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那次之後,我不斷在思索外貌與內在差距的關係。

聲音和語調永遠溫溫和和,用字遣詞文雅,直覺就是個溫柔的人。 沒要過照片,不問年齡、職業,在一眾秤斤論兩的「人肉市場」中,彷彿一股清流。 纖細敏感、傷春悲秋,難得讓我感覺棋逢敵手。向我叩問愛情中的人性與人心。 然後當他外出散步時,會說想看看世界與他的距離。 猜想他可能穿著襯衫,留著詩人陳繁齊的文青中分頭。
「如果愛/並非凝視的快感/你便能認識/我的靈魂/而不從臉孔開始」 ──李豪〈無光晚餐〉
曾經和他分享這句,即便不是愛,我們確實是從認識靈魂而非臉孔開始。
約莫一個月左右,決定要見面。 在此之前,我送出的回覆共八次。每篇都是五、六百字的長篇小作文。 不誇張,我都是抱著參加國考的心態在回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他則是每次20條左右的音軌共七次。 只記得一開始是在聊繪本,不知道怎麼會發展到每一次都感覺自己開膛破肚、精銳盡出的地步。聽語音,寫重點,查金句引言,彙整。在防疫假期間形成某種規律。(也好在有那個時間)

一個視線和我平視,頭和身體都圓滾滾的男生向我走來。 臉頰和脖子被陽光曬得通紅,夾帶一身水氣及汗味,像貓一樣弓著背。短袖短褲踩著涼鞋。
「你文筆很好,閱歷豐富」他開口。 「謝謝,我知道我知道」
我看著眼前的這個人,突然感覺奇幻,用著跟語音一模一樣的聲音,從我沒想像過的身體發出。 他說我的聲音聽起來胖胖的(以為我是個胖子就對了他說) 問我對他的想像,據實以告後,他說那樣太“侷限”,他想呈現的就是「我這樣的外表也能有那樣的心思」。
聽過許多案例是,見面後就斷聯。見到他後我想,我們應該也是,祝你鵬程萬里,前程似錦。 這個半秒鐘的念頭,一股罪惡感竟油然而生。我怎麼是這麽以貌取人的? 只因對方跟自己的想像差了十萬八千里,這不是很差勁嗎?這跟那些看到照片就消失砍好友的,有什麼不一樣? 話說回來,那些以假設性問題為設計基礎的人格測驗,豈不都不可信?因為你根本無法預料實際碰到時的真實反應。
言談中,不時會提及人的外在條件(字跡、聲音等)跟內在的差異性。 (例如:與其說字如其人,不如說人如其字吧,他說) 那些,因為外在引起的先入為主的印象;生而為人,內外在的矛盾。 我想他是嘗盡冷暖,感觸很深。
「要謝謝你,讓我有機會為自己梳理,並寫下這些。」最後我對他說。
回程的火車上(噢,我跑去高雄)搖搖晃晃地想著,這一次,絕對可以擠進我人生前十大荒謬之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很久前就意識到,你是在車站和地鐵會跑起來趕那趟車的人,而我則永遠保持一個節奏,寧可錯過眼前的也不願變更自己的步伐。但是我始終沒有與你提起這一差別。因為我發現,在即將錯過你的時候,我也曾跑了起來。——小田一遙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