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別談南科台積電了,你有聽過南科考古館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南科考古館|過去・現代・未來。

復刻台灣史前記憶 X 反思科技與靈性平衡

圖01|史前人類石雕 v.s 象徵現代人的塑像/台南南科考古館(徐德輝 攝 2020.11)
對我而言,旅行不僅是放鬆的療癒旅程,也是探索自我的過程。
世界之大,而我們是如此渺小。古往今來,人類從陸地探索,到大航海時代乃至航空時代,都在探索這個世界與宇宙,這段路沒有終點,她的美也沒有極限。
「護國神山」台積電南科設廠,頓時使台南新市區原本鄉郊之地成了購屋置產的熱門之選。伊凡雖然沒有跟著去買房,但讓我想起2020年參與高雄空大科管系校外參訪時,參觀過的南科考古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未來或許可能成為南科廠人與大批進駐家庭熱門親子踩點的好所在吧。
這篇文章紀錄:
  1. 適合親子、學校、社區參訪台南南科博物館第一手資訊。
  2. 冷知識:台灣先民是航海王?賭神神器是沿襲自西拉雅卜卦的習俗?
  3. 科技與人文的反思?我從中學到了什麼?

第一眼的震撼

參觀考古館給我最大的震撼與心得,是位於館外的一處裝置藝術—原始婦人的石像,面對著光滑金屬打造的現代人類。(如圖01)
象徵未來人的塑像站於石階上,從容緩緩向前邁步,有著居高臨下的態勢,而一方的原始人則充滿懼怕及武裝,面對眼前充滿未知的「人種」有著各種懷疑與憂心。這畫面有著類似外星人來到地球的既視感,也讓我重重的感受「現代」與「過去」,「未來」與「原始」跨世代的相互衝擊與拉扯。這個畫面一直在我腦海中縈繞久久不能忘懷。

南科考古館由知名建築師姚仁喜操刀設計
南科考古館全名為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Museum of Archaeology, Tainan Branch of National Museum of Prehistory),是國內唯一位於科技園區內的博物館,佔地約2.44公頃,地下1層、地上4層的建築物,地板面積1萬9,000平方公尺。建築體本身由知名建築師姚仁喜興建設計。(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物質文化v.s精神文化

「重返史前」展間,展出了原始文化中的物質文化,也展出了精神文化層面。物質文化呈現給我的是他們的農作用具、石器、飾品、承裝逝者的瓦器等,而精神文化則呈現當時的人們對於死亡的看法、儀典,以及對待家庭及動物的方式。彙整以下主要想法。
館內展示的人類時期是自新石器時代(大坌坑文化>牛稠子文化>大湖文化)至金屬器時代(蔦松文化)乃至歷史時代(西拉雅文化>漢人文化)
有別於台東出土的長濱文化屬於舊石器時代(約25,000–30,000年前)。位於台南新市區的文明相對較年輕。

現今西拉雅族文化(早期通稱平埔族)及後裔仍活躍於台南新市、高雄內門、屏東及花東一帶。就台灣歷史上,較多文獻記載時期便是荷蘭佔據的時期以及明朝鄭成功統治時期,較多西拉雅人頻繁互動的紀錄。
17世紀台灣原住民西拉雅族的四大社之一的新港社,就位於現今台南市新市區,沒錯,就是因為護國神山台積電大舉進駐南科,而使地價翻倍的那個新市區。

據傳新港社的長老曾於荷蘭時代受邀前往日本拜會德川幕府(最早期到日本觀光的台灣先祖之一啊)。當時日本為了招攬台灣各地番社反抗荷蘭軍,而招待了台灣原住民各頭目長老前往日本觀光,實質是給他們看先進的武器、大砲與繁榮的經濟,以此威嚇原民要乖乖聽話。
台灣先民是航海王?
根據導覽員的解說,台灣島嶼地形特殊四面環海,自古島嶼先民便有發展卓越的漁獵技術及航海技術,不畏危險的大海四處征服。追溯到5,000年前便有先民獵捕鯊魚、劍魚等深海魚種,以及使用魚骨作為吊飾、工具等的史蹟。
南太平洋群島 by Monica K Boodhan
乘風破浪的先民,從台灣向外放射性的探索,遠至南太平洋群島(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爪哇等)、大洋洲等島嶼,逐步形成南島語系的文化傳播,並在當地落地生根,發展出許多支系的原住民文化(如紐西蘭的毛利人)傳承至今。以當時的航海工具及航海技術而言,這樣的航程與克難性,我認為遠勝哥倫布、鄭和等探險家或航海艦隊,足稱航海王。

