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前言:題目取自徐志摩的詩作〈偶然〉,破瓜之前,我想為15及16歲的交會寫下一些東西,也許是很多尚無解答的困惑、也許是我目前的想法與方向。不過與一般作者的差別是,看這篇文章的人不是因為我個人的名氣或經歷而點進來,而只是因為我的文字。光是這一點,就讓我足夠開心與感謝。
raw-image

◇學生的本業是學習,但我們真的掌控了自己的學習嗎

「你考完試之後有了成就感,然後不曉得考完試之後能夠幹嘛。」——紀錄片《學習的理由》預告片段

坦白說,這部片光是片名就讓我感到一波震懾,而開始思考很多事情。我們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學習各項事物與知識的理由,似乎隨著年紀增長而呈現越來越狹窄的趨勢。到國三的末尾,只聽到一句:「會考會考。」之後升上高中,課堂上能讓全體學生豎起耳朵的除了笑話,大概就是:「大考必考」、「學測考過」等等吧。

經歷過人生的第一次大考,頂著第一志願光環,我也曾經以此為傲,並充滿自信地與學弟妹分享讀書方法與應考準備。然而,一直以來對於自己的學習方式深信不疑的我,突然產生了疑惑。

按照課綱、課堂、作業與考試按部就班的學習,真的是最好的方式嗎?當學習在不自覺中被升學主義綁票時,學習還是它本來的樣子嗎?或者該問的是,真正的學習應該是什麼樣子?讀書是為了自己,然而我們真的為了自己而讀書嗎?

這些其實是哲學性的問題。然而在我們的環境中,這些哲學性的問題少有提及和重視,我們多半注重於技術性的問題——我該怎麼樣才能考好?該如何才能進頂大?但接下來的問題少有人問:為什麼要進頂大?進了頂大然後呢?我該如何調整自己,保持原有的熱情,或是提升更高的熱情與動力?

其實我們或多或少都思考過這些哲學性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也是一切的本質與前提。但在表面上重視這些問題太沒有效率及成果,因此我們最終都選擇忽略前提,先解決技術性問題——這似乎比較迫切一些,而且外界看得到。

但也是因為如此,種種潛藏的問題開始慢慢浮上檯面:包含高中高職之爭、文理組之爭、選系不選校還是選校不選系、很多人對目前念的科系不滿等等。更弔詭的是,已經有許多人跳出來現身說法,告訴大家該怎樣抉擇,同樣的狀況依舊一年一年不斷上演。

大環境的潮流容易導致人們隨波逐流的往同一方向前進,並且因為從眾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因此漸漸失去了意識,也失去了自由。

「人們以為自己什麼都有了,實際上不但沒有『免於干涉』的『消極自由』,更失去『成為自己』的『積極自由』。即便不能馬上想清楚所以然,也須時刻反思。這就是民主教育的核心吧。 」——日本民主大學 Shure University 教授 朝倉景樹

◇◇◇

選擇自學的很大一個原因,其實便是如前所述,我想試著拿回我對自己學習的主控權。課綱的架構是針對所有人而設計,但每個人的學習不會完全一樣,畢竟人本來就有個體獨特性。看到台大一群學習者計畫的「未來大學施工中」粉專並加入FB社團後,我又有了一些啟發,因此訂出了接下來兩年(也有可能是往後學習歷程)的大概方向:

  1. 跳脫課綱的安排,摸索出自己學習的理由,再透過長期追蹤(例如記錄每天的學習及想法、心態)發現並找出學習的架構、模式,並認知自己的阻礙與限制。而這過程是可以隨時調整及不斷變動、進化的。
  2. 不斷的行動、不斷的實驗。想做的事就去做,因為時間都是自己的,沒有不做的理由。最重要的一點:時時刻刻反思
  3. 哲學性的問題必須和技術性的問題並存,不能只專注於某一個。
  4. 學習接受充斥無限多組解或無解的世界,學習將理性與感性分開,自我管理,達到身心完整及成熟。

上面寫的大多是原則性敘述,目前我的實際操作是——參加各種我很有興趣的活動,像是全人的民主教育工作坊、台大的直覺職掘營隊等等,之後也會把反思心得寫出來。有點神奇的是,當我開始有了這些想法時,超多很棒的活動就開始一個個在我眼前冒出來了,可惜很多時間都衝突,殘念。

