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支其翻譯】讓大人都深深著迷的超還原家電扭蛋,日本新橋站出現的扭蛋專賣店
方格精選

【米支其翻譯】讓大人都深深著迷的超還原家電扭蛋,日本新橋站出現的扭蛋專賣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文連結 : https://reurl.cc/avXGo7

▼日文原文 : 西川正志 ▼內文圖片攝影:安江実

不管是沙發的布料質感抑或是音響設備上排列整齊的按鍵都刻劃的十分清楚,今年7月時日本的JR新橋站出現了一家扭蛋專賣店「KENELEPHANT」。這家專賣店的扭蛋主打寫實感,如同真品的扭蛋讓在車站來來往往的人們都十分著迷。

充滿著高級感的黑色扭蛋機,打上80展以上的照明燈,排排並列在車站中。在這邊展示的都是與諸多知名品牌合作的當地袖珍玩具,從洗衣精後方的標籤成分表,到外出用品的品牌名稱都沒放過,精細的做工讓許多人駐足與窺看。

一顆扭蛋平均價位落在日幣300~500元之間。一位26歲的男性職員一邊拿著剛轉到的兩顆扭蛋一邊說「轉蛋的時候好興奮,真的是太有趣了!」,另一位20多歲的女生則是說「好可愛,會想裝飾在桌上」聽說扭蛋平均一天賣出300多顆以上,十分受到歡迎。

製作這款的扭蛋企劃公司是位於日本的千代田區的「KENELEPHANT」,他們公司理念是「讓世界變得更加有趣」,因而做出了多款讓大人物慾爆發的真實扭蛋。KENELEPHANT的石山健三社長則是驕傲地說著「世界上不可能有他們無法忠實再現的東西」。

石山社長過去曾經也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他在2000年創業,最初是從飲料店的小贈品等開始起家的。當時飲料店十分流行用看不到內容物的袋子,將公仔等玩具附贈在飲料上賣出的商業手法,引起了一陣風潮。石山社長像是回憶起了甚麼繼續說著「那段期間真的很流行瓶裝飲料的小贈品」超商裡面的飲料瓶上常常會附贈上人氣角色排排放著。

同間公司製作的北海道名產毛蟹與木雕熊和栩栩如生的恐龍公仔接連出品也都獲得廣大的回應,僅僅幾年公司的營業額就破了30億日圓,一路扶搖直上。

然而好景不長,在2005年時日本的公平交易委員會認為這套營業手法是有問題的,諸多飲料店與製造業者都被警告禁用這種方式販賣商品,贈品行銷商法瞬間就被打入冷宮,業績一落千丈。當時財務狀況陷入危機,快破產的石山社長連日尋找新的員工與摸索可循道路,最後終於找到了他最擅長的領域「製作充滿真實性扭蛋」。

2012年的2月,配合新千歲機場的整新計畫,他在機場內設置了幾台扭蛋機,將北海道的名產完美再現,此舉引發了空前的熱潮,前來旅行的大人可以在開心出遊後,將扭蛋當作伴手禮帶回去。那霸機場也跟著這個浪潮順勢推出了風獅爺與鯨鯊的扭蛋機,同樣獲得廣大迴響,進而推廣到縣內的超商與旅館,讓公司的業績漸漸回暖。

重新復活的KENELEPHANT更加追求扭蛋的真實感,開始與各大原廠簽訂授權合約,將原本比例的商品利用3D技術重新製作,製作上一點都不馬虎,連包裝上的注意事項、家電蓋子上的機關都完美呈現,可以說是近乎吹毛求疵地追求真實感。

石山先生笑著說「正因為製作出來的東西太過真實才有趣,我想將所有東西都變成袖珍玩具」,今後他也想致力製作「質感上難以表現」的食品或是風景袖珍玩具,他將來想開一間袖珍玩具的博物館,將自己的夢想更加具體化的描繪出來。

------

喜歡這篇文章希望可以給我更多掌聲,我將會更努力分享玩具的新聞與資訊,謝謝

avatar-img
米支其的沙龍
18會員
3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米支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4年的8月21日晚間八點十分,我的祖父與他共處88年的世界長辭。 你跟著佛祖的那個晚上 彌留之際,原本緊閉雙眼的祖父突然睜開雙眼,那對眼睛同記憶如炬卻帶水氣,在看了我們一眼後,似是放心停止了呼吸,前後不過幾秒鐘。那時我們沒有意識到那是告別,後知後覺才發現那便是最後一瞬間,緊接著迎接我們的是
這是一個其實不太會玩電玩,卻因劇情吸引而開始入坑玩復古電玩的故事。 保持著知道而未知的距離_我與電玩 從小到大我對電玩一直保持著不近不遠的距離,說來可能讓人難以置信,但從小因為家裡沒電腦,所以我對電玩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同學手上的game boy而已。 當時唯一能碰到遊戲的地方只有學校的電腦課,
一個熱門的作品,一般不會只停留在原作,它可能會被小說化、漫畫化、動畫化、舞台劇化、電影化、遊戲化等等,用不同的樣貌呈現在觀眾面前,然而呈現方式的轉變,未必能讓大眾接受,也勢必會引來不少「原作黨」的批評與指教。而這次我想分享二部我覺得改編的很有味道的作品,以及分享自己對改編作品的看法。 為什麼要改編?
2024年的8月21日晚間八點十分,我的祖父與他共處88年的世界長辭。 你跟著佛祖的那個晚上 彌留之際,原本緊閉雙眼的祖父突然睜開雙眼,那對眼睛同記憶如炬卻帶水氣,在看了我們一眼後,似是放心停止了呼吸,前後不過幾秒鐘。那時我們沒有意識到那是告別,後知後覺才發現那便是最後一瞬間,緊接著迎接我們的是
這是一個其實不太會玩電玩,卻因劇情吸引而開始入坑玩復古電玩的故事。 保持著知道而未知的距離_我與電玩 從小到大我對電玩一直保持著不近不遠的距離,說來可能讓人難以置信,但從小因為家裡沒電腦,所以我對電玩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同學手上的game boy而已。 當時唯一能碰到遊戲的地方只有學校的電腦課,
一個熱門的作品,一般不會只停留在原作,它可能會被小說化、漫畫化、動畫化、舞台劇化、電影化、遊戲化等等,用不同的樣貌呈現在觀眾面前,然而呈現方式的轉變,未必能讓大眾接受,也勢必會引來不少「原作黨」的批評與指教。而這次我想分享二部我覺得改編的很有味道的作品,以及分享自己對改編作品的看法。 為什麼要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