在這裡也提供許多證據指出居住於台灣島上的先祖,很可能是南島語系的始祖,也就是現今位於台灣、菲律賓、越南、馬達加斯加、紐西蘭、復活節島上原住民族的先民。至今仍有部分語言、圖騰、傳承的文化與傳說是相似重疊的。

有別於上述強國的探險家(或稱侵略者),這批早期的先民顯然地並沒有併吞或奴役他人的企圖,或許拓荒時期他們可能是最早的移民者。然而尊重萬物皆靈的文化確實使他們更善待資源,與萬物和平共存,並不會過度濫墾造成生態浩劫。

西拉雅人也喜愛賭博?
西拉雅人使用的骨骰
當我在館內看到所展示的骰子時,心裡就好奇的想,原來很早以前台灣的原住民(西拉雅族人)就會賭博了。結果在導覽員解說下,才發現這誤會可大了。一顆顆像現今我們視為賭博用的骨骰,其實是西拉雅人占卜時所用的器物,至於是如何看卦象,我已經記不得了,或許解說員也沒細說。現已難以考究現今賭博骰子的設計是不是真的沿襲此風俗,不過仍然讓我感到跨時空交錯的解離感,非常神奇。


特殊的甕棺文化

最右側的甕,除了是裝糧、液體的器皿,但也成為西拉雅人下葬用的器皿。
在解說員解說下,才得知西拉雅人,有著將逝去的親人埋入甕棺當中的習俗。且在台南新市區出土的西拉雅遺跡,多辦都是嬰幼兒的甕棺,我印象中解說員似乎說有千具以上的驚人數字。
同時,讓我相當印象深刻的是,幾百年前的西拉雅部落民便有飼養獵犬的行為模式,對於具獵捕獵物、陪伴、保護功能的犬隻,人類對其相當重視,甚至會將死去的獵犬埋葬在已逝家人身旁,來追緬忠犬。
考古館在復原村落生活的場景上,相當用心。不僅許多細節栩栩如生,也讓人感到猶如身歷其境,那些稻穗、芝芽、綠蔭,不僅僅是人體、動物、樹木、工器等實體,連陽光、陰影等細節都照料到,令我感到相當訝異。

我可以說是非常著迷這些歷史文化的探索與揭示,每當我對歷史有更多的認識,我總覺得我離這些「先人」更近一點,對於流傳在我身上的血液及DNA也更熟悉一點,尋根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乳豬遺骸正品/南科考古館
館內展示均是在這片土地出土,經當地人及考古學家辛苦挖掘、保存的文物正品。每一時期的文物都是時代演進的印記。從打獵用的石器到後來的金屬,從獸骨製成的裝飾品到後來從洋人手中交易而來的玉石,說明了當時的先祖不斷從生存的過程中持續進化,在經濟、政治、農業、外交等都有不同層次的呈現。
有一幕場景是一位部落小男孩坐於茅草屋竹筒板上,微笑遙望遠方。天真無邪映在臉上,站在2020年石板上的我,感受著千年前村莊中的純真、單純與知足。時至如今,他身上的文化已走入歷史,卻層層堆疊出現今我們所處的文明世界。

「微風輕拂男孩黝黑的皮膚,樹葉嬉鬧蟲鳴鳥叫,一陣稻香撲鼻而來,是母親在田埂作工的味道。」我在看了這幅景象時,不禁在腦海中出現這樣的感受。

反觀現今?

拿掉現今加在我們身上的科技與知識,曾幾何時的我們也如這男孩般天真無憂?

先民的自然淳樸對比現今的科技趨勢

現代科技進步今非昔比。不用到數百數千年前,試想五十年前的年輕人,仍在農村內玩弄著蚯蚓,在泥巴中學習成長。如今三年五年網路科技的進步、5G時代的來臨甚至AI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種種科技進步帶給了我們便利、娛樂、享受。象徵現代人更能掌控這些環境,似乎比起原始人更具「智慧」、「文明」。
一但拿掉這些「物質文化」,我們的「精神文化」有進步嗎?還是退步呢?

我們真的比起古人更加善良淳樸,而不血腥殘酷嗎?
我們真的比起古人更懂得珍惜資源而不是貪婪取用嗎?
我們真的比起古人更懂得享受生活與自然的種種,而不是受限於都市叢林的汲汲營營嗎?

我並不是要抵制科技,而是在思考科技與靈性間如何取得平衡?在追求科技要最新最好的標準之下,是不是還有什麼是我們應當思索的呢?

