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3/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英國人為何放不下八卦小報

儘管人民對《太陽報》(The Sun)的信任度只剩下16%,它還是閱讀榜的前十名。
儘管人民對《太陽報》(The Sun)的信任度只剩下16%,它還是閱讀榜的前十名。
由於自己在新聞業工作,對於英國的新聞媒體有著本能的好奇。英國擁有享譽全球的優質媒體以及公廣集團,同時,地鐵、超商架上陳列的一排紅色刊頭(Red-Top)的八卦小報(Tabloid),卻更主導我對「英國媒體」這件事的印象。
每年牛津路透都會對各國媒體進行信任度與收視調查,在英國,人民對優質媒體算是心口合一,最被信任的BBC、iTV,也榮登最多人看的前兩名媒體。但有趣的是,信任度敬陪末座的《太陽報》和《每日郵報》,依舊在閱讀率榜上有名
這代表英國人懂得分辨什麼是好新聞,也花最多時間閱讀好新聞,然而那些聳動腥羶的小報,還是讓他們心癢難耐。
(悲涼的是,台灣人信任度最高的3家媒體,都沒有在收視率前10名)

為什麼英國是小報溫床?
數據顯示,英國小報一天發行量高達1200萬份。花邊消息人人愛,不過以前在新聞學課堂裡,教授們談到小報,也總舉英國為例,因其特有的歷史文化情境,讓小報特別容易滋養茁壯。
歷史上,英國媒體發展得早,新聞市場很早就分化,高品質的媒體與茶餘飯後的八卦報在18世紀便各自深化強項。20世紀,報老闆們更嚐到迎合商業與政治利益的甜頭,利用英國兩黨制的特性,專產挑起對立的文章。
也有人歸咎於民族性與文化,階級森嚴的社會需要一個紓壓管道,窺伺上流人家的生活。LSE傳播學教授貝克特(Charlie Beckett)形容,閱讀小報是工人階級「欣慰的解脫」,中產階級「充滿罪惡感的樂趣」,十分精闢。
你也可以說,因為英國是老牌民主國,生氣蓬勃、素質不一的媒體環境反而證實她的包容性,且某些懸案、弊案,是靠小報鍥而不捨地挖掘才揭露,或許讀者們就是支持這樣百害中的一利。
無論原因是什麼,它都已經長成如今的模樣,像砍不斷的藤蔓散佈在城市的個角落,數位時代下更蔓延至人們的各式裝置裡。

小報帶來的危機
理性的英國公民會同意小報不該存在,它造成許多人的痛苦(甚至生命的剝奪)、與公共性毫無關聯(根本不該被稱為新聞)、人民素質下降,事實上,英國也幾度以行動明志。
在震驚全球的黛安娜王妃案的時候,人民短暫出現悔過之心,立法機構甦醒,準備制裁紅頂刊物。
最近一次是2005年《世界新聞報》竊聽門事件。該報為搶一則知名社會案件的獨家,竊聽已死去的少女米莉的手機,甚至私自刪除語音信箱太滿的留言,讓家屬與警方誤以為女孩仍活著而誤導辦案。
這則案件意外爆出該報竊聽4000多位名人的手機,讓編輯庫爾森(Andy Coulson)被判刑,《世界新聞報》賠償n億元,並於2011年黯然停刊。《世界新聞報》背後的報老闆正是媒體大亨梅鐸,他曾形容聽證會那天是「這一生最感卑微的一天」。
手機竊聽案風波後,時任英國首相卡麥隆宣布英國報業應加強道德意識,原來的報刊投訴委員會由「獨立新聞標準組織」全面取代。祭出判刑、監管、道德勸說,如今十年過去,小報有比較收斂嗎?

管不了的更猖狂
這些年,影響英國的關鍵事件,非脫歐莫屬。《紐約時報》在2017年以專題「想理解脫歐,就看看英國小報」解析這些刊物不只製造流言蜚語,還能操縱國家大局。
多數小報立場保守,反移民,反歐盟。在脫歐公投前6個月,《每日郵報》有30次頭版是針對移民的敵意標題,《太陽報》頭版則有15次,甚至還有專欄文章將移民與蟑螂、諾羅病毒進行比較。
許多人熟知,現任首相,脫歐派的強森本人便是記者出身,他在《每日電訊報》時期的專欄文章,可說是「歐洲懷疑論」的先河。
小報們總辯稱,他們只是如實反映廣大讀者的心聲。但事實是他們刊登了不加查證的錯誤訊息,例如脫歐派稱英國每週給歐盟3.5億英鎊、土耳其移民將湧入英國奪取工作權,再報導廣大讀者對此的「擔憂」。
如今,英國人對《太陽報》的信任只剩下16%,不信任更高達60%。對整體媒體資訊的信任則只有28%,比2015年少了20%。然而,捲土重來的梅鐸即將轉戰電視台,讓《太陽報》前總編輯主持節目。走進任何一家超市,一排排的小報依舊奪目。
無論想不想承認,它們的存在宛如儀式,日復一日殘酷而逸樂地被舉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