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漫談管制藥物(5) LSD是毒品?迷幻藥?啟靈藥?

1943年的4月19日是人類第一次LSD體驗的紀念日,霍夫曼博士(Albert Hofmann)在實驗室裡親自測試了他發明的神奇藥物,在使用了他認為非常低的劑量後,回家路上,他騎著腳踏車,開啟了一趟即使在最瘋狂的幻想中也不曾見過的奇妙旅程,至今,4月19日還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國際單車日」。
事後,即使還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但霍夫曼博士知道,這種藥物必定會對人類歷史產生重大影響。
數十年後,有人說了這麼一段話:「服用LSD對我有很深刻的影響,甚至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事之一,它讓我看到了硬幣的另一面,即使不透過記憶也能深深刻畫在腦海裡,也提醒了我真正重要的事:創造偉大而不是創造財富,要用盡全力,讓歷史洪流中留下自己的印記。」
那是已故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
2014年,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團隊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服用了啟靈藥後的大腦情況,他們透過大腦掃描,發現一般成年人大腦中都有對外界資訊的「預設處理模式」,而服用啟靈藥後,大腦中原本習慣的、單一溝通線路會大幅重組,負責不同功能的區域可以不經由預設的線路,直接進行溝通,這可能使我們擺脫既有的思維模式,產生更多創意的想法,就像賈伯斯「看到硬幣的另一面」一樣。
但這種直接溝通也可能導致「聯覺」,例如嗅覺聯絡到視覺,所以你能「看見味道」,當然視覺也可能聯絡到控制記憶、想像力的區塊,這也就是LSD在各國成為非法藥物的主因之一,我們習慣稱之為「幻覺」,把LSD這類藥物稱為「迷幻藥」。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則告訴我們,更適合名稱可能是「靈性」跟「啟靈藥」,他們找了一批長期修行、靜坐、冥想的人來測試,這些冥想者表示,服用啟靈藥跟冥想到極致的效果,幾乎是一模一樣。
倫敦大學學院研究認為,透過啟靈藥配合心理輔導,對重度憂鬱症的治療有幫助,在三個月的治療後,有近半數病患的憂鬱程度大幅降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則把啟靈藥用在戒菸治療上,在3次療程後,半年觀察期內約有8成的人成功戒菸,遠高於目前所知的所有戒菸治療法;用賈伯斯的話來說,啟靈藥的療效,可能來自它能「提醒」重度憂鬱或是煙癮患者,什麼是他們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即使在藥效退去後,這些經驗還是能繼續留在腦海中幫助他們。
LSD過去常見的使用方式是口中含著一張吸過藥水的「郵票」
LSD過去常見的使用方式是口中含著一張吸過藥水的「郵票」
在台灣,LSD最常見的名稱不是迷幻藥也不是啟靈藥,而是「毒郵票」,因為1950、1960年代,藥廠大量提供LSD給學者們研究其作用,但審核管制不當導致部分LSD流入市面,許多人在沒有「領航員」的情況下,直接進入了修行者口中「極致的冥想」裡頭,如果在妥善輔導下,LSD可以引領使用者走向健康的心理狀態,當然也能在沒有輔導時走向更壞更差甚至可怕的心理體驗,這種所謂的「壞旅行」(Bad Trip),無論對使用者或是社會都可能造成負面影響。
介紹這項藥物絕對不是鼓勵大家去使用它,而是因為一昧地污名化「毒品」,在網路上隨時都能查到資料的現代,只會造成學校跟網路的資訊落差,讓更多青少年對非法藥物產生好奇;唯有讓他們了解啟靈藥的全貌,他們才會明白啟靈藥就像多數藥物一樣也會有「副作用」,而且在錯誤的情況下這些副作用可能會造成危險,透過教育讓孩子們做出正確的決定,而不是透過威權洗腦迫使他們接受我們的決定,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