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1/26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两次中印冲突,紧张的政府和无名的牺牲

    1. 中国为什么不停被周边国家围堵
    中国一直宣称自己是个礼仪之邦,同时也宣称自己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而且我们也素来脾气好,能吃亏,重视“外国友人”,有钱一起赚,韭菜一起割。按理说,这样的性格断无人缘不好的情况。但很蹊跷的是,中国却在这个世界上树敌颇多。
    毕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好歹提了几十年,缘何还会四处交恶。其实归根结底在于价值观不同,打交道的方式不对口。——中国虽然不与人冲突,但总爱在嘴上占便宜,为提升民族情绪,平时没事就打击帝国主义,辱骂周边国家。所以这无形中就成了内心卑怯的映射,若要看哪个国家容易受欺负,直接搜索“名字+侮辱”就好了。
    正如有血性的人不会没事在嘴上讨便宜,有气节的国家就没人敢侮辱,好比在其他地方就很少听到什么“辱美”“辱俄”“辱德”的说法。唯独中国政府如同一个深闺怨妇,平时在国际上老吃亏,一面不敢实质性反击,只能独自腹诽,同时炒作辱华新闻来激起红小兵们的义愤。
    正是平时行径如此,才被大家看透其好拿捏。所以周围的野心家没事就来点点火,制造紧张气氛。一旦中国举止失当,立刻就会有国家发难。即便是平时在中国长期受惠的国家,也要闲来无事敲打一下,最终的结果无非是讹诈一些经济或领土上的好处。
    从地缘上来说自然是因为周边国家没一个省油的灯,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大家看得出中国内部矛盾严酷,对百姓盘剥甚重以致官民对立。平时对草民们趾高气扬,视若猪狗,一旦发生危机,就在全国上下吁求拥护。而人心都不笨,久而久之大家都明白不过是威逼利诱,因此团结的表面下各怀鬼胎,所以政府不安感甚重,平时维稳已是草木皆兵,如果防内患的同时还要搞外御,就有些腹背受敌,捉襟见肘。
    2. 2017 中印冲突
    中国在国际上是后起之秀,对外部环境一直是苦心经营,如履薄冰。不过近些年诉求变了,宣传风向也朝民族主义一边靠拢。实际上中国的规则一直是:口号响亮,必是风平浪静。因为想到是和平年代,打仗的概率不大,所以平时叫嚣战争也就是无风险套利。因此“寸土必争”,“虽远必诛”才出现得那么频繁。
    不过说到头来,外国人不懂中文,口号主要是喊给国内听。因此也就格外容易见光死,例如印度就不理解战狼的概念,所以在 2017 年因为边境设施建设上的冲突,直接进犯并驻扎在了西藏洞朗。
    既然过了国界,那么冲突的性质就不同了。激进媒体捍卫领土的能力我们不清楚,但舞文弄墨的能力绝对首屈一指。例如把印度进犯的行为改为了“越界”,虽然一词之差,但看上去就没有那么丢面子,毕竟越界听着更像对方脚底打滑造成的无心之失。
    但自己能下台阶,对方未必肯下。印度大张旗鼓在呆在中国境内,这就难倒了媒体,“越界”时间越久,也就越发不好意思再称为越界。就这么几十天,官方才无奈地承认是侵犯。既是侵犯,口号自然应该兑现,毕竟印度军队还硬生生驻扎在那儿。
    按照惯例,政治上棘手,还得委赖于舆论,毕竟打嘴仗没输过人。任何时候群情沸腾,都是评论员们在前线鼓唇弄舌。于是印度在中国的网络上被各种鞭挞,每一天看到关于印度的报道,都感到他们已经岌岌可危,溃不成军了。
    不过印度军队显然不怎么关心中国的网络舆论,所以还不知道自己的处境已如此凄惨,他们仍旧气定神闲地呆在中国国土,而中方也没有给他们太多回旋余地,以至于已经表态 67 次了。
    但时间越久,尴尬气氛越浓,毕竟媒体中胜利这么多次,对方却不为所动。——我们的媒体仗没打过,却好在兵法研究得多,面子上挂不住时,就要搬出“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后发制人”等中国“古老智慧”来了。
    战狼们再也不提“虽远必诛”,而是一夜间成了兵法家,统一口径为“和平不易”了。甚至还能论证出“虽然印度入侵了我们领土,但实际上是自取其辱,进退两难”这样的结论。