另外,我在林怡廷小姐所寫的〈美國 Goddard College 為什麼被譽為全世界最接近民主教育的大學?〉中看到一個感覺很棒的概念:那所學校的研究生每三週需要繳交一個「學習任務包」給他們的學習顧問,裡面可能包含閱讀各式理論後整而成的批判性文章或註釋、訪問當地學者或實踐者的紀錄與反思、在工作或志工等實踐中學習的紀錄。(引用自怡廷文章)

當時我就想,這不就和我之前提出的「容器」概念很像嗎?(請見〈關於,那三天的文藝營〉)看來這個概念真的是個值得嘗試的好方式。另外,「學習顧問」這個詞我也很喜歡,它代表著一個引導與支援的角色,而不是絕對的規劃及決策者。若以這個角度來看,日常生活周遭許多人都可以成為這樣的人。

這樣的目標感覺更有挑戰性,不過,我覺得現在嘗試正是時候。

還記得上個月回到國中母校找導師聊天,談到我要自學時,她說:「死小孩(其實她沒明講但我看的出來她想講,哈哈),只能任性這一次。」不過我當時心裡OS:我以後也沒機會任性了吧……

如果我在經過那麼多次的猶豫與探詢,最終得到的結果還是想做這件事,那為什麼不去做呢?


◇結束只是另一個開始的前奏

這一年來我覺得很大的一個體悟是:人生就是充滿著選擇,每一刻都在抉擇。重大的抉擇當然會決定往後人生的走向,需要謹慎且充分的考慮各種機會成本,但不要在選擇上來來回回猶豫太久。

因為其實最重要的並不是我們做了什麼選擇,而是選擇之後,我們做了什麼

前兩個禮拜得知今年國三剛畢業的學妹在高中普通班與體育班中猶豫不決,這個學妹是劍道專長,高中也想持續精進劍道,而夢想是考上警大。對於在高中端的我而言,當下聽了之後其實很快就能分析兩個選項的優劣勢。

由於警大只看學測+分數很高→課業必須全力拚。若念體育班,讀書時間與精力勢必被訓練時間佔掉,而劍道專長不在加分條件中。若單就達到錄取門檻為目標,的確念普通班可能較有優勢。

然而,警大的體系本身非常要求體能與耐操程度。若高中念體育班有辦法兼顧課業與訓練,體能、抗壓性、專注度將會比一般學生高,念體育班較有可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長遠。

前面只是舉學妹的例子,以我的看法說明,我無從干涉他人的決定。我要說的是,通常到了這時就是一般人最為痛苦的時候:無從比較好壞,無法決定。這時候,我覺得面對選擇(尤其是二選一)的心態就最重要,也是我個人經驗的心得。

  1. 不要讓別人幫忙做決定,更不要因為好像兩個都好就草率地任選一個。這樣只是徒增未來後悔的機率。
  2. 看似穩定的道路不一定指向安全的結果;但若要冒險,也需考慮好還有沒有轉圜的餘地,風險是否能夠承擔。
  3. 選擇只是一瞬間。若兩條路都通往同一個所想要的結果,那就看看自己想經歷怎麼樣的過程。
  4. 如果客觀條件都比較完了,仍舊沒有答案,就找個沒有世界干擾的地方,真誠地問問自己的心。通常那個會讓你的心興奮而悸動的就是答案。
  5. 選擇後就放下糾結,開始踏實的走。因為心裡知道兩個都好,所以不會有做錯選擇的情況。

說實話,直到一兩個禮拜前,關於到底要不要離開體制,我的心中還是有很多不確定感,尤其是關於自學後的人際關係,因為我覺得自己的個性依舊需要有一個群體去融入。反反覆覆的掙扎讓我厭惡這樣優柔寡斷、裹足不前的自己。但心沒有安定下來之前,其實是無法理性思考、做好事情的。

但當前幾天我確定可以加入學校舉辦的TEDxYouth活動團隊,接下來能和一群人一起辦活動時,心中的焦慮頓時減少很多。我不會都是自己一個人的。這可能聽在其他人耳裡覺得有些好笑,但這的確是我真正下定決心的其中一個因素。

