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1/2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江/雲・之 /間》 賴聲川乘載桃花源 40 年能量的生命樂章

2021 年【表演工作坊】舞台劇大作觀影心得
《江/雲・之 /間》宣傳海報,出自【表演工作坊】官方臉書
《江/雲・之 /間》宣傳海報,出自【表演工作坊】官方臉書
上週末看完【表演工作坊】2021 年的年度大作《江/雲・之 /間》,滿滿的感動,身為承接經典《暗戀桃花源》的續篇作品,《江/雲・之 /間》用 3 個小時補足了當年亂世戀人未竟之憾的留白,導演兼編劇的賴聲川用層層文字堆疊出濃度、搭配莊生曉夢般的場景進行思辨,由吟遊詩人譜出餘音繞樑的音符,演奏一場橫跨 40 年的生命樂章。

以下心得可能有劇情雷,請小心服用。

詩詞般的對白
記憶是個盒子,不要輕易打開,勿擾亂裡面發光的灰燼。
這是《江/雲・之 /間》的開場白,看似初淺的文字,隨著劇情推移逐漸加深濃度,句尾再次出現,打開觀眾眼淚噴發的開關。
劇情開始於男主角江濱柳與女主角雲之凡交互說出詩般的口白,看似對話,又像各自的生命闡述,當觀眾還在咀嚼文字,張震蕭艾飾演的男女主角已默默就定位,唸起他們分離後的第一封信。接著我們從一封封魚雁往來,慢慢拼湊出當年國共內戰小老百姓顛沛流離的艱困,隨著時間推移,簡單的生活報告也沈重起來,雲之凡說出的「我們這一代有太多的可惜和要不然」,算是為上半場一段段令人鼻酸的時代悲劇做了小結。
如果說上半場的書信著重在描述兩人分離後的生活瑣事,下半場的劇情倒是充滿了男女主角經歷大風大浪後的人生體悟。我們看到雲之凡在台灣安定下來後慢慢找回生活的簡單快樂,她說道:「命運是客觀的 ,幸福是主觀的」,對比在一的切一切發生前,她對社會對國家有這麼多的期許,或許她是不得不誠服了這個無奈的大時代給她的命運。
相較之下,江濱柳屢屢發出被困在過去的痛苦吶喊,但在最後他倒為自己下了一個註解:「想想自己真是個大笨蛋,為了一個回憶,錯過了一切,還是我的人生比誰都富裕,因為我是這麼濃郁的活過」。是呀,誰能指責他浪費了這麼多年的時光,只為追逐那回憶中綁著兩條長辮子的心上人,他心中的情感可是比誰都充沛。
不少文宣都提到導演邀請曾分別演出 1986 年跟1991 年版《暗戀桃花源》的丁乃箏林青霞,提筆寫下兩位主角不同時期的情書 ,首演當天,林青霞投書的文章裡節錄了她以雲之凡身份寫下的信,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這裡

夢境般的舞台
甫看到《江/雲・之 /間》有如玩具屋般的舞台就深深打動我的心,由兩度入圍美國東尼獎舞台設計類 (Best Scenic Design in a Play) 的設計師 Daniel Ostling 一手打造,場景的切換馬上讓我聯想到 2018 年看的韓國音樂劇《光的來信》,該劇一樣由戀人的書信推展劇情,並巧妙地透過佈景上光影的變化,營造一股夢境般的氛圍。
《江/雲・之 /間》的舞台上大大小小的「記憶盒」不時亮起,帶出江濱柳跟雲之凡 40 年的點點滴滴,出自【表演工作坊】
《江/雲・之 /間》透過 Daniel 口中的「記憶盒」舞台,讓觀眾跟著男女主角一路從昆明、上海、泰國、基隆 ,漂泊到了台北,每一次「記憶盒」被點亮,都是驚喜,不論是悲是喜,又有一個回憶被觸動了。
「記憶盒」再以台北為據點 ,從 20 年前「叫『天母』的鄉下地方」,帶我們走過求神求心安的「霞海城隍廟」、大稻埕的約會聖地「波麗路西餐廳」、有名人駐唱的「艾迪亞餐廳」,最後到多年前《暗戀桃花源》的那一幕高潮 ,隔了 40 年的醫院重逢……
江濱柳跟雲之凡的生活軌跡在台北逐漸拉近,好幾場戲都覺得這對苦命鴛鴦幾乎要相見了;在陽明山賞花的那一幕,夢幻到不像真的,舞台上方大片灑下的櫻花,似乎呼應著前作《暗戀桃花源》的靈感來源 ,陶淵明《桃花源記》寫著:「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雲之凡的身影在花海中模糊了,江濱柳也只能擦身而過。
《江/雲・之 /間》江濱柳跟雲之凡不約而同上山賞花,畫面美的如夢境般不真實,出自【表演工作坊】
Daniel Ostling 的經歷很有意思,他在 2019 年就曾受邀為台大戲劇系做過一次客座教授,兩廳院有一篇他創作《江/雲・之 /間》的訪談在這裡