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張圖,讓我頗有感觸。這是一位印度裔的藝術家所做的作品,在底下我有附上出處與作者網頁。
Shift in playing field / Ranganath Krishnamani
女孩不在公園裡盪鞦韆了,而是在手機世界「遊蕩」在美好的圖片裡。男孩玩得不是滾輪胎的遊戲,而是滑著新奇的推播訊息。風箏的把手成了電動遊樂器搖桿。跳格子遊戲跳的是一個又一個App。打彈珠成了時下年輕人愛玩的社群軟體。

讓我想起,現代流行一個詞Phubber 或Phubbing。 是由Phone(手機)+ snub (冷漠)合在一起的新創詞,指現代人專注於手機或3C產品,而疏於人際,形成冷漠的現象。
時常在餐廳內,看著年幼的個體把玩著平板手機,一旁的父母也是低頭看著新奇的影片或追劇,或許對部分家庭而言,這只是短暫「休息一下」。不過又有多少家中就是過著這樣的「科技生活」,家庭成員人手一機,回到家中各自沈溺在科技世界中,而沒有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呢?

當然每個人都有權利擁有自己的時間,不過我認為最好的方式是一天下來能夠有30分鐘到1小時的時間是人與人的相處時間,例如聊天、分享各自所見所聞、一起到公園運動走走,暫時把3C放下,找回人與人相處的感動與溫暖。
考古館建物群中有一處戶外庭園,可於此處休憩談天享受陽光,讓有些沈重的心情獲得喘息的空間。朝氣蓬勃的鵝黃牆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顯得耀眼奪目。不少年輕旅客會在此佇足拍照,一拍成癮。
夫人說要把她拍成九頭身,伊凡盡力了
南科考古館內除了設有常設展外,也時常會舉辦特展。像此次我正好參觀到介紹當地村民協助投入考古工作的特別展覽,得以一窺當時的場景。在冰冷的投影下,是一張張溫暖的笑容與臉眸。
館內亦有專為兒童開設的專區,整體而言是非常具有教育意義,又賞心悅目及舒適的環境,絕對適合闔家到此一走。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 落成: 2018 年 12 月 26 日
地址 台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10號
營業時間 週二到週日 上午09:00至下午5:00
公休日 星期一
收費 全票80元;團體票(20人以上)60元/人;優待票50元(學生證/6-11歲兒童)
免費 65歲以上長者(平日免費/假日半價)、未滿6歲、身心障礙者、持有志願服務榮譽卡者