並且,敢作選擇就是敢於承擔的第一步。選擇了一個一定會失去另一個,有在做事的人,可能被抓的漏洞一定比較多,但絕對比看似完美無瑕坐在原地指指點點卻不敢做出抉擇的人,好上數倍。

◇◇◇

raw-image

經過這一段時期,我覺得很多選擇、目標其實都只是人生中的一個節點,連結這些節點的是實踐、是熱忱,是一步又一步。

一個節點之後還有下一個節點,永遠不會有「最終」。

過程即目的。因此我覺得,脫離體制後,首要嘗試拋開的大概就是結果至上的思維,當過程有意義,結果也才會有意義。

很多事情很難,但放進一個情境就會突然變得很簡單:「如果我明天就死了,會怎麼樣?今天要做什麼?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當我們認知到生命是持續不斷的進程,結束只是另一個開始,並清楚究竟什麼對自己才最重要,那我相信,我們都明白現在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接下來的每一刻。


◇人生好難,但很好玩

感覺似乎越寫越心靈雞湯了……不過這段主要想講的不是勉勵眾生。其實上面這句話是我看今年國中母校的畢業影片中,畢業班導師們在台上一個個對自己的班級喊出祝福,其中一位老師便是講這一句。

用盡全力及心思帶了三年的班級,最後送他們前往下一階段的那一刻,那一句祝福,不是祝學生一帆風順,而是告訴他們接下來的難題與精采。明明不是自己這一屆,看了卻依然有同樣的震動和感動。

數十年含辛茹苦,除了傳授知識,雜事瑣事還一堆。但光是能陪伴一群學生走一段路,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並見證,就讓我想走教育的心更加堅定。在我心中,沒有比當老師更好、更有意義的職業。

不過,經過這一年很多的思考及沉澱,對於老師這個職業也多了更多的想像。也許很多人想當老師有一部份也是因為教職的穩定感,但我反而會覺得,穩不穩定已經不是我的最主要考量,而是我想做些什麼。並且因為少子化的關係,教師缺額愈來愈少,流浪教師愈來愈多,當老師基本上也不再是個穩定的象徵。

其實未來的世界變動是越來越快的,「職業」也會不斷的出現和消失,但一個人的「志業」卻是一直存在的。

關於當一個老師需要具備怎樣的條件,或是「老師」最根本的本質及定義究竟是什麼,我想這就是我未來探索的目標。今天書寫短短不過數百字的這一段,只是想提醒我自己,不要忘記自己的初衷,那份最單純的冀望與感動。


◇2020/6/27 p.m.2:11

寫到這裡,差不多該擱筆了。還真的第一次為了自己生日這麼慎重其事地寫了一大篇文章。不過雖然我今天就寫完了,但明天才會發佈。

寫得有點零碎,但已經把我十五歲想講的都講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交給十六十七十八歲的我去處理吧。