思情綿綿的音樂
需先坦承,在觀賞《江/雲・之 /間》前,我從沒聽過胡德夫的作品,第一次聽到自彈自場的〈太平洋的風〉跟〈最最遙遠的路〉,覺得好美,悠悠歌聲像從遠方傳來 ,讓我想到法語音樂劇《鐘樓怪人》(“Notre-Dame de Paris”) 裡面的吟遊詩人 Gringoire ,雖然不時穿插胡德夫和助理的對話有點出戲,但思情綿綿的民歌卻又應景極了。
而那對三度粉墨登場的郵差二人組,伴著輕鬆音樂跳起雙人舞,一面揮灑著大把的信件或許有些唐突,但若以還原《暗戀桃花源》悲喜交錯的元素這點來看,似乎也算安排巧秒。
《江/雲・之 /間》劇中不時穿插胡德夫的自彈自唱,更添幾分意境 ,出自【表演工作坊】

優秀的雙主線演員
這幾年開始看起台灣的舞台劇,近期除了故事工廠劇場版《我們與惡的距離》,讓我最感動的就是《江/雲・之 /間》了,張震和蕭艾對角色掌握深刻,倒數幾幕醫院的一場戲,真的把觀眾帶回了當年《暗戀桃花源》的病房:江濱柳和他珍藏多年的圍巾、忍住情緒深怕潰堤的雲之凡,還有始終被隔絕在外的江妻美如,「暗戀」的三角重合了,一切的無奈隨著 3 小時的劇情推移,醞釀出更濃郁的情感,導演賴聲川高明地安排了最後雲之凡在江濱柳墓前唸信的情節,讓雲放下了,也讓觀眾放下了。
《江/雲・之 /間》下半場最重要的一場戲 ,完美重現了《暗戀桃花源》裡江濱柳跟雲之凡在醫院的感人重逢,出自【表演工作坊】
在醫院這場戲後,很突然地蹦出個大聲嚷嚷的導演,觀眾的情緒一下子被拉回,發現看了場戲中戲,沒看過《暗戀桃花源》的一些觀眾不免抱怨,但相信也有粉絲跟我一樣會心一笑,這又是賴聲川擅長的時空錯置戲法。
最後想説說關於演員安排的有趣發現,由於開演前的宣傳多半是以張震和蕭艾為主,我並未注意到其實這齣戲會有兩組演員分別飾演江濱柳跟雲之凡。戲的開頭由張震和蕭艾坐在舞台兩側,分別唸出一封封情書,似乎沒什麼問題 ,接著另一組江雲劉美鈺呂名堯上場,開始在「記憶盒」間穿梭,全劇兩組人馬不時交換;中場休息時,我與友人們交換心得,驀然發現,我們對演員的角色定位截然不同!
在我的眼中,打從張震和蕭艾唸信開始,因為說出江濱柳跟雲之凡的台詞,就是「真實的」江濱柳跟雲之凡,而劉美鈺和呂名堯是呈現信中故事的演員;而張震和蕭艾離開寫信書桌時的演出,則反映這對戀人當時的心聲,張震和蕭艾始終是主要的敘事者。然而友人們似乎都覺得兩組演員單純會因應當下的走位需要,交替演出敘事者 vs. 回憶中的主角,沒有規則可循。
沒想到同樣一齣戲,竟會有這麼不同的解讀,我在下半場也一時對兩組演員的角色模糊起來,但我隱約還是覺得自己一開始的想法是沒錯的,導演賴聲川總不會大手筆找來張震和蕭艾,卻讓他們跟年輕演員一樣戲份吧?只能等《江/雲・之 /間》累積更多演出,希望有新的分享可以解答我的疑惑。

結語
這些年 ,你有沒有想過我?
張震病床前奮力的問句,很是鼻酸,我忍不住在心裡為雲之凡吶喊:「怎麼可能沒有呢?!」《江/雲・之 /間》在這麼多年後填補《暗戀桃花源》中令人掛念的戀人故事,我一方面覺得滿足,一方面又覺得好遺憾;就像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發現原來有這麼多的擦身而過,以為的兩岸遠距其實只差一個小小的台北,以為的堅持因為一句「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要老了」只能放下。人生走一回,是要追求「濃郁的活過」,抑或「主觀的幸福」? 也許等我走過下一個 40 年 ,就能好好回答這個問題了…吧?
後記, 感動滿滿的生出這篇不專業舞台劇心得文,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文章底下拍手讓我知道,如果你對《江/雲・之 /間》也有些想法或是同樣是藝文表演愛好者,也歡迎在底下留言跟我分享,謝謝。我的其他藝文表演心得也可以在這裡找到。
另外,如果你是 Liker 一員也別忘了在下面幫我按讚 5 下!免費註冊成為 Liker 的連結在這裡,加入後可以隨時支持喜歡的創作者,多多益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