼: 來看鳥喔,對於常有陌生人出入,似乎見怪不怪了。濕地西南側這邊,除了基本的菜園外,多了些水稻田,不絕於耳的蛙鳴聲,是這裡環境的自然的最佳代表。對於逐漸老化的農業人口,在田寮洋這裡還能維持一定的耕種面積,帶來不少生氣。該慶幸的是土地能維持至今,能真正的功效的,該是能滋養黎民萬物的農業,而不是號稱能增加多少就業人口的開發案。
灌溉水圳
剛插秧的稻田
不久經過鐵路新社橋下方,查了時刻表,差不多會有列車經過,於是在此稍微停留。由於可以近距離的拍攝(當然,安全第一),最後在這邊停留了近30分鐘。再往前行,便回到了O型的原點。慢步回到火車站,小有名氣的【阿生便當】倒也排了一段人龍,也為安靜的小鎮帶來些人氣。田寮洋,東北角的淨土,相信會有更好的明天。
拍火車的的好地方
不在時刻表上的貨運專列
農家的生活智慧: 自製警報器
阿生便當
參考資料:
  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貢寮新社慈仁宮暨奉憲示禁碑
  2. 貢寮區公所 - 秋季山藥來敲門 新北山藥冠軍出爐
  3. 公視 我們的島 - 禁錮‧東北角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