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1/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魚類知識站--鮟鱇魚情侶,為什麼能「在一起」?

有點久沒發魚類小品文,簡單分享個水一下版面。 ヽ(●´∀`●)ノ
深海鮟鱇魚(Angler fish)是鮟鱇目家族內的一群長相駭人醜八怪。
這邊做個補充,看完前述後你腦中第一個聯想到的鮟鱇魚,都是女醜八怪。 (這邊不4要仇女的意思,女權不要森77◝( ゚∀ ゚ )◟)
如果把鮟鱇魚比擬人類社會的話,那鮟鱇魚絕對是一個女強人主導的母系社會。
公鮟鱇魚身型比起母魚來說小到不行,而且是個吃軟飯的傢伙(|||゚д゚),受費洛蒙吸引找到一個長期飯票後,就用嘴死死咬住,然後整張臉開始融化、與母魚接合再一起,靠著母魚的循環系統供給而活。
再過一段時間,公魚的消化系統、大腦、心臟等臟器會漸漸萎縮,最後只剩下一對精囊_(´ཀ`」 ∠)_ ,在母魚性成熟後適時的提供精子來繁殖。
講句實在的,對母魚來說,公魚就只是一個來提供配子的性愛玩具罷了
長相恐怖的母魚與他的性愛玩具(?)
長相恐怖的母魚與他的性愛玩具(?)
相信深海鮟鱇這個聳人聽聞的繁殖模式大家都有聽過,如果只是分享這個也稍嫌空洞了點。 事實上在這個謎樣的繁殖行為背後,有一個大家可能忽略生物學問題 -- 身為外來細胞,為甚麼公魚不會被母魚的免疫系統排斥 ( •́ _ •̀)?
有頷下門的脊椎動物,都具有可以辨識外來細胞並將之殲滅的後天免疫反應(adaptive immune system)。 一旦發現體內有潛在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遺傳資訊會活化T細胞與B細胞,最後在胞殺姓T細胞與抗體的協同作用下消滅體內所有病原體。
在一般的魚類案例中,如果哪天突然有隻寄生蟲突破體壁,打算在寄主體內做窩時,那後天免疫系統會即刻反應,將這位想要白吃白喝的不速之客趕盡殺絕。
而深海鮟鱇母魚卻成了例外 – 牠失去了一組專門客製化辨認外源基因的基因組(Recombination-activating genes, RAGs),也就表示無法將入侵者的身分通知給T細胞與B細胞,基本上也代表了牠的整個後天免疫系統完全停工,沒有任何作用。 (不知道T細胞和B細胞有沒有資遣費可以拿(́◉◞౪◟◉‵)) 
或許正是因為母鮟鱇魚放棄了透過後天免疫系統,才使的公魚可以透過寄生的方式侵入母魚體內而不受排斥,無論是心靈層面還是物理層面「融入」了母魚的生活之中。
後天免疫系統對脊椎動物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防禦工事,有效的保護脊椎動物免於各種病原體威脅。 以人類為例,如果在RAGs基因組發生突變,很有可能導致 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SCID),患者容易因為免疫能力差而因為嚴重感染而死亡。
奇怪的是,缺乏RAGs基因功能的母鮟鱇魚,身體素質看起來好得很,絲毫不受任何病原體威脅。
科學家推測要嘛是母鮟鱇魚的先天免疫系統(innate immune system)啵兒棒,在阻隔階段就有效的把病原體革除;要嘛就是有未知的後天免疫系統,繞過RAGs機制來處理體內病原體。
回頭來看深海鮟鱇魚的愛情,在那獵奇的機制下,其實還挺令人感動的。
公魚犧牲了自己的身體,默默地依偎在母魚身邊, 一輩子只為與你相遇; 母魚卸下了身上的鎧甲,即使面對險惡世界, 也不願在相擁時讓你受傷。
所謂愛情,不正是互相的妥協與放下,在生命路上陪伴彼此走過一段嗎 (*´∀`)~?
嗯,居然能讓掰出一段正能量的話,看來我可以朝生物界小生發展了 σ`∀´)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