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古典音樂曲式~獨奏曲家族

所謂獨奏曲,就是「以單一樂器獨力經營整首樂曲」的古典音樂曲式。
一般而言,從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逐漸發展到浪漫樂派時期, 中歐洲一帶的古典音樂曲式已經有逐漸明確被定型出來的趨勢,大致上可分為四大家族(類):
  • 交響曲家族 : (交響曲、交響詩、協奏曲、序曲、組曲)
  • 獨奏曲家族 : (鋼琴獨奏、小提琴獨奏、其它獨奏)
  • 室內樂家族 : (弦樂合奏、四重奏、三重奏、二重奏)
  • 聲樂曲家族 : (歌曲、詩歌與宗教音樂、歌劇)
接續著上一篇的「交響曲家族」,我們大概瞭解交響曲家族下的音樂類行,可分類為交響曲、交響詩、協奏曲、序曲、組曲...等曲式。
今天,我們接續聊聊獨奏曲家族吧~
所謂獨奏曲,就是「以單一樂器獨力經營整首樂曲」的古典音樂曲式。 在漫長的古典音樂長河中,獨奏曲出現在那個宗教音樂過度到浪漫樂派的時間裡。 一切的起源,且讓我們從「鋼琴」這個樂器說起。 自從1709年,義大利的重要工匠巴爾托洛奧.克里斯托夫里(Bartolomeo Cristofori)發明了鋼琴。 [延伸閱讀:鋼琴的發明https://kknews.cc/zh-tw/news/z932m3.html] 自從歐洲大陸有了鋼琴這個樂器之王,作曲家們的豐富思想、豐沛情感開始有了抒發的媒介,音樂不只能夠在教堂裡被唱頌,更能具體透過樂器的演奏,將譜作的各式樂曲表現出來。
獨奏曲,隨著各式各樣樂器的發明,間接開始觸發了作曲家越來越多的想像。 在古典音樂的創作裡,音樂家肩負的責任大概可以具項化為三個階段 :
  • 將自己眼裡所見、腦中所想、心中所感的各種畫面,轉化為聲音的形象(音符)。
  • 思考譜寫出來的這些音符,可以透過哪些樂器,呈現得更加具體。
  • 將所有音符,依照樂理的規矩進行歸納,像說故事一般的譜作出來。
當一位作曲家,對於某項樂器有更多的想法或者更加熟悉時, 獨奏曲的形式,就是作曲家個人與樂器本身最密切的交流匯通。 經由密切的感悟,作曲家一方面彰顯著樂器的聲音特色,並且更大強度的使用樂器特色來描述自己心理想要抒發的千言萬語,或者精彩有趣的故事。
在獨奏曲的世界中,「鋼琴獨奏曲」是數量最為龐大的類型, 其中的原因就在於鋼琴擁有著所向披靡、不同其他樂器的「超高穩定性」。
鋼琴獨奏曲
鋼琴做為一種「絃樂器」(沒錯,鋼琴其實是一項有鍵盤外貌的絃樂器喔!), 因為黑白分明的鍵盤,對於作曲家而言,就像是每個音符都有了明確的身分指引, 只要按下專屬音名的琴鍵,就可以獲得準確無誤的聲音。 對於大多數作曲家而言,無論在他們腦中浮現出怎樣的音樂形狀,只要遇見了鋼琴,彷彿飄漂的靈魂瞬間有了驅體能夠顯化;大多數的古典音樂家,都是優異的鋼琴家, 鋼琴很好的幫助了作曲家梳理出內心複雜彭派的樂曲發想,不太會因為演奏技巧的高低而影響音準的呈現,進而能快速且具體的轉化作曲過程中,對樂音的想像。
世界知名的鋼琴獨奏曲其實為數不少,以下就以蕭邦最為知名的「降E大調夜曲op9~2」為例,邀請各位一起體會,鋼琴是如何彰顯蕭邦心中對於夜晚的夢幻想像吧~
大提琴獨奏曲~無伴奏
大提琴是一種優雅而古老的樂器。 在絃樂器的世界中,大提琴體積並非最大、演奏技巧也非最為複雜,但是大提琴的音色,穩定而雋永,是一種讓人能夠不知不覺沉浸心思,放慢生活腳步的魔法樂器。
古典音樂家對於大提琴的信賴感,不同於鋼琴在演奏技巧上的穩定簡單,相反的所看重的,是大提琴如歌呢喃的音色表現。也因此,大提琴經常被拿來譜作獨奏曲,而且呈現出來的音樂作品,總帶有如酒般純厚的溫暖靜謐。
我們常常在音樂平台的介紹文字中,看見「無伴奏」這樣的字眼, 事實上這個用法來自於日文,其實就是「SOLO(獨奏)」的日文直接譯寫, 在大提琴獨奏樂曲的經典作品中,當屬「巴哈G大調第一無伴奏大提琴曲」最廣為流傳且世界知名,以下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巨匠馬友友的詮釋版本吧。
其他獨奏曲 : 長笛無伴奏
事實上,在古典音樂的世界裡,只要作曲家有想法、對於某種特定樂器有感覺, 就都可以為了某種樂器譜寫「獨奏曲」。 譜作「獨奏曲」的過程,作曲家不太需要對於樂曲的和諧度做過多的處理, 因為一把樂器、產生一組樂音;以管樂為例,甚至沒有和弦問題,而是簡單、單一的線性音樂呈現。 也正因為獨奏曲這樣子「專注、專一」的特徵, 更能令樂迷貼近作曲家想透過這項單一樂器演繹的情懷,還有樂曲所呈現出的風情。
除了直接穩定的鋼琴獨奏曲、情感豐沛的大提琴獨奏曲, 身為資深但不專業的長笛演奏人員,筆者也想藉次篇章分享小時候練習過的一首長笛無伴奏。來自泰勒曼,「長笛12首無伴奏幻想曲」。 (找過YOUTUBE的影片,雖然以下這則片段不太完整,但還是非常美好的演繹,希望大家喜歡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