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關專業】 做到這6點!提升科技品牌曝光成效

【科技公關專業】 做到這6點!提升科技品牌曝光成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Inc.com出刊的分享文章《6 Ways Tech Companies Can Enhance PR Coverage》歸結出六點能夠提升科技品牌曝光的公關實務技巧,頗為實用,值得不論是在企業公關部門或公關代理商中從事科技公關領域的從業人員參考,以下為PReview閱讀要點並從台灣在地實務環境消化後的摘錄內容,對於原作者分享內涵有興趣的朋友請可至Inc.com閱讀原文。

1.利用最新的熱門趨勢話題

這算是公關新聞議題框架的基礎ABC技巧,利用近期在科技領域關注度最高的那些熱門話題,盡可能地建立你的產品或服務與這些議題的關聯性增加媒體報導興趣。如同疫情期間,台灣媒體報導的選材偏好,就是必須與疫情造成的生活、工作模式改變下的科技應用要有關聯,牽不上疫情的其他題目,即使再重要,報了稿單也只會被媒體主管打槍,所以也只能以後再說。

2.訊息保持簡單不複雜

技術人員常會不自覺的運用複雜、難懂的科技或技術概念來詮釋新產品或服務的優越與差異,但科技公關人員需要謹記,消費者還是偏好吸收簡單易懂的訊息。此外,媒體記者一天會接受到許多不同類型的科技新知或新聞稿,若你的訊息需要花很多時間高度專注下才能理解,不夠聚焦、簡單、直接,很容易就被記者忽略,在進攻新聞產製流程的第一關就敗下陣來。

3.專注從可為顧客創造的好處出發

許多科技新產品或服務的溝通,容易流於宣傳我有多高明的技術或運用了多前沿的科技,但卻忘了從顧客或消費者的痛點與需求角度來設計訊息。媒體新聞是要爭取最高的閱覽量,說明產品或服務可如何直擊讀者在意的痛點和需求,是爭取新聞曝光版面的王道。

4.融入「人」的故事

人的故事是能夠高度吸睛的題材,即使最複雜的科技,都還是一定會有人的故事,新聞報導若能夠在冰冷的產品規格、技術概念中,融入人的故事(開發緣起、創新歷程、使用者痛點、需求情境…等),將可為你的故事加分不少。

5.用數據支持你的新聞故事

科技類記者相較來說,是比較理性重視客觀數據的媒體線路之一,挖掘合適有力的數據來支撐你的故事內涵,對於攻上科技媒體版面是絕對必要的素材,沒有之一。

6.理解/掌握目標媒體特性

這也是公關工作的基礎ABC,在和目標媒體談題目前,務必先了解、分析過這名記者的報導線路與偏好,建立你的產品與服務和媒體/記者報導偏好的關聯性,如果沒做這些基本功,那攻不進版面其實是非常合理的結果。

報導原文連結
Inc.com:6 Ways Tech Companies Can Enhance PR Coverage》
https://www.inc.com/....../6-ways-tech-companies-can......

avatar-img
PReview TW的沙龍
77會員
6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PReview TW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兩天商周FB粉絲團參戰2024總統大選成為熱門話題,詳情背景各位可參考以下新聞連結瞭解,本篇文章比較有興趣的,是如果我們的客戶或品牌碰到這局,可以怎麼解才好? 先說結論,侯辦採取膝反射式的「非常憤怒、質疑小編是否有不良動機並要求商周道歉,甚至藍營立委揚言退訂」等攻擊式議題對應策略,我們認為並不
其實Disney+上的《大熊餐廳》影集並不是公關主題職人劇,但這部影集卻非常適合不論是身處企業端,或是在代理商端的公關新手主管、空降主管觀賞,映照新手/空降主管遭遇的團隊變革挑戰,有許多看點都會讓人感觸頗深。
每年動腦雜誌的10月號雜誌發行後,關心台灣公關產業發展的朋友(包含我們)總是會迫不及待地走進書店購買最新出刊的實體雜誌,盼望從動腦雜誌用心製作的年度公關產業專題調查報導中,看看動腦如何解析台灣公關業重要趨勢,以及不同公關代理商高階主管們的分享內容,透露出甚麼產業發展的機會與挑戰。
這兩天商周FB粉絲團參戰2024總統大選成為熱門話題,詳情背景各位可參考以下新聞連結瞭解,本篇文章比較有興趣的,是如果我們的客戶或品牌碰到這局,可以怎麼解才好? 先說結論,侯辦採取膝反射式的「非常憤怒、質疑小編是否有不良動機並要求商周道歉,甚至藍營立委揚言退訂」等攻擊式議題對應策略,我們認為並不
其實Disney+上的《大熊餐廳》影集並不是公關主題職人劇,但這部影集卻非常適合不論是身處企業端,或是在代理商端的公關新手主管、空降主管觀賞,映照新手/空降主管遭遇的團隊變革挑戰,有許多看點都會讓人感觸頗深。
每年動腦雜誌的10月號雜誌發行後,關心台灣公關產業發展的朋友(包含我們)總是會迫不及待地走進書店購買最新出刊的實體雜誌,盼望從動腦雜誌用心製作的年度公關產業專題調查報導中,看看動腦如何解析台灣公關業重要趨勢,以及不同公關代理商高階主管們的分享內容,透露出甚麼產業發展的機會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