謝謝我成長路上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也希望這世界和平,能夠永續。

最後放上我這一年的心靈補給——周深的〈大魚〉。每當聆聽周深的歌聲,或是自彈自唱時,都能感覺到內心深處渴求的平靜。

真心謝謝,看完全文的你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禹甄的沙龍
43會員
38內容數
關於一個高中自學生與文學的關係,有時正經八百讀古文以「傳性道」,有時從各類文本了解我們這個時代。 嘗試把一切書寫下來。
陳禹甄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1/23
從七月開始,參與政大實驗教育師培的學員發起了民主教育的組課共學,想要以民主生活為主題在台東舉辦兩天兩夜的活動,因緣際會下我也一同參與籌備。這篇文章寫我在活動中的open space所吸收到關於民主學校辦學的分享,以及這兩天中我思考的一些事情,做為一個小小的紀錄。
Thumbnail
2020/11/23
從七月開始,參與政大實驗教育師培的學員發起了民主教育的組課共學,想要以民主生活為主題在台東舉辦兩天兩夜的活動,因緣際會下我也一同參與籌備。這篇文章寫我在活動中的open space所吸收到關於民主學校辦學的分享,以及這兩天中我思考的一些事情,做為一個小小的紀錄。
Thumbnail
2020/08/10
這一篇會接續上一篇,繼續分享我第一次帶營隊的心得與學習,包含批改學員手冊、撰寫觀察紀錄,以及與職掘團隊一起帶活動的感想。原來想當老師不只要有專業,也要有處理各種雜事、應對各種狀況的能力。並且最重要的是,要找一群有同樣熱忱的人一起努力!
Thumbnail
2020/08/10
這一篇會接續上一篇,繼續分享我第一次帶營隊的心得與學習,包含批改學員手冊、撰寫觀察紀錄,以及與職掘團隊一起帶活動的感想。原來想當老師不只要有專業,也要有處理各種雜事、應對各種狀況的能力。並且最重要的是,要找一群有同樣熱忱的人一起努力!
Thumbnail
2020/08/04
經過志工培訓後,台中場三天的營隊在暑假中間熱烈展開,這篇文章會分享我在營隊中擔任助教(年紀最輕)及生輔(行政工作)的一些心得與體會。個人覺得,對於一個夢想能當老師的人而言,帶營隊真的是必須先經歷過的體驗,因為我終於親身體會到導師們陪吃陪睡、改聯絡簿、還要寫評語的辛苦了
Thumbnail
2020/08/04
經過志工培訓後,台中場三天的營隊在暑假中間熱烈展開,這篇文章會分享我在營隊中擔任助教(年紀最輕)及生輔(行政工作)的一些心得與體會。個人覺得,對於一個夢想能當老師的人而言,帶營隊真的是必須先經歷過的體驗,因為我終於親身體會到導師們陪吃陪睡、改聯絡簿、還要寫評語的辛苦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們的價值來自於自身所有選擇的堆疊,無一、也無人能倖免。
Thumbnail
我們的價值來自於自身所有選擇的堆疊,無一、也無人能倖免。
Thumbnail
為何而學?為何而考? 順從升學制度,直到大學畢業,自己才第一次經歷目前為止人生路上重大的抉擇:繼續求學或者怎麼樣。突然有無限多種的選擇與可能,這個事實直到離開學校的那一天,才真正感受到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重量...
Thumbnail
為何而學?為何而考? 順從升學制度,直到大學畢業,自己才第一次經歷目前為止人生路上重大的抉擇:繼續求學或者怎麼樣。突然有無限多種的選擇與可能,這個事實直到離開學校的那一天,才真正感受到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重量...
Thumbnail
這一屆升上高三的學生,受到疫情影響頗深,不論是學校課程與校外活動改為線上辦理。這讓兒子感到失落,原本預期可以參加實體的比賽也都改變模式,甚至直接取消。課業之外的社團活動或是營隊參與,都少了好多。青春的靈魂是熱情澎湃的,於是他藉由社群媒體instagram籌畫了一個活動。
Thumbnail
這一屆升上高三的學生,受到疫情影響頗深,不論是學校課程與校外活動改為線上辦理。這讓兒子感到失落,原本預期可以參加實體的比賽也都改變模式,甚至直接取消。課業之外的社團活動或是營隊參與,都少了好多。青春的靈魂是熱情澎湃的,於是他藉由社群媒體instagram籌畫了一個活動。
Thumbnail
《學習的理由》是部相當特殊的紀錄片,導演楊逸帆從 2009 年開始,將攝影機對準和他同樣就讀於宜蘭人文國中的同學,影片的最後三分之一,則是導演決定參與基測,親自面對考試的紀錄。看完影片後,我比較大的疑惑是:人文國中所想要達成的「自主學習」,真的存在嗎?
Thumbnail
