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醫師說:瀕死前,你能怎麼好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人終究一死,所以,你我一定會死,大部分平常都以為自己不會死?

死亡的,都是老人,都會是別人,大家好像瞬間忘了,自己的祖先也死了,不就是會輪到自己會死嗎?

raw-image

我在臨床上,看太多了!也說太多了,大家都要凖備好,自己隨時會死,大部分都會聽聽而已。

臨床上,有一群,人一定知道,什至感受到,我所說的話,那就是瀕死前的病人,而且我發現,那些瀕死前的人,都會努力反覆調整,滿足自己的4大需求,至終才能安心死!

raw-image

1.生命意義的需求

平常的人,你才不會追求什麼生命的意義!你只追求賺錢,工作,升遷而已。最多有認識的人忽死亡,你才會停頓一下,【腦袋飄過一下:人生幾何,然後又完全不見了!】

raw-image

我看到瀕死前的人,他們都常常在尋找生命的意義,什至天天著反省自己人類存在的問題。

我問一位,我自己癌末的病人。如何幫助她為死亡做好準備?她竟然回答說,她不希望為她死亡做什麼準備,而是希望反省自己的生命意義,來渡過她的餘生。

我很多末期的病人,瀕死前都會花大量時間,安靜的回顧自己的今生,並評估衡量,自己生命的價值。

醫學研究發現這些瀕死前的人和他們有沒有宗教信仰,竟然沒有很大的關聯!

raw-image

而是,每一個末期患者,本來的自己,就會有內省能力。

當瀕死愈靠近,其個人生命的意義,更清新,更明顯,更安心時,他們終將死得很安靜的⋯⋯

raw-image

只因為瀕死前,在回顧了他們的生命意義之後,許多人意識到,所有一切:需要寬恕與諒解,才能好好離開。

2.寬愛的需求

有人際關係的經歷,就會有愛的關係。

我在臨床上,曾經遇過,越能夠有寬愛的人,其死亡過程愈平安。

raw-image

當病人,或什至家人拒絕以寬恕的形式給予愛的需要時,家庭就會產生內疚和怨恨。

只要能夠通過言語和行動來表達的,可以糾正事情或修補破裂人際關係的行為,平常這些勾心鬥角的心機,在瀕死前消除,對於末期患者,是多麼幸福的事。

我一個瀕死前的病人,十年未與兒子說話 然而,這位父親最強烈的願望就是要見兒子,我以憐憫和同情心,觸動了兒子👦的心。當他們在床邊擁抱泛淚,重新建立了父子關係。

寬愛的需求,使得當天晚上,父親👨,在兒子陪伴下睡夢中寬心自在而走,這是這對父子,今生最幸福的事⋯⋯

3.接觸的需求

raw-image

一個溫暖接觸,在瀕死前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一個女病人,曾經悲哀的表達:在瀕死快來臨,我就已感到,提早被社會隔離了她說:“我感到孤獨,因為家裡沒有人想再接觸我。他們擔心摸我,我就會疼痛, 他們難道不知道,親情接觸,是多渴望的嗎?”

我在臨床上,的確看到,許多在瀕死前,能夠大膽的,放心的去擁抱,溫柔的牽手,額頭的輕呼,握住任何人的肌膚接觸,會使我的末期患者,內心深處感到安穩,可以提前準備好迎接死亡的來臨呢!

4.希望的需求

從小到大,大家都希望千萬種,我瀕死前的病人,他們每個人的希望卻是一樣。

raw-image

瀕死前的人,都不是希望治愈絕症,只希望第二天起床,他或她會感覺好些,具體表現就是,身體不會不舒服,情緒上不會低落。

每個人希望,可以找到內心的安寧之處,什至準備好了,要去慶祝即將到來的生日或紀念日呢。這,就是末期患者,簡單的希望需求,只是床邊的那些家人,醫護人員,常常想了很多不是瀕死前的希望,而寄於厚望。

我的病人早上對我說:「你們給我的不是希望,而是莫名的壓力,莫名的失望...」當天下午,就離開人世間了,她的手中,還握著死去老公的小照片呢!

