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冷知識] 關於鋼琴...

[古典冷知識] 關於鋼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大膽猜測,世上85%以上的人至今都還以為鋼琴是鍵盤樂器吧...

直至如今,鋼琴這項樂器,幾乎所有學習音樂的人們都習慣以它為入門選擇,
年輕時候的我,曾經覺得這個「慣例」十分奇怪,明明鋼琴的體積龐大、價格昂貴、保養不易,而且演奏起來並不容易,甚至有很多身體條件上的限制...
但為什麼「鋼琴」在古典音樂的世界中如此受到重視,幾乎人人必學呢?

長大成為古典樂迷後,這才有些理解鋼琴的偉大,來自它所向披靡的「穩定性」。

鋼琴是一種極其穩定的樂器, 當我們掀開一架鋼琴,看見滿滿的黑白鍵盤,
每個鍵對應著一個明確的音高,黑色與白色,半音與全音,一切如此井然有序。
鋼琴在我心中的形象就是個衣著高雅,強健偉岸的紳士,他正值果敢、一諾千金。
鋼琴先生從不說謊,當我按下某一個琴鍵,就會給我一個安穩正確的回音。
無論我的所思所想多麼飄忽不定,他永遠有求必應。
正是這種安全感,讓自古至今的音樂家,都對鋼琴依賴不已。

鋼琴如此固若金湯,卻很少人知道按照這項樂器的發音原理,應該要被歸納為「絃樂器」,而非「鍵盤樂器」。

樂器之王鋼琴,其實屬於絃樂器
鋼琴內部有無數鋼絃,經由演奏者按下琴鍵,牽動琴槌,敲打鋼盤發出樂音。

鋼琴內部有無數鋼絃,經由演奏者按下琴鍵,牽動琴槌,敲打鋼盤發出樂音。

鋼琴發出樂音的方式,相對而言挺複雜的。
當演奏者按下琴鍵,被下壓的琴鍵連動琴絃,精準的帶動鋼琴内的琴槌敲擊鋼絃。
之後琴槌會立即彈開,使被敲擊的琴絃持續振動,直到演奏者的手指離開琴鍵,
完成一個音符的呈現。

做為絃樂器,鋼琴的外貌確實令人無法直接意想,而在演奏的實務操作面上,
鋼琴也相較於其他的絃樂器,有著更加明確的音準,不會因為演奏者的音感而造成偏差。

鋼琴屬於絃樂器這件事,就請把它當作一個有趣的冷知識吧~


avatar-img
Frau Rosarosa的沙龍
14會員
5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Frau Rosaros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所謂獨奏曲,就是「以單一樂器獨力經營整首樂曲」的古典音樂曲式。 在漫長的古典音樂長河中,獨奏曲出現在那個宗教音樂過度到浪漫樂派的時間裡。 獨奏曲,隨著各式各樣樂器的發明,間接開始觸發了作曲家越來越多的想像。 在古典音樂的創作裡,音樂家肩負的責任大概可以具項化為三個階段 ...
過去20多年下來,我所聽過的古典音樂數量龐大, 當然大部分優秀的作品能在腦中留有印象,經常會想念、反覆點閱品味, 卻也有那些值得一聽,但不值得二聽的品項 。 每天早晨尚未清醒前,帶著惺忪睡眼挑選賴床音樂是我的習慣, 而這個時候我往往會感覺自己就像地方媽媽,搖搖擺擺走進菜市場東摸西摸......
透析全文一句話>> 當你能將生命中的某個情景,與樂曲音符串聯共鳴時,你便已經聽懂古典樂了! 古典音樂對於許多人而言, 往往帶著一種「可遠觀,無法褻玩焉」的距離感。 除了大多數的古典音樂缺少了歌詞的陪襯,也同時因為層層疊疊的樂器表現, 會讓人感覺複雜,甚至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欣賞起...
對於已經聽慣了流行音樂的耳朵而言, 我們透過瞭解歌詞,體會著作曲、作詞者想要傳達的意境, 在曲風的流轉中,讓詞人將對於樂曲的想像,化為具體的即視感。 舉個例子,當你聽到「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妳」。 周董呢喃婉轉的聲音,會自動在你的腦中潑灑出一幅景象, 讓你彷彿看見一個朦朧氤醞的湖畔旁,
所謂獨奏曲,就是「以單一樂器獨力經營整首樂曲」的古典音樂曲式。 在漫長的古典音樂長河中,獨奏曲出現在那個宗教音樂過度到浪漫樂派的時間裡。 獨奏曲,隨著各式各樣樂器的發明,間接開始觸發了作曲家越來越多的想像。 在古典音樂的創作裡,音樂家肩負的責任大概可以具項化為三個階段 ...
過去20多年下來,我所聽過的古典音樂數量龐大, 當然大部分優秀的作品能在腦中留有印象,經常會想念、反覆點閱品味, 卻也有那些值得一聽,但不值得二聽的品項 。 每天早晨尚未清醒前,帶著惺忪睡眼挑選賴床音樂是我的習慣, 而這個時候我往往會感覺自己就像地方媽媽,搖搖擺擺走進菜市場東摸西摸......
透析全文一句話>> 當你能將生命中的某個情景,與樂曲音符串聯共鳴時,你便已經聽懂古典樂了! 古典音樂對於許多人而言, 往往帶著一種「可遠觀,無法褻玩焉」的距離感。 除了大多數的古典音樂缺少了歌詞的陪襯,也同時因為層層疊疊的樂器表現, 會讓人感覺複雜,甚至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欣賞起...
對於已經聽慣了流行音樂的耳朵而言, 我們透過瞭解歌詞,體會著作曲、作詞者想要傳達的意境, 在曲風的流轉中,讓詞人將對於樂曲的想像,化為具體的即視感。 舉個例子,當你聽到「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妳」。 周董呢喃婉轉的聲音,會自動在你的腦中潑灑出一幅景象, 讓你彷彿看見一個朦朧氤醞的湖畔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