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資顧問米安.薩米的《孩子,我們來談錢:從7歲開始給他零用錢,不如教他變有錢》,是一本輕鬆的金錢觀入門書,從今年開始對於重整生活方式開始訂定一些目標之下,對於理財的觀念也是在疫情的三年中逐漸去學習與練習的重點之一。
這本書閱讀請來很輕鬆,也非常推薦給新手父母,可以重新檢視過去原生家庭的金錢觀,也可以與孩子一同摸索!
「財商」(FQ) 這個詞還是我第一次聽到,過去最常碎念的就是金錢觀念應該要是教育的一環吧(不只理財關於繳稅等等其實也很需要教學啊),所以這本書是很好重新建立金錢觀的開始,分享當中幾個觀念我很喜歡:
窮人思維/富人思維,之間的差異,在於在「安心」和「自由」中取得平衡的差別,安心指的是穩定的收入來維持生活,而自由則是有充分時間和想要的人相處,擁有挑選和挑戰的權利。
因為台灣或者華人社會基本上都不喜歡談錢(畢竟談錢傷感情?),但我因為本書才發現「練習在日常生活中談錢」真的才能好好面對生活,因為生活很難不談錢!好好面對金錢所需,不然很容易落入自己封閉的價值觀,因卻步而排拒其他生活方式。
當中對於「金錢」和「信用」的解釋我覺得很清晰,作者說「金錢是『能交換、衡量、保存價值』的事物,但不是價值本身。『價值』是解決問題的代價。」因此作者定義了「金錢=債務=信用」這個觀念。
過去因為卡債風波,所以很多人都因此小心謹慎的看待信用卡的使用,但「有能力償還債務的人才是有信用的人」,而信用的累計會影響到貸款、買房等等的需要。我覺得可以好好說明這件事的作者很厲害,尤其是要對小孩能夠說明清楚的話,更有難度!對於我這種小學生等級的來說連我都聽懂了,這點實在很有親切感,也不會覺得自己很笨,自己這樣講起來確實也是挺好笑的~
有存款的人,請先確認存款的金額,你很有可能正在「過度儲蓄」。
存錢固然重要,但過度儲蓄不但沒有意義,還很可惜。不妨把過剩的資產積極地拿來做投資吧。我建議各位可保留六個月份的目前生活開銷,剩下的錢再拿來投資。
因為家庭金錢觀的關係,過去我也屬於保守型投資者,屬於會慣性考慮定存、保險的類型,但與不同朋友、伴侶交換金錢觀後,也嘗試不同種的金錢使用習慣,也是想避免「過度儲蓄」的情況!
書中給的四個建議,至少先從前兩項開始!
(但台灣的勞退其實並不充裕,像我是自由工作者,就需要在退休前先存好未來的生活費用。)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近年ETF投資如此興盛的原因。)
受教育真正的「目的」應該是讓孩子在未來的社會中能夠生存,進到前幾名的學校或到好企業上班則不過是其中一種「手段」罷了。
你是為了兩百元的時薪工作,還是拿著兩百元的時薪在學習,不同想法會讓結果產生很大的差異。
由於近期看完這些理財相關的書,又有燒得火熱的《山道猴子的一生》引以為戒,我覺得建立良好的金錢觀,不要求而不得、也不要過度膨脹,好好面對自己的金錢狀態,才是首要的問題。
曾聽朋友轉述大學同學因為一趟出國旅行失心瘋然後刷卡到無法一次還清,因此繳最低額,在循環利率滾動之下,最後夜間還多兼一份工,做了多年才把債務還清。因為當下不敢和家人和朋友說,又不了解信用卡的利率制度,最後多花了很多錢與精力,事後知道這些事都有些遺憾。
我想因為資訊的流通和投資理財的便利性提升,未來可以慢慢放下原本一些因為不了解而不敢碰的領域,好好檢視自己的日常與理財狀態,讓生活更舒適一點。接觸這類過去較少閱讀的書籍,也是很好的開始!
—
2023.06.30 閱
2023.08.23 記
—
《孩子,我們來談錢:從7歲開始給他零用錢,不如教他變有錢》
作者:米安・薩米(Mian Sami)
出版社:今周刊出版社
出版年:2022
ISBN:9786267014400
頁數:304
閱讀平台:台北市圖書館 台北好讀電子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