    所以说自古以来唯一不能被战胜的人就是阿 Q ,任你百般凌辱,哪怕耳光扇到脸上,他都能宣称自己是赢家。——就好像网友说入侵者“思虑欠周”,所以自己“骑虎难下”起来。估计历史几千年,任谁都没见过这等逻辑,甚至印度也要感叹这些评论员们思路清奇。
    3. 2020 中印冲突
    17 年的矛盾,最后基于“大家都不知道”的条件,双方达成了和解,印军撤回了边境线。此事暂告段落,而此时网军们也就再度开始吹捧祖国的强大了。
    虽然人们很难理解,异国军队在自己国土上进驻两月之久这样丢脸的事,怎么还能吹捧成胜利?但网军们素来是不重逻辑只重口号的,因此只需将“中国再次胜利”的模板照搬就行了。
    不过俗言道:志得意满终要仆跌。——2020 年大瘟疫蔓延期间,中印再度爆发了边界摩擦。不同的是这次双方都出现了人员伤亡,这是 1962 年以来中印最严重的冲突。
    其实每个国家或多或少都会经历战争和牺牲,死了同胞也自然会民意愤慨。不过在中印两国对待牺牲者的态度上,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画面。
    首先印度的民族气氛空前高涨,立刻在经济上抵制中国,打砸中国产品并下架来自中国的程序应用。同时官方公布了死伤数字,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在推特上悼念阵亡的士兵并对他们的家属表达慰问。同时,印度总理莫迪发表了态度强硬的讲话。
    在最后,阵亡的士兵被安排了隆重的国葬。
    而在印度对中国的敌意高涨之时,中国却出现蹊跷的一幕:官方竟不公布士兵的死伤数字和人员情况,且开始极力淡化这次冲突,就算网络中有悼念士兵的行为,也被删除和噤声。
    举凡读过历史,看过国际新闻,就很难理解一个国家对自己阵亡士兵的信息不予公布并讳莫如深的举动。仿佛这并不是自己的军人,而像在境外死去的那些中国人一样被雪藏。因此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为平息民情,我们的媒体专员又第一时间站出来辩解,并传达高层的良苦用心。
    而更蹊跷的是,就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亚投行批准给了印度 7.5 亿美金贷款。这笔款项被用以帮助印度抵挡疫情。
    此时两国冲突还未解决,却先有人付款,按照流程来说,就难免让人遐想。尽管这是一笔贷款,但联系到之前媒体还在叫嚣寸土不让,以牙还牙,这样的举动就让人产生心里落差。
    不过随时待命的网军们再次展开攻势,反正是那一套“我们不可能吃亏”的论调。——即便看上去再失算的买卖,终究都有深不可测的智慧在里面。
    总之领导们是在下一盘大棋,就算盘面上已全盘皆输了,但评论员们都还可以声称是棋盘不够大,并不在于领导们棋艺不精。
    有人说这是早就拟定好的款项,跟两国冲突无关。不过还是头一次听说两国交战,还要批放贷款的说法。既然是贷款,那么印度的质押是什么,是对中国的敌意?印度是敌对国,且主权评级一降再降,难道亚投行的信贷全无风控机制?
    印度拿到钱,是否用于抗疫不得而知,不过转过来就向俄罗斯购买了战机。对抗声浪也日益强烈。
    即便“网友”们各种狡辩,这样的事也很难让人信服。因为反观中国的外交史,就会发现一种默契:只要与中国发生冲突,最后都有钱可拿。例如前几年菲律宾与中国的南海冲突,就有如出一辙的模式。
    4. 不敢轻易亮剑的民族主义
    在很多事情上,低调处理一直都符合政府规范,这乃是国情所在:基于官老爷们平时吃喝嫖赌,向外送钱,从来不体察民情。正因如此,上下毫无忠心,只能不时地威逼利诱,再拿民族主义来绑架万民。
    既要靠民族主义做养料,所以没事就要打鸡血,拿全世界做标靶。周边邻国越南,印度,菲律宾,韩国,日本等,没事就拿来批斗辱骂一番。长此以往,民情高涨,也真把吹嘘当成了力量,大家无事就网上谩骂,扬我国威。语言暴力虽伤不了人,但让人心中记恨。久之周边国家愈发交恶,因此最终落得个四面楚歌。