您可能會感興趣


好的原創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的內容嗎?如果喜歡此篇原創內容,請追蹤分享拍手五下贊助訂閱專輯,以鼓勵更多優質文章的誕生喔!如有任何問題或洽詢,歡迎來信 !Ivan伊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8會員
33內容數
分享伊凡對電影、閱讀、旅遊、學習、生活雜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莊凱仲 Iv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為嘉義人的我,一定要好好介紹嘉義當地的踩點。最近回到嘉義,發現位於嘉義火車站附近有一棟非常古典美,結合現代藝術建築的新景點:嘉義美術館開幕了。 嘉義具得天獨厚的人文發展,有許多日治時期遺留下的文物,不僅風華猶在,更添入現代元素,在舊殼中注入新生命,再度綻放光芒。
身為嘉義人的我,一定要好好介紹嘉義當地的踩點。最近回到嘉義,發現位於嘉義火車站附近有一棟非常古典美,結合現代藝術建築的新景點:嘉義美術館開幕了。 嘉義具得天獨厚的人文發展,有許多日治時期遺留下的文物,不僅風華猶在,更添入現代元素,在舊殼中注入新生命,再度綻放光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南門市場出來,沿著南海路右拐,沒多遠就會來到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南門館。這個地方其實是一個舊工廠,對我來說特別有感觸,因為它曾經是台北市的樟腦工廠。 想想看,在這麼市區的地方居然會有樟腦工廠,這實在讓人感到驚奇。可以想像,當時這個地方是多麼的偏僻和荒涼,才能夠建造這樣一座工
Thumbnail
新市臺南南科考古館的兒童廳結合了歷史知識與互動體驗,是一個絕佳的親子活動場所。兒童廳裡設有多個互動裝置,讓孩子們盡情探索,絕對是個學習與娛樂兼具的好地方。門票價格實惠,而停車也相當方便,非常適合親子到訪。適合6歲以上的孩童。地址:臺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10號。
Thumbnail
隆田考古園區位於台灣南部,是一個保存和展示古代文化遺跡的重要場所。這裡不僅是考古學家的研究基地,更是一個讓公眾了解和體驗歷史的窗口。每當我走進這片古老的土地,仿佛時光倒流,帶我回到了數千年前的古代社會。 這個考古園區覆蓋著廣闊的田野,四周環繞著山巒和河流,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當我第一次踏足這
Thumbnail
科工館是台灣第一座應用科學博物館,以收藏及研究科學文物,展示推動科技教育,占地19公頃之園區綠地,對外開放作為民眾休憩與學習場域。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康樂巨石文化公園位在臺東史前文化博物館和康樂車站之間,充滿巧思的構想,結合史前文化博物館的特色,設有考古沙坑和滑步車、滑板、腳踏車設計的車道,讓孩子盡情體驗遊樂的樂趣。此外,公園內還有成人的健體設施,讓家長與孩子一同享受愜意的時光。
Thumbnail
❗折扣優惠 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門票 📌生命科學廳以大自然的奧祕為總主題,利用13個展示區分別呈現大自然的現象及演化的動態 📌在人類文化廳見識到前人的智慧發明,也能體認到人類文化的變遷歷程 📌地球環境廳包括微觀世界、芸芸眾生、臺灣自然生態及青藏高原遠距天文觀測展示等主題 ⬇️完
Thumbnail
這一日遊台南的行程命名為「博物館之日」。事後再寫遊記時,發現臺南亦有「博物館之都」的雅稱,莫怪我在這個「博物館宇宙」裡感覺飛船引擎跑不太動,準備從一座博物館「量子躍遷」離開時,總有另間博物館的引力牽引著我,變動了我的目的地。台南,是屬於博物館的星辰大海!
Thumbnail
臺灣藝術家康木祥以獨有的「鋼纜藝術」享譽國際,近年作品大多採用汰換之鋼纜進行"廢材再生"創作。風格線條圓融流暢,展現其對生命的熱忱與嚮往。 目前於"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橢圓廣場中央,現正展出作品《安靜Serenity》, 呈現科學與藝術的跨界對話。展期至𝟐𝟎𝟐𝟒.𝟎𝟒.𝟎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南門市場出來,沿著南海路右拐,沒多遠就會來到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南門館。這個地方其實是一個舊工廠,對我來說特別有感觸,因為它曾經是台北市的樟腦工廠。 想想看,在這麼市區的地方居然會有樟腦工廠,這實在讓人感到驚奇。可以想像,當時這個地方是多麼的偏僻和荒涼,才能夠建造這樣一座工
Thumbnail
新市臺南南科考古館的兒童廳結合了歷史知識與互動體驗,是一個絕佳的親子活動場所。兒童廳裡設有多個互動裝置,讓孩子們盡情探索,絕對是個學習與娛樂兼具的好地方。門票價格實惠,而停車也相當方便,非常適合親子到訪。適合6歲以上的孩童。地址:臺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10號。
Thumbnail
隆田考古園區位於台灣南部,是一個保存和展示古代文化遺跡的重要場所。這裡不僅是考古學家的研究基地,更是一個讓公眾了解和體驗歷史的窗口。每當我走進這片古老的土地,仿佛時光倒流,帶我回到了數千年前的古代社會。 這個考古園區覆蓋著廣闊的田野,四周環繞著山巒和河流,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當我第一次踏足這
Thumbnail
科工館是台灣第一座應用科學博物館,以收藏及研究科學文物,展示推動科技教育,占地19公頃之園區綠地,對外開放作為民眾休憩與學習場域。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康樂巨石文化公園位在臺東史前文化博物館和康樂車站之間,充滿巧思的構想,結合史前文化博物館的特色,設有考古沙坑和滑步車、滑板、腳踏車設計的車道,讓孩子盡情體驗遊樂的樂趣。此外,公園內還有成人的健體設施,讓家長與孩子一同享受愜意的時光。
Thumbnail
❗折扣優惠 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門票 📌生命科學廳以大自然的奧祕為總主題,利用13個展示區分別呈現大自然的現象及演化的動態 📌在人類文化廳見識到前人的智慧發明,也能體認到人類文化的變遷歷程 📌地球環境廳包括微觀世界、芸芸眾生、臺灣自然生態及青藏高原遠距天文觀測展示等主題 ⬇️完
Thumbnail
這一日遊台南的行程命名為「博物館之日」。事後再寫遊記時,發現臺南亦有「博物館之都」的雅稱,莫怪我在這個「博物館宇宙」裡感覺飛船引擎跑不太動,準備從一座博物館「量子躍遷」離開時,總有另間博物館的引力牽引著我,變動了我的目的地。台南,是屬於博物館的星辰大海!
Thumbnail
臺灣藝術家康木祥以獨有的「鋼纜藝術」享譽國際,近年作品大多採用汰換之鋼纜進行"廢材再生"創作。風格線條圓融流暢,展現其對生命的熱忱與嚮往。 目前於"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橢圓廣場中央,現正展出作品《安靜Serenity》, 呈現科學與藝術的跨界對話。展期至𝟐𝟎𝟐𝟒.𝟎𝟒.𝟎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