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醫師說 : 瀕死者的"海嘯"現象

黃軒醫師說 : 瀕死者的"海嘯"現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腦子細胞死亡基本知識已經很清楚了。

當心臟停止。血液停止流動時,腦袋內部便沒有氧氣了。

氧氣是細胞產生維持功能所需的能量所必需的。 如果腦袋細胞忽然,被剝奪了這種能量,他們會死亡。

血液停止流動時,腦袋內部便沒有氧氣了。

血液停止流動時,腦袋內部便沒有氧氣了。

在這項研究中,停止生命支持後,大腦中的氧氣水平下降,心臟也停止了運動。 但是,《當一個人的【血壓驟降】時,他們的腦細胞仍然可以消耗幾分鐘的能量》。

raw-image

柏林研究中心教授詹斯·德雷爾(Jens Dreier)在Annals of Neurology國際期刊中表示:“大約3分鐘之內,大腦的燃料儲備,很快就枯竭了。” 當血壓驟降發生時,腦細胞用來維持,細胞內的離子出入 機制開始停止運作。

當血壓驟降發生時,腦細胞用來維持,細胞內的離子出入 機制開始停止運作

當血壓驟降發生時,腦細胞用來維持,細胞內的離子出入 機制開始停止運作

這會造成了,離子大量累積不平衡,此時被稱為瀕死者的“海嘯”事件。


瀕死者的“海嘯”事件

raw-image

由於離子大量累積不平衡,這樣的不對等濃度梯度的分解,會釋放出大量以熱能形式的電氣化學能量(electrochemical energy ) “這種能量損失會擴散到大腦皮層和其他區域。” 這種損耗能量電波,我們稱是 :

"擴散型的去極化"(spreading depolarization)

釋放出大量以熱能形式的電氣化學能量(electrochemical energy )

釋放出大量以熱能形式的電氣化學能量(electrochemical energy )

我們很多"瀕死體驗",多會發生在各腦葉,各自表述的"擴散型的去極化",當這些各腦葉各種電波激烈運動時出現。

很多"瀕死體驗",多會發生在各腦葉,各自表述的"擴散型的去極化"

很多"瀕死體驗",多會發生在各腦葉,各自表述的"擴散型的去極化"

就像電池失去了電荷一樣,這種極化損失可能至少是可逆的。所以導致死亡的化學變化是始於去極化。

這一變化開始倒計時,也是大量"瀕死體驗"發生的時, 如果持續發生下去,就會造成不可挽回損失的腦死。

raw-image

大腦🧠,就像一個黑匣子,但是【去極化的擴散】(depolarized spreading),

在各種腦葉的過程,為我們提供了進入"瀕死體驗"的一個明亮的窗口。

去極化的擴散(depolarized spreading)

去極化的擴散(depolarized spreading)


avatar-img
黃軒醫師的沙龍
888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灣已經好久沒有分屍案了,近日台灣高雄市的愛河,發現了分屍且又放了20kg啞鈴,這種的分屍犯罪動機,早已有學者研究發表過,這是殘酷,又怪的犯罪行為...不外乎,依其犯罪行為模式,歸納成五大特性  :  “防禦性”(Defensive) 這是分屍者,常見的犯罪行為模式。 其動機 : 就是幫助隱藏或
人終究一死,所以,你我一定會死,大部分平常都以為自己不會死? 死亡的,都是老人,都會是別人,大家好像瞬間忘了,自己的祖先也死了,不就是會輪到自己會死嗎? 我在臨床上,看太多了!也說太多了,大家都要凖備好,自己隨時會死,大部分都會聽聽而已。 臨床上,有一群,人一定知道,什至感受到,我所說的話,那就
在一般民眾,瀕死經驗的發生率,約4-8%。在心跳停止的患者,可以增加到10-23%發生率。 瀕死經驗的發生率,約4-8% 平常我們的大腦🧠,幾乎所有腦葉是同步處理,所有輸入大腦內的資訊連結,例如意識、記憶、感知和分辨的處理。但是在危險⚠️情況下,大腦神經就一時得不到相互合作的作用。 嚴大壓力下的
‘瀕死經驗’的七種醫療假設 ‘瀕死經驗’,自古以來就存在的現象。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醫療愈來愈先進,這樣的‘瀕死經驗’存活下來,就會愈來愈多了。目前先進的醫療,正在以【七種醫療假設,正在解讀這些‘ 瀕死經驗’的現象.】.. 1.心理的想像 為了逃避死亡的恐懼,有科學家認為‘瀕死經驗’,【根本只是想
如果我告訴你:在四個 不同國家的9項研究中,對於重症病人,有著"瀕死經驗"(Near Death Experience, NDE)發生率平均估計值為17%。你會相信嗎? "瀕死經驗"(Near Death Experience, NDE)發生率平均估計值為17% "瀕死經驗"(NDE),不是一個醫學
台灣已經好久沒有分屍案了,近日台灣高雄市的愛河,發現了分屍且又放了20kg啞鈴,這種的分屍犯罪動機,早已有學者研究發表過,這是殘酷,又怪的犯罪行為...不外乎,依其犯罪行為模式,歸納成五大特性  :  “防禦性”(Defensive) 這是分屍者,常見的犯罪行為模式。 其動機 : 就是幫助隱藏或
人終究一死,所以,你我一定會死,大部分平常都以為自己不會死? 死亡的,都是老人,都會是別人,大家好像瞬間忘了,自己的祖先也死了,不就是會輪到自己會死嗎? 我在臨床上,看太多了!也說太多了,大家都要凖備好,自己隨時會死,大部分都會聽聽而已。 臨床上,有一群,人一定知道,什至感受到,我所說的話,那就
在一般民眾,瀕死經驗的發生率,約4-8%。在心跳停止的患者,可以增加到10-23%發生率。 瀕死經驗的發生率,約4-8% 平常我們的大腦🧠,幾乎所有腦葉是同步處理,所有輸入大腦內的資訊連結,例如意識、記憶、感知和分辨的處理。但是在危險⚠️情況下,大腦神經就一時得不到相互合作的作用。 嚴大壓力下的
‘瀕死經驗’的七種醫療假設 ‘瀕死經驗’,自古以來就存在的現象。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醫療愈來愈先進,這樣的‘瀕死經驗’存活下來,就會愈來愈多了。目前先進的醫療,正在以【七種醫療假設,正在解讀這些‘ 瀕死經驗’的現象.】.. 1.心理的想像 為了逃避死亡的恐懼,有科學家認為‘瀕死經驗’,【根本只是想
如果我告訴你:在四個 不同國家的9項研究中,對於重症病人,有著"瀕死經驗"(Near Death Experience, NDE)發生率平均估計值為17%。你會相信嗎? "瀕死經驗"(Near Death Experience, NDE)發生率平均估計值為17% "瀕死經驗"(NDE),不是一個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