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塊鏈服務網絡 是否「一帶一路」的延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約1200字 |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中國近年發展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迅速,這項技術將在中國的科技以致國家發展中佔重要地位,不容忽視。區塊鏈最為人熟悉的是其在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應用,但原來它在其他領域,包括公共行政、物流、金融等都能大派用長。簡單而言,區塊鏈是一串按創建時間排序的數據「鏈」。鏈內的資料經多重核實,幾乎不可能被修改,因此能將數據和資料完整地記錄下來。區塊鏈亦有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特質,保障資料的不再是由人操控的機構或企業,而是設計精密的編碼。
近日,經過半年的測試,中國的區塊鏈服務網絡(Blockchain Service Network,BSN)終於出台。BSN由國家信息中心牽頭,中國移動、中國銀聯等聯合建立。BSN將成為開發區塊鏈APP、發展智慧城市和推動電子經濟的重要資源,而中小型的創科企業將能以較低的成本將區塊連技術運用到產品上,有助區塊鏈在市場上偏地開花。有評論更將BSN比喻為區塊鏈版的「一帶一路」,當其他國家開始採用BSN的資源,中國便會獲得獨有的紅利。除BSN外,國務院早前宣佈成立國家區塊鏈技術標準委員會,目標將現時缺乏規管的加密空間標準化。委員會的成員包括華為、騰訊、百度、螞蟻金服等科網巨頭,勢頭矚目。
談到企業,其實不少中國企業都早著先機,投放了大量資源研發區塊鏈技術。全球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早前便推出一套新的智慧合約區塊鏈,以共識機制(consensus mechanism)進行快速的交易操作;有指幣安將以此產品直接挑戰行業領導者Ethereum。至於螞蟻金服則剛宣佈推出「開放聯盟鏈」,供中小企以低價錢、低門檻運用區塊鏈技術。騰訊亦不甘示弱,旗下微眾銀行計劃與分佈式賬本技術提供商Digital Asset合作,研發DAML智能合約引擎,並與BSN的FISCO BCOS底層平台對接。外企方面,Tesla剛在上港(SIPG)試用區塊鏈技術,以協助貨櫃的運輸和記錄,技術初步運作成功,並有望擴展到其他港口使用。
最近的一份專利報告顯示,去年全球申請區塊鏈技術專利最多的三間企業皆來自中國,分別為阿里巴巴、騰訊和平安。不過,Ethereum創辦人Vitalik Buterin則對排名不以為然,認為大部分區塊鏈編程都是開源(open source),根本無需專利保護。無論如何,中國的區塊鏈投資熱度已是有目共睹。其去年的投資額佔全球的22%,雖然仍落後於美國,但已將數年前的差距大幅收窄。配合國家的高調支持、企業的積極研發和民間對新科技的歡迎態度,區塊鏈無疑是《中國製造2025》的重要看點。
作者: heisenberg
【清議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ivcrit/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緊貼時事脈搏的新聞總匯,每週選出當期備受關注的社會事件和世界大事,深入整合事件背後所涉及的議題,推廣深度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政客透過各種修辭話術邀功卸責並不是甚麼新鮮事。但在這場輿論戰中,公共輿論不應單單被這些話術牽著走,淪為政權的政治宣傳和洗腦工具。撇開政治宣傳,這回我們一起來讀《刺針》的三篇社論,看看 #ChinaLiedPeopleDied這個說法在多大程度上成立。
自2015年瓜達爾港項目落成以來,俾路支省分離武裝也開始在當地展開了大量的恐怖襲擊活動。中國在俾路支省當地的投資活動和一帶一路建設進程因俾路支省分離武裝襲擊而大受影響。那麼,俾路支分離主義勢力對中國在當地一帶一路的建設和投資到底是持什麼看法的呢?
回歸人性,重新了解彼此,這次疫情正是一個契機。制度和價值的比次、群體之間的敵視以及對數字化治理的追求,使人漸漸卻忽略了對人文的關懷。然而,其實正是出於對人文的關懷,為了人類的發展和幸福,我們才建構出種種制度和價值。擺脫意識形態的崇拜,警惕冷冰冰的數據,從人出發,也許是疫症後需要自我檢視之處。
在危機時期國家對社會進行總動員,並非威權政體獨有的特徵,而是戰時政府的特點。動員能力其實與政治體制無關,而是視乎國家能力。正當各國政府忙於尋找策略應對疫情,它們應謹記不要片面地套用中國經驗或匆忙地實施中國式封鎖。中國對抗新冠病毒的策略行之有效是因為其獨特的治理模式。
四月初,施紀賢成為英國工黨新任黨魁,宣告郝爾彬時代正式結束。在國家的危急關頭執掌帥印,究竟施紀賢除了要監察政府抗疫,案上還有甚麼要務?在國家的危急關頭執掌帥印,究竟施紀賢除了要監察政府抗疫,案上還有甚麼要務?這位形象專業和務實的大律師又將將工黨帶往何方?
