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愈晚退休壽命愈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個調查的結論很清楚,愈早退休活愈久,超過五十五歲,每晚一年退休就少活兩年
曾經有個研究,調查了美國大型企業的員工退休年齡與壽命的關連性,發現六十五歲屆齡退休的員工,平均壽命不到六十七歲,也就是退休後平均只再活十八個月。
若是提前在五十五歲退休,平均壽命是八十三歲,也就是退休後再活二十八年,如果再早一些,五十歲就退休,那平均壽命是八十六歲,也就是退休後再活三十六年。
這個調查的結論很清楚,愈早退休活愈久,超過五十五歲,每晚一年退休就少活兩年!
這則報導在網路上流傳,但是我找不到詳細出處與調查的樣本數,不知道是不是假新聞,因為結論實在太誇張了,也應該不符合台灣普遍的現況,不過之所以會引起廣泛流傳,也透露了人們內心的憂慮,如果所做的工作始終太忙壓力太大,若撐到屆齡才退休,會不會到時候已把身體搞壞,剩下的日子只能跑醫院治病?
不過事情也可能朝向不同方向發展,如果太早退休,退休之後又找不到什麼讓自己有動力有熱情可以投入的事情,然後生活作息混亂,喪失有意義的人際互動,反而會陷入活不好又死不掉的困境。
也許裡想的情況是不斷省視與盤點自己的情況,除了工作與身體狀態之外,也要以百年人生多段生涯的目標來想像,主動轉換而不是被逼迫離開自己熟悉的戰場,因為因應變化需要預先作準備,也要有調適的能力,若我們擁有自己主動的操控權,這對身心健康是一大助力。
退休的準備.
在一九八0年前出生的人,大概都習慣有一個正職工作,不管是不是換過不同公司或轉換不同的產業,大部人都有機會從某個機構中退休,因此面對退休前內心的惶恐與準備,也是進入中年後期的人生課題。
那時候可以申請退休,或一定被迫得退休絕對是能夠預期的,因此可以提前規劃,以便無縫接軌到退休後的另一個新人生階段。
不要天真地聽同事部屬或長輩稱讚你是組織裡不可或缺的人才,通常那只是好聽的話,事實上是你離開後組織仍然會運作正常,有你存在跟沒有你存在其實是沒有任何差別的,這個體認是退休後的第一大失落。
因此,退休的第一個心理準備是你一定會離開這個可能是你奉獻了大半生,有許多引以為豪的成就的公司,轉換生涯是必然的,除非你是企業的創辦人,但是殘酷的現實是,即便是創辦人也必須交給接班人。
趨勢科技的創辦人張明正把他負責人的職位交班給他的小姨子時,是在日本跟經銷商開會時宣布的,當他宣布完下台,數十位跟他合作了幾十年的老朋友立刻爭先恐後的排隊等著跟新的總經理換名片,把他一個人晾在旁邊,居然沒有一個人理他。張明正回憶當時的心情,雖然退休是他期待多年並且已做好新的人生規劃,但是在那一剎那,內心還是很失落的。
的確,不管是不是大權在握的負責人或高階主管,任何一個職業與最基層職位,都有他個人必須負責的工作,也就是屬於他掌握的權力,我們已經很習慣這種權力或從職位而來的頭銜時,當我們離開公司,往往我們也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退休的第二大失落是因為我們沒有了名片與頭銜,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跟新朋友介紹自己,換句話說,我們必須重新定義自己是誰。
因此就要在失去名片之前,先練習遇到新朋友時不要急著掏出名片,換句話說,要克制自己遞名片的衝動,嘗試看著對方眼睛跟他打招呼,不談自己公司看是不是能夠在短短一兩分鐘之內跟對方產生連結,讓對方印象深刻並且記得你。
老實說,這很不容易,因此要在退休前就開始準備。假設你到一家小酒吧喝酒,左邊坐著一個泥水師傅,右邊是一位沒上班在家啃老的年輕人,你是不是能夠跟他們聊得很愉快,引起他們對你這個人的興趣?換句話說,我們平常的人際往來是基於我在某個公司上班,還是對什麼有興趣,我有什麼專長來當作自己在社會存在的憑藉?
退休的第三個失落是以前上班時很忙,雖然我們嘴巴會抱怨,但是忙其實也彰顯了自己存在的價值,當退休後,所有的時間都是自己的,可以睡到自然醒,雖然我們會說好開心喔,自由了,不必看人臉色,但是當無事一身輕久了之後,難免會懷疑自己生命的意義何在?