    民族主义在危机时通常是凝聚国家的纽带,但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毕竟体制上下全都首鼠两端,谁也说不准每天唱的大戏不过是互相表演。其实官老爷自己也摸不准那些叫嚣的爱国愣头青中有多少是两面派,一旦出了问题就会拆自己的台。
    毕竟宝剑开锋两头利,一旦出现危机,就要慎防武器失控伤到自己。民族主义主张斗争,而政府又苦心孤诣要发闷声财。民族情绪一旦过了头政府就会被动,就容易被看出虚伪和懦弱。加之平时已是民怨四起,到时那群表演多过实质的民族主义难保不会倒戈向内,这就有百害而无一利了。
    而且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武装力量主要对内镇压。毕竟攘外必先安内,但安内越久,也就越发不敢攘外。从历史上看,每每中国一出事,通常就是四处点火,祸不单行。就像当年英法攻击满清,沙俄立马就霸占海参崴。也正像这两年中国与美国交恶经济下滑,与周边国家就频繁出现领土争端。
    国际局势的安定通常建立于彼此掣肘,因此大多冲突都诉诸外交。不过地球资源就那么多,靠得太近不免彼此觊觎,尤其一些爱用利益换安泰的国家最易被人盯上。是以一旦出现漏洞,某些平衡被打破,平时的好友也会立马变脸。
    所以但凡中国遇到外部争端,都是神经紧绷,如临大敌,就怕周围国家趁机发难,而且定然不会只有一个国家发难。一个处理失当就可能牵一发动全身。正如最近这次中印争斗,周围国家不是向印度出售武器就是发话声援。自然让政府眼急心跳,生怕形成合力,让自己四面受敌。
    5. 被遗忘的军人
    这两次的冲突不仅让人看到了外部局势的危机,同时也让人看到了中国内部的隐患。——首先人们很容易注意到政府对待军人的态度。
    看一个人重不重感情,就要看他念不念旧。观察一个国家和政府亦是如此。如果用人之时好话说尽,搬出民族大义,用了过后就弃若敝屣,那么最终会让所有人心凉。
    我们的政府拼命避免冲突,终究还是因为对自己人没把握。毕竟平时自私成性,又撒谎太多。像“政府来养老”,“先富带动后富”等口号一批批落空,历史上白条打了无数,兑现的承诺不多,过河拆桥的事却干了不少。
    不过骗人一两次可以,次数多了大家就长了记性。观察政府对曾为自己卖命者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的人情冷暖。典型的就是看政府对待老兵的态度。
    军人和草民一样,用得着的时候是民族力量,用不着的时候是国家负担。中国每年都会向社会输送大批退伍军人,然而国家福利和保障机制不健全,且毫无公平可言,所以许多老兵得不到合理公正的待遇。
    对老兵境遇最真实的反映就是崔永元的纪录片《我的抗战》。这部片子曾历时八年搜集素材,采访了几百位当年抗战的老兵,这些老兵很多已去世,剩下的也都是耄耋之年。而最让人注意的是,他们大多晚景凄凉,缺乏照拂。
    这个社会的现状就是,我们总是会漠视那些已经不能付出的人。退伍军人是付出了青春去维护这个国家的人,但却有那么多军人晚年落得衣食堪忧,不得不走上上访之路,甚至还会成为政府维稳的对象。
    在中国,退伍军人上访已是一个奇景,当然这些人中不乏有浑水摸鱼和诉求过分的群体。不过很多军人是因为对他们的政策承诺根本不执行,以至于处境艰难。其中最大的讽刺就在于用新兵去维稳老兵,而此时,这些年轻的维稳员是否也会揣摩自己年迈后的结局?
    6. 无名的牺牲
    这里以两则士兵生活的记录作为文章最后的提挈:
    1:在一个地处北方的部队里,士兵们的伙食条件很恶劣,他们常年吃土豆,白菜,而肉类和营养品较少。因为要经历严酷的训练,并且要抵御严寒,所以他们身体长期处于营养缺乏和精神不振的状况中。
    按照政策,给士兵的食物配给中有一定量的牛奶和鸡蛋,军队里每一个人都知道。不过到了士兵这里,就变成了一大袋廉价奶粉,用一个棍子在大桶中搅拌,然后一人乘一碗来喝。
    每隔一段时间,领导都会安慰他们说:我们也知道军队里条件不好,不过我们一定会向上级反映,为大家争取更好的饮食条件。然而士兵们知道,这些更好的饮食条件本来就应该属于他们,谈不上争取的。
    2:同样地在北方服役的一个退役军人说,他们当年为了训练隐蔽作战,被要求持枪在冰面匍匐不动,这个动作会持续数小时,无论再难受也不能动弹,直到听到终止伏击的指令。
