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以道家之眼談義大利經典電影「郵差」
方格精選

道可道、非常道|以道家之眼談義大利經典電影「郵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於不曾寫過詩的人而言,「詩」顯然是神秘的,即使不知道詩後的故事或用意,但人生中的許多時刻,總會遇到一些能夠打動內心深處的「譬喻」或「隱喻」而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義大利電影郵差(IL POSTINO)說的正是這樣一個故事。

智利詩人外交家聶魯達((Pablo Neruda)在西元1952年因為共產思想被母國放逐,暫時居住於義大利南部的一座小島上,為了將來自世界各地的書迷寄來的信件交到聶魯達的手上,勉強能夠識字的青年馬里奧得到了島上的郵差工作。

全片也就以名詩人聶魯達和青年馬里奧之間的互動為主軸開展了劇情。

馬里奧和聶魯達

馬里奧和聶魯達

1994年出品的郵差算是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名列為美國影史上十大賣座外語片,當年橫掃全球逾二十項大獎,在影史上的成就早已獲得肯定。但是從海報上看來,當年這部片在美國上映時被歸為喜劇海報,在今年(2021)時卻成為發人深思的劇情片海報,似乎也隱隱說明了「道可道、非常道」、「禍福相倚」的老子人生哲學。

郵差海報(昔與今)

郵差海報(昔與今)

另一方面,看過「郵差」的觀眾當可同意,雖然這部片的片尾令人不勝唏噓,但過程其實有喜有悲,有希望有失望,絕不是屬於「一路哭到掛」的悲劇,只是舊片新映,撫今追昔,許多見證過1994年歷史情境的觀眾,對照2021年今日的歷史難免會有所感慨:「為何當年的美國片商會將這部片子歸為『喜劇』片行銷,這樣的操作反應了什麼樣的社會背境?」

我們或許可以由這部電影的拍攝背景來探索。據說,這部電影是義大利演員馬西莫特羅(Massimo Troisi)讀過智利作家安東尼奧斯卡爾美達(Antonio Skarmeta)的小說後,起意該改編的,而且莫特羅也因為這部片的拍攝延誤赴美就醫,在影片殺青後不久去世,沒有機會看到這部片風光得獎的場景。

因此,拋開美國片商的行銷手法,也許我們該問「當年的馬西莫特羅(Massimo Troisi) 到底受到什麼樣的感召所以起意想要拍這部片?」

對於,義大利的文青讀者,答案可能在義大利的文學作品之中(相關文章:郵差影評。詩的感召),不過,對於在華夏文化中長大的讀者,從以「老子」為宗師的道家哲學之眼來看待,或許也相當適宜。

raw-image

郵差不是一部政治片,片中男主角一開始顯然對美國生活非常嚮往,可是對於家鄉的政治情況顯然不滿,所以他因為從詩中感悟到美,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家鄉事物人情,也找到了愛情與家庭,但他卻因為想要進一步改變義大利的政治運作,所以最後失去了生命。

也許,馬西莫特羅透過這部片子想請觀眾思考的是 : 也許,二次戰後自由世界曾經因為逃過共產主義而慶幸,但「選舉主義」發展過了頭,會不會讓人民反而覺得「共產黨才是愛人民的」呢?


至於,為什麼當年美國人會將其視為喜劇片,或許該由世界的政治人物都好好想想答案。







avatar-img
蓮子水共同體的沙龍
55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雖然佛羅倫斯在十四、十五世紀時是歐洲的人文藝術重心,但是其在中世紀盛期的社會發展並不穩定。到底,佛羅倫斯的盛期是如何出現的呢?本文試從其政治體制出發做一探討。
文藝復興之前的一段時間北義大利其實已開始興起城邦文化,如果參照這段期間的歐洲史,我們可以發現這正是羅馬教皇與神聖羅馬帝國互相角力的階段,而這對北義大利的計算文化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一起來探討把!
雖然梅第奇家族經常被視為佛羅倫斯得以興起的關鍵,但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免要問:佛羅倫斯又是如何在北義大利諸邦中脫穎而出,成為文藝復興的源頭呢?
雖然佛羅倫斯在十四、十五世紀時是歐洲的人文藝術重心,但是其在中世紀盛期的社會發展並不穩定。到底,佛羅倫斯的盛期是如何出現的呢?本文試從其政治體制出發做一探討。
文藝復興之前的一段時間北義大利其實已開始興起城邦文化,如果參照這段期間的歐洲史,我們可以發現這正是羅馬教皇與神聖羅馬帝國互相角力的階段,而這對北義大利的計算文化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一起來探討把!
雖然梅第奇家族經常被視為佛羅倫斯得以興起的關鍵,但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免要問:佛羅倫斯又是如何在北義大利諸邦中脫穎而出,成為文藝復興的源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