《學習的理由》是部相當特殊的紀錄片,導演楊逸帆從 2009 年開始,將攝影機對準和他同樣就讀於宜蘭人文國中的同學,影片的最後三分之一,則是導演決定參與基測,親自面對考試的紀錄。看完影片後,我比較大的疑惑是:人文國中所想要達成的「自主學習」,真的存在嗎?
Thumbnail
透過紀錄,歷程中的點滴,會在每一個你需要的時候,受到招喚、來到面前。學習歷程的意義,是讓每一個你更清楚自己的特質和學習狀況,是要你在每個階段停下來想一想,想好了,調整一下,接下來會走得更有信心的。
Thumbnail
透過紀錄,歷程中的點滴,會在每一個你需要的時候,受到招喚、來到面前。學習歷程的意義,是讓每一個你更清楚自己的特質和學習狀況,是要你在每個階段停下來想一想,想好了,調整一下,接下來會走得更有信心的。
Thumbnail
前兩個禮拜幫國中生準備段考時,有個在班上吊車尾的孩子問我這個問題。他認為少子化的關係,以後的工作隨便找都有,何況現階段國中讀的各科裡的知識,能運用到未來裡的寥寥無幾,既然是這樣,為什麼現在還要讀這些冷冰冰的知識? 我簡單的用選擇和被選擇的比喻告訴他,若想要找到自己心裡滿意,也能滿足生活所需花費
Thumbnail
前兩個禮拜幫國中生準備段考時,有個在班上吊車尾的孩子問我這個問題。他認為少子化的關係,以後的工作隨便找都有,何況現階段國中讀的各科裡的知識,能運用到未來裡的寥寥無幾,既然是這樣,為什麼現在還要讀這些冷冰冰的知識? 我簡單的用選擇和被選擇的比喻告訴他,若想要找到自己心裡滿意,也能滿足生活所需花費
Thumbnail
題目取自徐志摩的詩作〈偶然〉,破瓜之前,我想為15及16歲的交會寫下一些東西,也許是很多尚無解答的困惑、也許是我目前的想法與方向。不過與一般作者的差別是,看這篇文章的人不是因為我的名氣和經歷而點進來,而只是因為我的文字。光是這一點,就讓我足夠開心與感謝。
Thumbnail
題目取自徐志摩的詩作〈偶然〉,破瓜之前,我想為15及16歲的交會寫下一些東西,也許是很多尚無解答的困惑、也許是我目前的想法與方向。不過與一般作者的差別是,看這篇文章的人不是因為我的名氣和經歷而點進來,而只是因為我的文字。光是這一點,就讓我足夠開心與感謝。
Thumbnail
前情提要:這是一篇週記,就是要作業抽查的那種。雖然快要遲交了,但我不想浪費可以好好表達想法的機會,所以在學校不知不覺就手寫了這麼多…… 偉大中的渺小奔跑 正文 這學期已過了近三分之一。 每天清晨起身,到夜晚闔眼的這漫長時間,最近我都一直在思考著,這世界,這個社會的許多價值觀及意義。 其實生活是可以沒
Thumbnail
前情提要:這是一篇週記,就是要作業抽查的那種。雖然快要遲交了,但我不想浪費可以好好表達想法的機會,所以在學校不知不覺就手寫了這麼多…… 偉大中的渺小奔跑 正文 這學期已過了近三分之一。 每天清晨起身,到夜晚闔眼的這漫長時間,最近我都一直在思考著,這世界,這個社會的許多價值觀及意義。 其實生活是可以沒
Thumbnail
我記得兩年前,第一次看「學習的理由」這部教育紀錄片時,心中多種複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充滿了感慨:「放棄夢想,難道就是長大?」這句標語深深繞印在我腦海中,它連結到我一直以來對於教育大環境的感受。後來我有幸認識了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楊逸帆」,嚴格來說,他算是我的學長。時隔一段時間,我在youtube上看到
Thumbnail
我記得兩年前,第一次看「學習的理由」這部教育紀錄片時,心中多種複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充滿了感慨:「放棄夢想,難道就是長大?」這句標語深深繞印在我腦海中,它連結到我一直以來對於教育大環境的感受。後來我有幸認識了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楊逸帆」,嚴格來說,他算是我的學長。時隔一段時間,我在youtube上看到
Thumbnail
學習最大的價值與意義,在於看見自己與不懂之間的關係,這種連結大致上可以放大到知識、常識、課業、各領域的專業、做人處事的態度,更可以放大到對世界、社會的認識...等等。對人生抱有希望與活力下,就會有源源不絕的學習力。在某些教育方式下,孩子學了好多好多大人也說不出來的知識,可卻一點一點地消逝對生命的熱情
Thumbnail
學習最大的價值與意義,在於看見自己與不懂之間的關係,這種連結大致上可以放大到知識、常識、課業、各領域的專業、做人處事的態度,更可以放大到對世界、社會的認識...等等。對人生抱有希望與活力下,就會有源源不絕的學習力。在某些教育方式下,孩子學了好多好多大人也說不出來的知識,可卻一點一點地消逝對生命的熱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