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膠囊 vs 膠囊

    9 hours ASAKUSA
    或許是源自於對「太空旅行」或是「登月任務」的遙遠憧憬,才會令人格外想要入住膠囊旅館,而由平田晃久所設計的 9 hours 確實也將我們往未來帶得更近一些。
    9 hours ASAKUSA © 2020 Leo Weng
    9 hours ASAKUSA © 2020 Leo Weng
    9 hours ASAKUSA © 2020 Leo Weng
    從都市設計的角度思考著,努力將自身融入淺草古城的「低調」身影;利用數個錯落的量體堆疊而成,藉此碎化真正的建築物本體,加上斜屋簷及外置垂直動線。直到推開一扇扇宛如電影「MATRIX」裡的門,引領救世主Neo從古代茶室來到現代都市,同時也把我們從淺草古意帶入北歐或是國際太空站。此時,我開始有點不確定這樣的「任意門」是否有些過於「便利」或是「超現實」?
    9 hours ASAKUSA 建築外觀 © 2020 Leo Weng
    9 hours ASAKUSA 交誼廳 © 2020 Leo Weng
    9 hours ASAKUSA ㄧ、二樓《Fuglen》咖啡 © 2020 Leo Weng

    “未來” 的 “未來”
    1972年,由黑川紀章設計,代表著時尚、未來、太空的膠囊塔,時至今日,當龐大的運營維護費用以及錯綜複雜的產權問題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時,再再都考驗著人們對於「開放建築」、「都市再生」甚或是「代謝派」的信仰是否足夠虔誠?而對比於三十年前的意氣風發,如今卻瑟縮於銀座角落的寂寥身影,也往往令人不勝唏噓。
    黑川紀章的中銀膠囊大樓為代謝派代表建築之一 © 2020 Leo Weng
    中銀膠囊大樓圓窗 © 2020 Leo Weng
    中銀膠囊大樓室內一隅 © 2020 Leo Weng
    中銀膠囊大樓衛浴 © 2020 Leo Weng
    中銀膠囊大樓衛浴 © 2020 Leo Weng

    膠囊 vs 膠囊
    1972年的《中銀膠囊塔》與2018年的《9 hours ASAKUSA》兩棟建築著實難以相互比較,然而二者對於「未來」的想像卻在一定程度上不謀而合,就這樣隔著時代的鴻溝遙相對話。也許,將彼此時空錯置,假如黑川紀章的膠囊塔更加前衛,成了旅館;而平田晃久的9 hours變成是都市游牧民族的共生住宅,是否更加有趣一些,如此不切實際的想像,似乎也成為筆者心目中的另類辯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