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7/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台股盤中解盤的節目有感

2021年7月5日大盤一度來到創新高的17942
2021年7月5日大盤一度來到創新高的17942
因為疫情居家辦公的緣故,所以在中午休息時間可以從電視收看解盤節目,一邊看著大盤走勢,一邊聽者財經專家即時解盤。這是之前沒有的體驗,因為之前都是看理財達人秀等線上影片,並非即時解盤,而且有時播出後隔天就拉漲停,可見有許多人參考了專家推薦的觀察個股。
而盤中解盤,則考驗著專家的分析能力。如果看好的個股一路下跌怎麼辦?這不是很落漆嗎?投資人都喜歡那種可以神準預測的專家,最好是看好哪一檔,哪一檔就上漲。這樣只要跟著專家買就對了,還現買現賺,得來全不費功夫。那麼,財經專家所看好的個股,為何可以上漲,甚至是達到即時漲停的神效?一推薦不久就真的漲停了,有沒有這麼神?這樣看來,好像之前所架構的買股策略都被推翻了?只要跟著買進就行?
是不是可以說,看盤的方向不同,看的是個股股價有沒有即時的漲勢?從營收業績的角度來看,股價應該跟EPS是成正相關,只要EPS越高,股價就應該跟著上漲才是。所以可以篩選出,有些個股的股價是被低估的。例如同族群A股的股價是每股200元,第一季的EPS是5元。B股的股價是每股100元,第一季的EPS是8元。專家會認為,與其買入A股,倒不如買股價被低估的B股。因為後者有上漲到200元的潛力;而前者則有被修正到100元的風險。換言之,買入A股就是追高了,應該逢低買入B股才是。
逢低買進,這樣的建議看來沒什麼問題。財經專家在盤中挑選出幾檔個股,兩兩作比較,可以讓投資人看出高低,列入買進的觀察清單中。但持續幾日看下來,也可隱隱發現,無論財經專家的出發點是什麼,總是有意無意的固定介紹幾檔熱門的個股。當然可以解讀為,就是這幾檔火熱到不行,再不上車就來不及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專家推薦的這幾檔個股就真的那麼好嗎?都被低估了而外資或投信等主力都看不到?還是主力才剛開始買進就說是陸續看好?到底是基於業績太好而股價被低估而介紹呢?還是因為專家已經上車了所以在拉抬股價?無論其目的是什麼,月光還是認為這些專家的盤中即時分析,自有一番道理可以參考。
沒錯,專家的影響力可以帶動許多投資人一起進場購買,但能夠因此左右股價到什麼程度?比外資或投信的影響力還要大嗎?這是值得去思考的點。因為專家已上車所以大力推薦散戶投資人去買,想要賺更多,這樣的機率有多高呢?月光認為,如果專家僅是想要拉高價格而大賺一筆,應該存活不了多久。因為散戶被倒貨幾次,也會互相通報後學乖的,不再輕易的跟單。
月光覺得,在盤中同時接收不同專家的意見,然後要馬上做出賣或賣的判斷,這可真是不容易。但可用來加快自己的思考速度,就像是對於個股的快速掃描一樣,馬上就可以判斷出個股的強弱。而對於專家推薦的幾檔個股,剛好也可以熟悉一下短線的作法,畢竟這樣的看盤模式也存在已久,也有人因此而獲利,值得納入參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