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桌角戲說

桌角戲,全名「桌上角色扮演遊戲」,英文為「Tabletop Roleplay Game」;撇開漫長的發展淵源,最早的TRPG誕生於1974年,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龍與地下城》。借用遊戲設計師John Wick的話來說,早期的桌角戲不過是「為棋盤上的城堡賦予動機」而已。從後人的角度來看,就像是由真人來主持電腦上的角色扮演遊戲。
隨著遊戲發展,TRPG也漸趨多變,不再只是有角色動機的象棋。終於在1991年,白狼公司推出了《吸血鬼:千年避世》(Vampire: the Masquerade),並提出「敘事遊戲」(Storytelling Game)的概念,將TRPG的重點從戰術和決策,轉向故事與戲劇性,日後文章中談的桌角戲也會以此類型為主。
《吸血鬼:千年避世》改變了TRPG,乃至於流行文化的生態, 甚至有過「慘遭好萊塢抄襲」的成就。
《吸血鬼:千年避世》改變了TRPG,乃至於流行文化的生態, 甚至有過「慘遭好萊塢抄襲」的成就。
或許你曾參加過桌角戲,或許你是傳統TRPG的玩家,或許你只是從YouTube上的影片(或是VTuber節目)上看過遊戲紀錄,又或許你只是第一次聽說。所以本文將會介紹桌角戲的基本概念。
就像一般的戲劇,桌角戲也有角色,這些角色通常是由玩家自行創造,而且都是戲中的主要角色。和一般戲劇不同的是,桌角戲沒有完整的劇本,而是由其中一名玩家擔任說書人(Storyteller),安排各種情境和挑戰,以及扮演配角與龍套。在每個場景中,玩家需要為自己的角色做出決定:當說書人派出那手腕長著鐵鉤的瘦長男人,你會戰鬥還是逃跑?這將決定故事的發展。
當玩家做出決定,進一步的角色細節就會派上用場。每個玩家都會有一份角色卡(character sheet),紀錄著創造角色時決定的各種能力,以及演出時的細節設定。能力會影響角色的行動是否成功(通常是用擲骰或抽牌),設定則會決定角色在畫面中的用詞、姿態、習癖等一舉一動。最後,說書人會根據玩家的表演,讓情境或配角做出回應,繼續推動故事。
根據背景的不同,桌角戲的故事也許會發生在異世界王國、衣香鬢影的宮廷,或是稍微扭曲過的日常生活之中;故事也許會像《性愛自修室》般青澀、《笑傲江湖》般無常,或是《紙牌屋》般殘酷。每次聚會通常會在四到六小時內將故事進展到一個段落,俗稱一次跑團。和戲劇一樣,每次跑團都會有祕密遭到揭發、有關係遭受考驗,或是有人的鮮血四處飛濺。
以上便是桌角戲的進行方式。當然這只是大致的狀況,有些桌角戲裡沒有說書人,有些扮演的是群體而非個人,也有些並不希望玩家太早做好詳細設定。不過無論有什麼變化,桌角戲都是一場戲劇,而戲劇的樂趣往往在於看著喜歡的角色走入谷底,期待著他是會翻轉局勢,還是被深淵吞噬。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