    士兵的腿被冻伤了,在退役后的每逢刮风下雨都会疼痛。与他同样参加训练那些军人,都不同程度地冻伤,在与冰面接触的手臂和大腿上,留下了常年的病根。
    当被问及为什么在极端条件下军人的防护装备那么简陋时,他们说领导告诉他们经费有限。不过一直在为他们争取更好的条件。
    以上所述的两个案例并不是陈年旧事,而是改革开放后近代军营中的事件。
    在苦寒之地和边境线上,军营条件艰苦。但更重要的是部队的配给被贪污侵占而导致严重缩水,军队腐败已是尽人皆知的问题。
    我们有个奇特的口号就是人定胜天,很多时候为了达到训练指标让士兵以血肉之躯去对抗自然,人命有时候甚至没有物资值钱。
    例如近年的几场火灾,领导们就总爱用人海战术去对抗。—— 2010 年四川甘孜草原火灾 22 名扑火人员罹难,15 年的天津港火灾逾百名扑救人员伤亡,今年的西昌大火 19 名消防士兵殉难,以及去年木里火灾造成 31 名救火人员死亡,最小的扑火员 18 岁。
    中国素来有上级领导指挥专业人员的传统,所以新闻报道都是政府迅速反应,领导下达指示。但人海战术早已遭到质疑,因为消防人员本应有更全面的专业设备和应急机制,很多伤亡本可避免,但凡出现这些质疑,就会在网络中被迅速删除。最终火灭了,人死了,再来一个感动中国,政府英明决策,丧事办成了喜事。就像 90 年代的抗洪救灾,也是采用了人海战术,让士兵们跳进洪水组建人墙,导致许多士兵死亡。
    而我们又在集体主义的光环之下,个人牺牲最终都会成为部门的表彰素材。就像川藏线上汽车兵行驶峭壁,竟被当作了振奋人心的宣传语。而从来不提及基础建设不足,从而让汽车兵们死在无畏的冒险中。
    媒体用人命赚口碑,铺天盖地地宣扬荣誉感,却从来没有提到士兵的待遇,从来没提及士兵们吃土豆喝稀粥所被克扣下来的钱去了哪里。是去了贪官们一桌数百万的宴席上?还是到了领导们的高干病房和特供上?是去了远在国外的官员情妇们的闺房?还是去了那些已加入外国籍的官员子女的吃穿用度上?
    媒体是整个官僚系统的吹鼓手,因此也从不会重视普通人的生命。就像环球时报没事时总是叫嚣勿忘国耻,一旦出事有人牺牲,就说要照顾情绪,免得引起激愤。那么没有民族的激愤又何来感受国耻。牺牲了士兵连名号都不敢公布,如此才叫国耻。
    任何人都不会希望战争,但平时鼓动战争言论的正是环球时报和他们带领的红小兵战狼们。他们在网络上喊打喊杀,带动着民族主义的风向,同时赢得了领导的欢心。是他们叫嚣着我们可以牺牲几亿人去与美国战斗,去与印度战斗,去与全世界战斗。
    他们吃着牺牲士兵的人血馒头,但从不会面对真正的危险。和安坐高堂的官老爷们一样,把那些来自于每一个平凡家庭的士兵视作炮灰和垫脚石。
    中国不比几十年前,不会出现领导子女上前线这样的事迹。官老爷们倍加呵护地把自己的后代保护起来。条件好的家庭会让子女在城市当兵,而严酷之地通常都是那些农村或者普通家庭的孩子。
    这些年轻人是整个家庭的指望,等着尽完职责回去与家人团聚。但在这次的冲突中,他们某些人的生命就长眠在了高原的雪山。而那些呆在温室,指点江山的领导们,甚至要求低调处理,不愿公布他们的名字,不愿给他们应有的荣誉。
    何以保卫国土,竟连被公布的资格都没有,就因为环球时报的主编说避免引发仇恨。——既然把士兵称为子弟兵,那么这样的仇恨就是不应回避的,应该让人知道这些士兵是谁,为了什么而捐躯。
    任何阵亡的士兵都应得到敬重,因为他们付出的乃是最宝贵的东西,而不是羞答答地要求“不声张”。全世界都敢于纪念牺牲的士兵,唯独我们要“考虑情绪”,“低调处理”?如果这样的情况都还要不声张,避免仇恨,那么我认为这个国家仅存的热血也会冷却,仅存的尊严也会丧失。尽管这些尊严已经被官老爷和网评员们丢的所剩无几了。
    而当这些士兵的牺牲换来和平后,就再次保卫了的领导们的官运亨通和岁月静好。那些网评员们也可以再次叫嚣祖国强大并向上邀功。——其实我要告诉你们的是,祖国并没有强大,相反我看到的是懦弱和胆怯。真正强大的是那些敢于面对敌人的普通士兵,是他们保证了你们这些如虫豸般苟且偷生的人的性命,保证了你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混吃等死并继续出卖尊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