這些你知道嗎

對於那些瀕死前的病人,都會【努力反覆調整,滿足自己的4大需求,至終才能安心死】!他們的希望,或許也只有一個,不惜一切代價減輕目前令人痛苦的身體症狀,心靈狀況,就可以了。

而這些,自己瀕死前,你又會知道多少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軒醫師的沙龍
891會員
486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黃軒醫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2/08
英國Bristol大學(University Hospitals Bristol)的一個新研究小組宣布,“每天看電視超過 4 小時的人患血栓的風險比看電視少於 2.5 小時的人高 出35%。” 分析的調查結果是美國2個研發及日本1個研發綜合分析。 結果發現:
Thumbnail
2022/02/08
英國Bristol大學(University Hospitals Bristol)的一個新研究小組宣布,“每天看電視超過 4 小時的人患血栓的風險比看電視少於 2.5 小時的人高 出35%。” 分析的調查結果是美國2個研發及日本1個研發綜合分析。 結果發現:
Thumbnail
2021/03/29
身為醫者,我也很難預測一個人生命的最後幾天或幾小時內發生的變化。 每次病人問我,死亡前會有什麼變化?我通常都會先問問他們,你用你的想法,你預期會有什麼變化呢?大部分的病人,都會覺得像是: 死亡之前,會先告別了至愛的家人和朋友。然後自己會輕輕地閉上眼睛,死亡去了⋯⋯進一步我會問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
Thumbnail
2021/03/29
身為醫者,我也很難預測一個人生命的最後幾天或幾小時內發生的變化。 每次病人問我,死亡前會有什麼變化?我通常都會先問問他們,你用你的想法,你預期會有什麼變化呢?大部分的病人,都會覺得像是: 死亡之前,會先告別了至愛的家人和朋友。然後自己會輕輕地閉上眼睛,死亡去了⋯⋯進一步我會問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
Thumbnail
2020/11/20
19世紀以前,我們的祖先 個個都在家『壽終正寢』 19世紀以後,我們的家人 無法能在家『壽終正寢』 也許因為醫院多了,交通多了,安養中心多了,藥物多了,科技多了,工作多了,唯一的, 『在家裡死亡』的就不多了⋯⋯ 所以, 不能在家『壽終正寢』, 就變多了 最重要的,現在人類更不會 【親眼目睹親人死亡
Thumbnail
2020/11/20
19世紀以前,我們的祖先 個個都在家『壽終正寢』 19世紀以後,我們的家人 無法能在家『壽終正寢』 也許因為醫院多了,交通多了,安養中心多了,藥物多了,科技多了,工作多了,唯一的, 『在家裡死亡』的就不多了⋯⋯ 所以, 不能在家『壽終正寢』, 就變多了 最重要的,現在人類更不會 【親眼目睹親人死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很多人無時無刻都在思考,該如何活得更好; 卻很少人提早思索,怎麼樣可以不要死得那麼糟。 如果你認為絕不能讓自己或家人的最後一哩路這麼狼狽,這本《瀕死的慰藉》很適合作為起步改變的第一本書。
Thumbnail
很多人無時無刻都在思考,該如何活得更好; 卻很少人提早思索,怎麼樣可以不要死得那麼糟。 如果你認為絕不能讓自己或家人的最後一哩路這麼狼狽,這本《瀕死的慰藉》很適合作為起步改變的第一本書。
Thumbnail
是人的話,總有一死! 人心還很複雜,面對死亡,恐懼、無助、拚命想活下去的希冀,或者乾脆一死了之更痛快;大家會想選哪樣呢?
Thumbnail
是人的話,總有一死! 人心還很複雜,面對死亡,恐懼、無助、拚命想活下去的希冀,或者乾脆一死了之更痛快;大家會想選哪樣呢?
Thumbnail
生離死別果真是人生必然卻又禁忌萬分的話題,說的都是別人的經驗,但也明知有一天自己或成主角。漸漸不再年輕,也不太好意思使用青年之類的詞,知老死將至,但卻又不知從何準備起,甚至有點手足無措,而這些真實而平凡的反應,恐怕是多數讀者的寫照。 透過24位名人分享身邊至親死亡的經驗,甚至自己罹患疾病進而對死亡產
Thumbnail
生離死別果真是人生必然卻又禁忌萬分的話題,說的都是別人的經驗,但也明知有一天自己或成主角。漸漸不再年輕,也不太好意思使用青年之類的詞,知老死將至,但卻又不知從何準備起,甚至有點手足無措,而這些真實而平凡的反應,恐怕是多數讀者的寫照。 透過24位名人分享身邊至親死亡的經驗,甚至自己罹患疾病進而對死亡產