因此,一定要提醒自己,退休前的生活作息必須一致,已經找到足以取代原本工作時類似作息的例行活動,不管是參加社團當志工,重拾過往興趣與才藝,甚至找到兼職的工作,總之,一定要有事情做,維持退休前一貫而類似的時間安排。
而且這些事情不能等到退休之後才開始找,因為即便參加的社團只是樂齡退休族的聯誼活動,要融入新的人際關係是需要時間的,如果不提早「適應」,是會挫折的。退休前一邊忙碌的工作,一邊撥出空檔時間參與,內心因為不急,而且還有職場上所帶來的自信或光環,在充裕的心境或時間下得以慢慢融入新團體。否則以為退休有很多時間可以經營人際關係,到了新團體因為與原本的期待有落差甚至挫折而退縮,這種情況很常見。不要以為這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有非常高百分比的人,尤其男人,在退休後變成足不出戶的孤獨老人。
這些人並不見得是不喜歡人或人緣不好的人,往往他們在公司也都還算是很正常的人,只是上班時如果你所有與人的互動都是跟工作有關,不管是同事,客戶或上下游廠商,這些關係會在你退休之後全部失去連結。不是別人翻臉無情,而是只有你退休,你有時間,其他人還在為工作為業績而忙得焦頭爛額,沒有空理你這個跟業務無關的人也是人之常情。
因為退休的最大失落,或許就是這種人情冷暖所帶來的滄桑感。要記住,公司不是記憶人類情感的地方,公司唯一的使命與功能,就是賺錢。你一離職,新的人遞補,單位裡的人來來去去,誰能記得以前的人做過什麼呢?
我們要知道,保留人類情感與記憶的地方是家庭裡的家人,親朋好友以及社團裡有共同興趣或志同道合為公益而付出的伙伴。因此,只有在退休前就花時間在這些地方,才能累積並擁有許多共同記憶。
因此,工作再忙碌也要留下時間為退休預作準備,退休後也不能無所事事而要保持積極動力,清華大學校長劉炯朗退休之後主持廣播節目、出書、演講、創業,生活得更緊湊而多采多姿。
他就主張,我們平常說的「退休」與「進修」,應該改成「進休」與「退修」,也就是進中有修,退中有修。通常我們為了進步需要去修,也就是努力的學習和練習,因此為了工作與賺錢,我們不斷的進修,但是在進之中,要記得休息,保持生活的平衡與整個生命的圓滿;相反的,當離開賺錢職場退休下來,生活步調變得緩慢之後,仍要保持積極的態度去學習,也就是退修。
而且我們在「進中有休」,「退中有修」時,才能很順暢地融入這個既長壽卻又變化快速的時代,活出多重的人生。離開正職的工作,轉換兼職有薪水的工作,或利用自己的專業與經驗擔任顧問性質的職務,或者重拾自己荒廢多時的興趣,當然,更好的是從不間斷的社會參與中找到自己生命真正的職志,完成自己的生命意義與價值,我相信都要從「進中有休」「退中有修」開始。
其實,我覺得面對退休前的心裡惶恐,最重要的就是把退休這個觀念忘掉,因為人生可以有很多組合,生命階段不斷在轉換,直到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前,都應該沒有所謂退休這樣的心態,但是內心也要不斷的準備,這就是我一貫主張的「退休進行式」,永遠在準備與進行中,但是也永遠不該有真正的退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派對總是會結束」,2014年起這批年輕人在進入職場後,經濟成長已放緩到年成長百分之六,百分之七左右,加上房價、物價高漲就業又困難,不婚不生不買似乎也是無奈下的選擇,這跟台灣稱現今年輕人為「崩世代」所面對的困境是一樣的。 幾十年來,每一、二年,中國就會出現某個爆紅的現象,或許因為人口眾多,這些現象也會
盼望林志杰的心願能成真:「希望透過這部改編自真實經驗的戲劇,可以讓想成立家庭的同志者看到家庭的更多樣貌;也希望非同志家庭能看到同志家庭的存在,下次在路上遇到,也能有更多寬待和包容。」 今年(2021)四十七歲的林志杰是第一屆酷兒影展策展人,杰德創意影音創辦人,但是在返台創業之前是在美國當律師。  他
 五月中旬半封城至今,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像我一樣,儘量降低人與人的連結,從學生上課到上班族上班,能夠的話也都改成遠距線上的互動,我們家在這段時間也養成新習慣,在約好的午餐晚餐時間,散居四處的親戚家人就一起視訊共餐,相當有趣的,雖然平常大家或許會偶爾碰面,但是避疫居家時間,似乎反而有了更多的互動。  網
 新冠肺炎改變了世界,相信在疫情獲得控制或疫情結束之後,很多事是「再也回不去了」,日本有個新名詞產生,以新常態現身的「三無世代」正式揭開序幕。  這是日本的企管顧問遠滕功提出的新名詞,指的是「無移動、無需求、無雇用」的社會新現象。  日本的企業素來有加班過勞及官僚僵化等等的文化,在這疫情下被迫改變,
 多年前不知在哪裡看到一個報導,精神疲憊困頓甚至有點沮喪時,要提振精神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以前看過且喜歡的影片,不管電影或影集都行,但必須是要看過的,即使是同一個影集或同一個電影系列,但只要是新的,沒看過的,就沒這種有效果。  這個研究看似突兀,但是我還蠻認同的,因為在看到這則報導之前,長年來我就是用這
