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在家的時間,協助母親打理一下家裡小公司的一些日常瑣事。
小公司是真的小,做一些簡單的出口貿易,主要還是幾個過去老客戶的捧場,每個月就一兩張訂單,因此所有公司的所謂「瑣事」,也就都母親自己一個人獨立完成了。
這些「瑣事」,其實對一個正常公司來說,也不可謂之不重要,例如每月的財務庶務,要記帳、做好傳票、更新 P/L 表與資產負債表,每兩個月要用國稅局的系統報稅,這些寫起來已經琳琅滿目的事情,做起來更是各有各的眉角,所以外面很多類似「記帳服務」、「會計服務」...等的需求,是完全有做不完的生意的。
除此之外,關於進出貨的事情,也涉及很多細節,例如QC、包裝、報關...等,每一項也都是要去摸透怎麼完成,才能少走許多彎路順利做好。自己就曾經多次送貨到貨運場,然後因為對流程不熟悉,請教許多送貨司機大哥並得到無數善意的幫忙。
即使上面都順利了,還會有「售後服務」這類突發事件出現,例如客戶發現收到的東西數量短少了,就要想辦法跟上游重新聯繫補送,但如果連續好幾次都反應少了,儘管單價並沒有多高,但不免還要跟客戶「鬥智」一下,找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出貨過程中有問題,還是對方在進貨時並沒有認真查核數量。數量問題算好解決,如果質量出現問題,那就真的頭大了~要從檢驗報告、原始規格...等源頭一點一滴重新審視,找看看到底是哪個環節出問題了!有時候更氣人的是我們的貨物品質並沒有狀況,而是跟其他供應商的相搭配之後才發生問題,那麼問題是我們還是其他友商?這種曠日廢時的溝通,就真的很需要耐心與細心了。
這幾天就因為品質問題著急的等一批補來的貨要緊急快遞出口,好不容易貨到了,結果請來的物流公司年輕人也是因為系統狀況跟我們溝通好久,這個時代慢慢進入更智能階段,有時候人其實都被所謂的「系統」給制約了,在系統上發現填寫的公司名稱或是申報品項有狀況或是不符合規定,最終快遞公司都反過來是「要求」我們託運者要去「適應」與「遵循」系統規範,才得以使用服務。這對我們算是比較熟練各種線上服務者而言,頂多就是學習曲線的長短問題,但對母親來說就顯得有點摸不著頭緒了。
過去她所習慣的一切都是「人工」服務,打電話、面對面填寫單子後,就可以把需求任務給解決完成。現在則是紛紛把使用者「趕」到系統上,最終讓用戶痛苦,只好打更多服務電話讓真實的人工介入解決。
當然就長遠而言,未來肯定會更朝向減少基本人力在這些基礎服務對應之上,因此使用線上服務是勢不可擋。但一個服務企業能否在自己內部先行將系統測試透徹並且真正考量使用者使用便利與「防呆」措施完善後再要求用戶開始轉向數位服務,就真的也是屬於「企業良心」的考核一環了。
最終,貨還是送出去了。年輕快遞小帥哥一直堅持著要跟我們「說教」。站在新一代的快遞小帥哥與上一代的母親之間,明明知道兩邊都有自己的正確與盲點,卻也對此情景頗為無奈,但同時也覺得頗值得玩味反倒是思緒飄出來想著可以來寫寫文章抒發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