過往建制派給筆者的印象是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烏合之眾。看來建制政黨要重建聲望,除了在意識形態方面多下功夫,還需要重新審視其組織力和動員力,在民間建立一個新的選舉聯盟,重新改寫政治的遊戲規則。「悶聲發大財」的日子已經過去,建制要尋找出路,他們的路途必然漫長而痛苦。
政客透過各種修辭話術邀功卸責並不是甚麼新鮮事。但在這場輿論戰中,公共輿論不應單單被這些話術牽著走,淪為政權的政治宣傳和洗腦工具。撇開政治宣傳,這回我們一起來讀《刺針》的三篇社論,看看 #ChinaLiedPeopleDied這個說法在多大程度上成立。
自2015年瓜達爾港項目落成以來,俾路支省分離武裝也開始在當地展開了大量的恐怖襲擊活動。中國在俾路支省當地的投資活動和一帶一路建設進程因俾路支省分離武裝襲擊而大受影響。那麼,俾路支分離主義勢力對中國在當地一帶一路的建設和投資到底是持什麼看法的呢?
回歸人性,重新了解彼此,這次疫情正是一個契機。制度和價值的比次、群體之間的敵視以及對數字化治理的追求,使人漸漸卻忽略了對人文的關懷。然而,其實正是出於對人文的關懷,為了人類的發展和幸福,我們才建構出種種制度和價值。擺脫意識形態的崇拜,警惕冷冰冰的數據,從人出發,也許是疫症後需要自我檢視之處。
在危機時期國家對社會進行總動員,並非威權政體獨有的特徵,而是戰時政府的特點。動員能力其實與政治體制無關,而是視乎國家能力。正當各國政府忙於尋找策略應對疫情,它們應謹記不要片面地套用中國經驗或匆忙地實施中國式封鎖。中國對抗新冠病毒的策略行之有效是因為其獨特的治理模式。
四月初,施紀賢成為英國工黨新任黨魁,宣告郝爾彬時代正式結束。在國家的危急關頭執掌帥印,究竟施紀賢除了要監察政府抗疫,案上還有甚麼要務?在國家的危急關頭執掌帥印,究竟施紀賢除了要監察政府抗疫,案上還有甚麼要務?這位形象專業和務實的大律師又將將工黨帶往何方?
過往建制派給筆者的印象是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烏合之眾。看來建制政黨要重建聲望,除了在意識形態方面多下功夫,還需要重新審視其組織力和動員力,在民間建立一個新的選舉聯盟,重新改寫政治的遊戲規則。「悶聲發大財」的日子已經過去,建制要尋找出路,他們的路途必然漫長而痛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近代,一項技術迅速崛起並引發了廣泛關注,成為許多人爭相學習的焦點—區塊鏈技術。隨著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爆發性增長,區塊鏈不僅在金融領域中展現了巨大的潛力,還開始在各行各業中逐漸擴展應用,從供應鏈管理到智能合約,無一不顯示出其顛覆性的力量。
在區塊鏈世界中,有許多不同的區塊鏈網絡,每個都有自己的協議、規則和資產。這種多樣性使得數位資產之間的流通和互操作性變得複雜。為了實現區塊鏈生態系統的無縫互聯,跨鏈技術變得至關重要。
區塊鏈技術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一種創新技術,它以分散式、去中心化的方式儲存和驗證數據,從而實現安全、透明的數字交易。區塊鏈的演進過程在過去幾年中取得了重大進展,不僅影響了金融領域,還擴展到了多個行業。
Thumbnail
區塊鏈有什麼特色? 所有交易(操作資訊)紀錄會儲存在各個節點,因此具有公開性 每個節點遵守一套共識機制,基於這套機制來信任讀取的數據 透過密碼學演算法確保交易紀錄無法被串改 不會有資料中心遭受攻擊導致系統癱瘓問題 可能會對使用者喪失隱私 區塊鏈如何運作的? 節點主要可以被區分為兩種類型
Thumbnail
■區塊鏈技術發明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區塊鏈起源於2008年的一篇網路論文「比特幣:點對點的電子交易系統」,作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至今沒人知道他到底是何方神聖,這篇論文概述了一個去中心化的交易系統,並透過加密技術實現這樣的系統。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什麼是鏈上數據,和鏈上數據分析的用途。並介紹了三家鏈上數據分析平臺:DefiLlama, Glassnode和Nansen。這些平臺提供了關於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市場的精確且可靠的數據。文章列舉了這些平臺的功能和特色,以及他們的定價方案。
Thumbnail
■什麼是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是透過點對點(P2P)運行的網路,這個網路由分散式節點組成,可以把它想成是共享的數據庫,也就是分散式帳本(DLT),分散式帳本技術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帳本,儲存著網路上進行的所有交易。 中心化帳本:也稱為集中式帳本,由一個中心化的機構去做驗證、記帳、訂立規則。
