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生碎碎念】基本三問金融素養:要解決什麼問題?能嗎?怎麼做? - 學齡兒家長篇(上)

    比起更有即時回饋感的英文、數學、才藝、玩樂或其他科目,金融素養這個家長想投入都不知從何教起、孩子也不一定感興趣/學得來、客觀短期上難見顯著成果、也沒有統一標準來衡量效果的科目,到底孩子學了後,能幹什麼?
    家裡有學齡兒的家長,在當今幾乎所有學科都被期待要家校合作的時代,都明白孩子那稀有的學習時間,是無法否認地相當珍貴。從光譜兩端看,無論是尋求孩子不輸在起跑點,或是強調快樂學習的家長,都不免思考,相比投入在更有即時回饋感的英文、數學、才藝、玩樂或其他素養科目,金融素養(Financial Literacy) 這個家長自己想投入都不知從何教起、孩子也不一定感興趣/學得來、客觀短期上難見顯著成果、就算有效果也沒法拿來展示、更沒有統一標準來衡量效果的科目,為什麼應該讓它佔一席之地?
    停一停,想一下。金融素養,為何你需要存在?
    筆者成長的年代,基礎教育裡還沒有金融素養這個概念。筆者小學第一次有意識地用錢,是憑著跟家裡大人去傳統市場買菜的印象,幫正在煮晚餐、忙不過來的母親,去巷口的雜貨店,買傳統秤重算錢、自揀自挑那種沒有包裝盒的批發雞蛋,供全家一週使用。
    不像出門的喜孜孜,一走到店門口,筆者稚齡的腦袋馬上就被一堆真槍實彈的問題搞得熱呼呼:「我們家一週吃幾顆蛋?」、「一顆蛋應該是賣多少錢?這售價合理嗎?我會不會買貴?」、「蛋有大有小,有的還沾有雞屎,而且大的蛋不夠多,我該怎麼買?」
    當時筆者擔心的是,「買砸了,會不會被母親罵?」,換成切實一點的說法,就是「我的決定會不會損害我的利益」,再說得細一點,就是「我的決定,會不會直接損害到我家的利益,從而間接損害到我自己的利益」
    孩子的金融素養,不只是孩子的金融素養
    寫到這裡,讀者應該可以感覺到,「金融素養似乎可以用來解決些什麼」。是,孩子學金融素養,最基本也最應先行的,是要能解決自己的切身問題,從而不給家裡帶來麻煩,談例子筆者會另寫一篇去講比較清楚,這裡舉幾個離學齡兒最近、父母們也最熟悉的,像防詐騙、聰明消費習慣、零用錢管理、目的性儲蓄等,比較遠、學齡兒轉大人到青少年時的,則有大學學貸、寒暑假旅遊基金、壯遊(Gap Year)基金、留學基金等規劃,再其後才是進階一級,能幫忙家裏處理家庭層面以上的問題,譬如理財理債、購車購房、奉養父母、育兒準備、經營家業等等。
    孩子學金融素養,最基本也最應先行的,是要能解決自己的切身問題,從而不給家裡帶來麻煩,其後才是進階一級,能幫忙家裏處理家庭層面以上的問題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同理,孩子成熟的金融素養能成就自己跟幫助家庭,反過來,不成熟的金融素養也可害到自己跟拖累家庭,如當今已不是新聞的啃老族、誤信誤買不熟悉產品的投資人等,俯拾皆是,筆者不再贅述。
    回到開頭,相比投入更有即時回饋感的英文、數學、才藝、玩樂或其他素養科目,金融素養處理的,的確不是考名校、找好工作、領取社會名目認可的這一類問題,而是那種不太起眼、每天發生,但跟隨孩子漫漫一生,在長大、懂事、放飛、成熟、自立自強、成家立業的旅程中,所有貼身的金錢問題。(上完,待續)
    金融素養處理的,是那種不太起眼、每天發生,但存在孩子漫漫一生中,所有貼身的金錢問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如果告訴你,金融素養多半是包裝過後的常識,只要拆開包裝,父母也有能力教孩子,你相信嗎?別再讓複雜的專有名詞耽誤孩子,用孩子聽得懂的話去談、用孩子的視角去懂,讓孩子及早認識,這世界運作的真實規則與注意事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