Thumbnail
你有思考過當死亡來臨時,你要做什麼嗎? 在這個重視職涯、生涯規劃的時代,我們會開始提早規劃要念什麼學校科系、要做什麼工作、要過怎樣的生活,卻從沒有人說過要規劃自己的死亡,因為死亡感覺離年輕的我們好遙遠,但這卻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可能一場車禍或疾病,就讓我們「突然」離開原先規劃的生活。
Thumbnail
你有思考過當死亡來臨時,你要做什麼嗎? 在這個重視職涯、生涯規劃的時代,我們會開始提早規劃要念什麼學校科系、要做什麼工作、要過怎樣的生活,卻從沒有人說過要規劃自己的死亡,因為死亡感覺離年輕的我們好遙遠,但這卻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可能一場車禍或疾病,就讓我們「突然」離開原先規劃的生活。
Thumbnail
熟悉的眼神、熟悉的死亡氣味、熟悉的家屬焦慮 彌留的空氣裡,是沉重的氣壓 在學生時代接觸安寧療護之後 照護生涯中的總強調 如果人,不懂好好生活,又如何能好好離去? 如果家屬不願意讓個案成為自己,尊重他的想法意願? 那又如何是真的愛他呢?
Thumbnail
熟悉的眼神、熟悉的死亡氣味、熟悉的家屬焦慮 彌留的空氣裡,是沉重的氣壓 在學生時代接觸安寧療護之後 照護生涯中的總強調 如果人,不懂好好生活,又如何能好好離去? 如果家屬不願意讓個案成為自己,尊重他的想法意願? 那又如何是真的愛他呢?
Thumbnail
我們一生心中,究竟有多少願望呢?我們從小就被希望成為一個好孩子,好學生,好員工,好主管.. 醫生,這個職務也是一樣,尢其是重症醫學專科醫師的我,我每天走入加護病房,我在心中會如此不禁響起那首歌:「讓我們敲希望的鐘呀,多少祈禱在心中...」 是啊!每一個躺在床上的,都是我的病人,在他們未進入病重,
Thumbnail
我們一生心中,究竟有多少願望呢?我們從小就被希望成為一個好孩子,好學生,好員工,好主管.. 醫生,這個職務也是一樣,尢其是重症醫學專科醫師的我,我每天走入加護病房,我在心中會如此不禁響起那首歌:「讓我們敲希望的鐘呀,多少祈禱在心中...」 是啊!每一個躺在床上的,都是我的病人,在他們未進入病重,
Thumbnail
一個人一生中的最後幾天,可以稱為末期時期或瀕死階段。 每個人的死亡經歷都不盡相同,可能很難知道一個人何時到達生命的最後幾天。但仍有一些常見的跡象,可以幫助您跟瀕死者,好好的説話... 最後的溝通 即使一個人患有絕症,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即使到達生命的最後幾天時,他們也會恐懼和焦慮。與對方,以及對
Thumbnail
一個人一生中的最後幾天,可以稱為末期時期或瀕死階段。 每個人的死亡經歷都不盡相同,可能很難知道一個人何時到達生命的最後幾天。但仍有一些常見的跡象,可以幫助您跟瀕死者,好好的説話... 最後的溝通 即使一個人患有絕症,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即使到達生命的最後幾天時,他們也會恐懼和焦慮。與對方,以及對
Thumbnail
人終究一死,所以,你我一定會死,大部分平常都以為自己不會死? 死亡的,都是老人,都會是別人,大家好像瞬間忘了,自己的祖先也死了,不就是會輪到自己會死嗎? 我在臨床上,看太多了!也說太多了,大家都要凖備好,自己隨時會死,大部分都會聽聽而已。 臨床上,有一群,人一定知道,什至感受到,我所說的話,那就
Thumbnail
人終究一死,所以,你我一定會死,大部分平常都以為自己不會死? 死亡的,都是老人,都會是別人,大家好像瞬間忘了,自己的祖先也死了,不就是會輪到自己會死嗎? 我在臨床上,看太多了!也說太多了,大家都要凖備好,自己隨時會死,大部分都會聽聽而已。 臨床上,有一群,人一定知道,什至感受到,我所說的話,那就
Thumbnail
盼,妳的心中究竟有多少期盼? 身為醫者 我跟病人和家人都一樣,每次也都帶了許多期盼在生活。 我期盼 : 日常生活都一切順利、我也期盼 每人都能順利渡過這生老病死。 有可能嗎? 當人類的祖先一個一個又老、又病、又往生了 至今,我每天被患者: 「為什麼是我得了病?] 、[醫生,我不想死]、[醫生,請你救
Thumbnail
盼,妳的心中究竟有多少期盼? 身為醫者 我跟病人和家人都一樣,每次也都帶了許多期盼在生活。 我期盼 : 日常生活都一切順利、我也期盼 每人都能順利渡過這生老病死。 有可能嗎? 當人類的祖先一個一個又老、又病、又往生了 至今,我每天被患者: 「為什麼是我得了病?] 、[醫生,我不想死]、[醫生,請你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