Thumbnail
比特幣是一種虛擬貨幣,具有去中心化、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點。隨著Ordinals協議、BRC-20代幣標準等的誕生,比特幣的使用場景逐漸擴大。擴容方案和基礎建設項目的發展也為比特幣生態帶來更多可能性。本文分析了資產發行協議、擴容解決方案以及基礎建設項目對比特幣生態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區塊鏈原理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Blockchain)是一種分散式帳本技術,它基於加密學和分散式計算的原理,通過將數據以區塊的形式連接在一起,形成鏈條。每個區塊包含一定時間內的多筆交易記錄,並使用密碼學哈希函數與前一個區塊相連,這種連接保證了數據的不可篡改性。 2. 區塊鏈的基本結構 2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近代,一項技術迅速崛起並引發了廣泛關注,成為許多人爭相學習的焦點—區塊鏈技術。隨著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爆發性增長,區塊鏈不僅在金融領域中展現了巨大的潛力,還開始在各行各業中逐漸擴展應用,從供應鏈管理到智能合約,無一不顯示出其顛覆性的力量。
在區塊鏈世界中,有許多不同的區塊鏈網絡,每個都有自己的協議、規則和資產。這種多樣性使得數位資產之間的流通和互操作性變得複雜。為了實現區塊鏈生態系統的無縫互聯,跨鏈技術變得至關重要。
區塊鏈技術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一種創新技術,它以分散式、去中心化的方式儲存和驗證數據,從而實現安全、透明的數字交易。區塊鏈的演進過程在過去幾年中取得了重大進展,不僅影響了金融領域,還擴展到了多個行業。
Thumbnail
區塊鏈有什麼特色? 所有交易(操作資訊)紀錄會儲存在各個節點,因此具有公開性 每個節點遵守一套共識機制,基於這套機制來信任讀取的數據 透過密碼學演算法確保交易紀錄無法被串改 不會有資料中心遭受攻擊導致系統癱瘓問題 可能會對使用者喪失隱私 區塊鏈如何運作的? 節點主要可以被區分為兩種類型
Thumbnail
■區塊鏈技術發明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區塊鏈起源於2008年的一篇網路論文「比特幣:點對點的電子交易系統」,作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至今沒人知道他到底是何方神聖,這篇論文概述了一個去中心化的交易系統,並透過加密技術實現這樣的系統。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什麼是鏈上數據,和鏈上數據分析的用途。並介紹了三家鏈上數據分析平臺:DefiLlama, Glassnode和Nansen。這些平臺提供了關於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市場的精確且可靠的數據。文章列舉了這些平臺的功能和特色,以及他們的定價方案。
Thumbnail
■什麼是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是透過點對點(P2P)運行的網路,這個網路由分散式節點組成,可以把它想成是共享的數據庫,也就是分散式帳本(DLT),分散式帳本技術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帳本,儲存著網路上進行的所有交易。 中心化帳本:也稱為集中式帳本,由一個中心化的機構去做驗證、記帳、訂立規則。
Thumbnail
比特幣是一種虛擬貨幣,具有去中心化、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點。隨著Ordinals協議、BRC-20代幣標準等的誕生,比特幣的使用場景逐漸擴大。擴容方案和基礎建設項目的發展也為比特幣生態帶來更多可能性。本文分析了資產發行協議、擴容解決方案以及基礎建設項目對比特幣生態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區塊鏈原理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Blockchain)是一種分散式帳本技術,它基於加密學和分散式計算的原理,通過將數據以區塊的形式連接在一起,形成鏈條。每個區塊包含一定時間內的多筆交易記錄,並使用密碼學哈希函數與前一個區塊相連,這種連接保證了數據的不可篡改性。 2. 區塊鏈的基本結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