 人體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關卡,擔任巡邏警察任務的「天然殺手細胞」,Nature kill cell 簡寫成NK細胞,除了多接近大自然可以增加數量與活性之外,哈哈大笑也可以增加NK細胞的活性。  高柳和江是日本小兒外科醫師,在近二十年前組織了「笑的療癒師認定委員會」,培訓「笑的療癒師」,主張一天至少要笑
派對總是會結束」,2014年起這批年輕人在進入職場後,經濟成長已放緩到年成長百分之六,百分之七左右,加上房價、物價高漲就業又困難,不婚不生不買似乎也是無奈下的選擇,這跟台灣稱現今年輕人為「崩世代」所面對的困境是一樣的。 幾十年來,每一、二年,中國就會出現某個爆紅的現象,或許因為人口眾多,這些現象也會
盼望林志杰的心願能成真:「希望透過這部改編自真實經驗的戲劇,可以讓想成立家庭的同志者看到家庭的更多樣貌;也希望非同志家庭能看到同志家庭的存在,下次在路上遇到,也能有更多寬待和包容。」 今年(2021)四十七歲的林志杰是第一屆酷兒影展策展人,杰德創意影音創辦人,但是在返台創業之前是在美國當律師。  他
 五月中旬半封城至今,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像我一樣,儘量降低人與人的連結,從學生上課到上班族上班,能夠的話也都改成遠距線上的互動,我們家在這段時間也養成新習慣,在約好的午餐晚餐時間,散居四處的親戚家人就一起視訊共餐,相當有趣的,雖然平常大家或許會偶爾碰面,但是避疫居家時間,似乎反而有了更多的互動。  網
 新冠肺炎改變了世界,相信在疫情獲得控制或疫情結束之後,很多事是「再也回不去了」,日本有個新名詞產生,以新常態現身的「三無世代」正式揭開序幕。  這是日本的企管顧問遠滕功提出的新名詞,指的是「無移動、無需求、無雇用」的社會新現象。  日本的企業素來有加班過勞及官僚僵化等等的文化,在這疫情下被迫改變,
 多年前不知在哪裡看到一個報導,精神疲憊困頓甚至有點沮喪時,要提振精神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以前看過且喜歡的影片,不管電影或影集都行,但必須是要看過的,即使是同一個影集或同一個電影系列,但只要是新的,沒看過的,就沒這種有效果。  這個研究看似突兀,但是我還蠻認同的,因為在看到這則報導之前,長年來我就是用這
 人體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關卡,擔任巡邏警察任務的「天然殺手細胞」,Nature kill cell 簡寫成NK細胞,除了多接近大自然可以增加數量與活性之外,哈哈大笑也可以增加NK細胞的活性。  高柳和江是日本小兒外科醫師,在近二十年前組織了「笑的療癒師認定委員會」,培訓「笑的療癒師」,主張一天至少要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低通膨環境將一去不復返的年代,要為退休理財做準備,需要哪些新的思維和方向? 回想我20幾歲才剛入社會當時,也才工作了幾個月的時間,在充滿壓力極想逃脫現實的當下,也曾幻想提早退休過著自在的生活,並立即進行退休金目標的試算。把Excel攤開來計算後,我猶記得當下算出來的數
Thumbnail
我們要來聊聊一個讓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話題——財務自由。想像一下,如果你可以隨時決定自己的退休時間,不受任何束縛,那該有多好?本篇文章介紹了中年生涯轉換及退休規劃的重要性,並介紹了一本名為「安可職涯」的書籍,以及相關的共讀活動。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假如你徹底的掌握了開源與節流,而累積到了退休需要的錢,例如:1500萬,那麼你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樣子呢?現在風行的提早退休,是在60歲之前就退休了,那退休生活呢?   一般的上班族想到的,就是旅遊,做自己想做的事,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但是這樣的日子能持續多久而不會讓你覺得無聊?所以你必須要找到該
Thumbnail
退休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本文探討瞭如何評估自己是否適合退休,以及如何規劃退休生活,避免身體健康和精神狀態的快速萎縮。
Thumbnail
近年受到少子化趨勢的影響,未來退休年齡很有可能往後延,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一間企業的平均存續時間也遠低於我們能工作的時間,想在一間公司待到退休十分困難,除非,這間公司是你自己擁有的公司,或是用經營公司的態度看待你的工作。
Thumbnail
迎接第二次黃金青春的人生提案~江育誠 作者調查五十歲以上的台灣民眾,有近四成尚未開始規劃退休生活,驟然脫離職場,生活失去重心,生命也會漸漸失去活力,自然容易出現所謂退休症候群,甚至憂鬱症上身。 退休之前,我們靠職業維生,退休之後,必須靠興趣維生,就是作者的體悟。 退休是人生下半場
隨著台灣醫療進步,年均壽命逐漸延長,現在每個人幾乎都快變成古代帝王,八、九十歲才壽終正寢,然而現在法定退休年齡是六十五歲,那退休後還有二十年,那該怎麼辦?
