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動盪的化工市場
在2015年底美國的陶氏化學(Dow Chemical)與DuPont(美國杜邦化學)合併,成為世界第二大的化工企業DowDuPont陶氏杜邦,並在2018年把德國巴斯夫(BASF)擠下了雄踞12年的全球化工龍頭寶座。
陶氏和杜邦本是在化工行業排行老二與老三的公司,在2015年的合併主要是內部激進股東(對沖基金)發起,這樣的合併在一開始公司就預告不會長久,在2019年,陶氏杜邦分拆成Dow、DuPont與Corteva三家公司,各自專注在不同化學品領域。這樣的操作看起來像是鬧劇,但透過整併與分拆,把不同公司的領先業務與落後業務重新規劃,新拆分的三家公司反而變成個別領域的領跑者,實現互相利益的最大化。
近幾年化工業的動盪對BASF來說充滿著挑戰,競爭者大規模的動作像在不斷挑釁,逼得這頭超過150歲的獅王一方面要持續站穩腳步,另一方面要更靈活地面對像Covid-19這種突如其來的全球危機。
巴登苯胺蘇打廠
BASF的全名由來是Badische Anilin und Soda Fabrik,中文意思是巴登苯胺蘇打廠,由生產顏料起家,在1865年由Freidrich Engelhorn在德國曼海姆創立。目前總部位在曼海姆對面萊茵河岸的路德維希港(Ludwigshafen)。曾住在德國曼海姆的朋友們一定知道市中心的百貨Engelhorn,這也同樣是由這個家族的後人所創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