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雜記】讀哲學入門的一天

    倒流回,天空的海底
    倒流回,天空的海底
    前兩天在台大的開放式課程平台看到苑舉正老師開設的「活用哲學」,點進去想聽聽看。但後來發現,由於會考後就沒讀世界歷史地理,對哲學的一些基礎常識又有點缺乏,聽講顯得有些吃力,因此決定先關掉影片,找幾本入門的書來看看,有一些概念後再上課。
    在國資圖找到一本《超入門:兩小時讀懂世界哲學》,是一位日本的哲學諮詢顧問所著。看過一些源自日本的書,發現日本人在描述現象及解釋事理的時候遣辭用句都很淺顯易懂,而這本書是按照歷史發展依序介紹不同時期的哲學家及其思想。雖然因為是「超入門」,內容非常簡要,但的確提供了讀者一個簡單的哲學史脈絡。
    (不過今天在圖書館花了四小時卻連一半都沒看完,果然只是打廣告而已。)
    其實之所以花那麼長時間,是因為我雖想先有些先備知識就好,卻又無法滿足於書中過少的陳述,甚至有些地方太簡潔讓我前後文有點對不上,因此就把筆電放在一旁,一邊閱讀書本,一邊上網查更多的論述。而思想這種東西,又需要一遍遍地看、思考、消化,因此讀到最後,感覺自己的頭腦似乎也有些麻木了。
    比較有趣的是,在這段時間中,我覺得自己彷彿也走了一趟思想建立、發展、質疑、推翻、再建構、重新喚起的過程(雖然還沒走到一半)。例如我讀到笛卡兒的部份時,書中的內容無法讓我理解為什麼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有這麼關鍵的作用,因此就上網查到哲學新媒體的一篇文章〈我思故我在幹嘛?〉,還反覆看了兩三遍,才覺得自己似乎懂到了一點邊。
    但才剛對笛卡兒有一點感覺時,書中介紹的下一個哲學家帕斯卡馬上又反駁了他的論點,於是我又開始耗費腦力去理解他論述的意涵……這樣的編排讓人恍若經歷了思潮演變的過程,我想這也是歷史值得好好照順序讀的地方,畢竟我在高中上的哲學選修課是以主題討論為主,能深入的思辨一些觀點以及連結到生活,但若有些基礎知識、知道哲學的脈絡我想也會更有幫助。
    ◇◇◇
    我掙扎著要不要寫下這一段。
    昨天下午,我自學前就讀的高中走了一位同屆。(不願贅述,請見新聞
    除了震驚、難過、不捨等一般的情緒反應,面對這種事情,其實最後剩下的只有茫然。沉澱了一下後,我想起這一天我在圖書館讀哲學,許多哲學家都在思考關於人生、上帝等等的生命意義,也提倡追求美、追求至善。我最後讀的是帕斯卡的〈思想錄〉相關介紹,記得自己讀著讀著還抬眼看了一下窗外的藍天白雲、綠草如茵,熙熙攘攘的人群與車輛。當時沉浸在書中敘述的思想、陶醉於外頭的景色,心情很好。
    卻沒想到,也許就在差不多的時間,有可能曾在綠園中擦肩而過的一個年輕生命,真的化作雲煙,朝那湛藍的天飛遠去。
    突然覺得有些荒謬。好像再多所謂的思想、信仰,面對一個過不去的坎,在一個決然消失的青春年華前,根本都只是輕如鴻毛。
    我不知道原因,也不想評論,我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禱,一個小天使終於能過上無憂無慮的日子,真正去擁有她的藍天。
    而我們留下來的人,也要好好的、珍惜地去過每個日子,牽起身邊人的手,千萬不要一個人孤獨地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