「退休」對我來說還有二十五到三十年才摸到的議題,然而我工作的場所,曾經是一個平均年齡五十五歲(我進公司的那一年),而我又正不巧遇到老廠,裡面的同事等同你父親的年齡,只是受到無限的壓榨而已,你試想你五十五歲遇到二十五歲新進的小毛頭你會如何?好的輪不到你,而且又是全男性的場所,為了「考績」可說是...
10年前我發現自己的工作壽命平均四年就陣亡, 細究原因, 是因為第一年主管對我還不熟悉。 第二年, 已經知道此人很好用, 而且簡直驚為天人, 如獲至寶。 第三年, 則是工作量呈現飽和狀態。 第四年, 就是爆發期, 忍無可忍之下, 就只能打包走人。 當時的我, 已經40好幾, 想想再這樣下去, 我到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低通膨環境將一去不復返的年代,要為退休理財做準備,需要哪些新的思維和方向? 回想我20幾歲才剛入社會當時,也才工作了幾個月的時間,在充滿壓力極想逃脫現實的當下,也曾幻想提早退休過著自在的生活,並立即進行退休金目標的試算。把Excel攤開來計算後,我猶記得當下算出來的數
Thumbnail
我們要來聊聊一個讓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話題——財務自由。想像一下,如果你可以隨時決定自己的退休時間,不受任何束縛,那該有多好?本篇文章介紹了中年生涯轉換及退休規劃的重要性,並介紹了一本名為「安可職涯」的書籍,以及相關的共讀活動。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假如你徹底的掌握了開源與節流,而累積到了退休需要的錢,例如:1500萬,那麼你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樣子呢?現在風行的提早退休,是在60歲之前就退休了,那退休生活呢?   一般的上班族想到的,就是旅遊,做自己想做的事,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但是這樣的日子能持續多久而不會讓你覺得無聊?所以你必須要找到該
Thumbnail
退休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本文探討瞭如何評估自己是否適合退休,以及如何規劃退休生活,避免身體健康和精神狀態的快速萎縮。
Thumbnail
近年受到少子化趨勢的影響,未來退休年齡很有可能往後延,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一間企業的平均存續時間也遠低於我們能工作的時間,想在一間公司待到退休十分困難,除非,這間公司是你自己擁有的公司,或是用經營公司的態度看待你的工作。
Thumbnail
迎接第二次黃金青春的人生提案~江育誠 作者調查五十歲以上的台灣民眾,有近四成尚未開始規劃退休生活,驟然脫離職場,生活失去重心,生命也會漸漸失去活力,自然容易出現所謂退休症候群,甚至憂鬱症上身。 退休之前,我們靠職業維生,退休之後,必須靠興趣維生,就是作者的體悟。 退休是人生下半場
隨著台灣醫療進步,年均壽命逐漸延長,現在每個人幾乎都快變成古代帝王,八、九十歲才壽終正寢,然而現在法定退休年齡是六十五歲,那退休後還有二十年,那該怎麼辦?
「退休」對我來說還有二十五到三十年才摸到的議題,然而我工作的場所,曾經是一個平均年齡五十五歲(我進公司的那一年),而我又正不巧遇到老廠,裡面的同事等同你父親的年齡,只是受到無限的壓榨而已,你試想你五十五歲遇到二十五歲新進的小毛頭你會如何?好的輪不到你,而且又是全男性的場所,為了「考績」可說是...
10年前我發現自己的工作壽命平均四年就陣亡, 細究原因, 是因為第一年主管對我還不熟悉。 第二年, 已經知道此人很好用, 而且簡直驚為天人, 如獲至寶。 第三年, 則是工作量呈現飽和狀態。 第四年, 就是爆發期, 忍無可忍之下, 就只能打包走人。 當時的我, 已經40好幾, 想想再這樣下去, 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