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科技|疫後復甦不能只靠撒幣!衛報:「綠色振興計畫」如何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隨著疫苗開始施打,COVID-19 疫情在全球開始受到控制,而各國也在擬定疫後如何讓疫情下重創的經濟回歸正常。許多國家可能會選擇以投擲「銀彈」的方式,如台灣發起「振興券」促進經濟發展,不過根據專家研究,高達 20 個國家在實施經濟復甦的同時,卻在加劇環境的破壞與氣候變遷的影響。

全球振興計畫投 17 兆美元,僅 10% 用在保育自然環境

英國《衛報》報導,疫情衝擊讓各界都意識到永續發展的重要性,才能讓國家社會在面臨緊急事態的時候能夠保持韌性、迅速做出應對。也因此許多國家在擬定振興計畫時,紛紛納入永續發展的目標,承諾「綠色振興」計畫打造永續社會。不過近日專家公布的《綠色振興》報告,發現全球截至目前為止共投入了 17 兆美元,卻僅有 10% 的資金被用於減少排放溫室氣體跟復育自然環境。
17 兆美元的振興基金裡,大多數的資金都被用於應付緊急狀況,如:薪資補助、經濟振興;然而其中的 4.8 兆美元被用於道路建設、航空業紓困、與促進糧食生產,而這幾項都對環境有相當負面的影響;此外,還有 3 兆美元的使用會增加溫室氣體、破壞自然生態。只有 1.8 兆美元的資金被用在「綠色計畫」(green project)上,如:投資再生能源與低碳交通。
報告的主要作者 Jeffrey Beyer 評論,許多政府去年承諾的綠色振興計畫並沒有實現。「政府絕對能做得更好,但他們現在正把人民的錢用在破壞環境,這相當令人震驚、也無法正當化政府的作為。在某些狀況下有些更好的決策可能還會更便宜。」Beyer 說道,指出目前再生能源、電動車成本都已降低許多。

以疫情為由放寬法規限制,自然環境該「共體時艱」?

報告顯示,只有很少政府把自然環境的影響列入振興計畫的考量因素,反而以「疫後復甦」為由放寬了環境法規的限制,包含林木砍伐、環評等等,甚至提供燃煤電廠的補助金。在報告中的 30 個國家裡,有 20 個國家的經濟振興對環境有負面的影響。
各國疫後振興計畫對環境的影響,灰色代表正面影響,紅色代表負面影響。(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報告發現,歐盟中僅有少數國家如丹麥、法國、西班牙和德國,都選擇以對環境有益的方式進行振興,而其他國家卻沒有跟進;脫歐的英國的計畫被評為「好壞參半」,報告指出英國政府提出了 10 點計畫,將會投資離岸風電與其他低碳技術,然而英國政府也取消了綠色住宅的補助政策。
美國的振興計畫也與原定有所出入,拜登原定的 2 兆美元綠色基金計畫在受到辯論後遭到刪減。這項計畫預計用於創造綠色產業(如再生能源)的工作機會,目前美國的計畫走向還沒有定案。
中國和印度的多數振興計畫,像是投資燃煤發電廠,都會破壞氣候跟自然環境;俄羅斯的振興計畫則會對環境造成最大的傷害。專家指出,許多國家撤銷了氣候法的限制、補助化石燃料產業,其中美國最為明顯,而巴西、墨西哥、澳洲、南非、印尼、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也都可以看到類似的政策。

綠色振興還有機會,如何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

儘管很多國家的振興計畫不如預期,但專家仍表示綠色振興是有機會達成的。經濟學家與相關專家提供了不少綠色振興的方法,幫助國家的經濟從化石燃料轉型至低碳建設,也就是淘汰傳統「褐色經濟」(Brown Economy)模式,轉型投資永續的「綠色經濟」模式。綠色振興不僅可以創造更多創新產業的工作機會,也可以彌補疫情跟封城之下減少的職缺,根據國際能源署 IEA 預估,全球都執行綠色振興計畫,未來幾年內將會創造高達 900 萬個工作機會。那究竟該怎麼做呢?

1. 加強能源使用效率

專家計算,若能夠改善空調效率,減少溫室氣體的產生,本世紀末期可以減少全球升溫 0.4 度 C。透過屋頂和牆壁隔熱、改良窗戶、採用低碳的熱源如:熱泵或區域供熱系統等,可以大大減少能源消耗的成本;同時,這些技術工程相當高勞力密集,而且很快就能看到效果,因此經濟學家將這部分列為最容易執行的綠色振興。
不過他也有困難處。這些技術的初期建置成本較大,需要經過長期時間才能攤平成本,因此對於部分家戶、租屋者而言較無動機。對此,政府需要透過政策規範、補助或介入市場的方式去鼓勵大家改良更好的技術。

2. 加速普及電動車充電樁

普及電動車的充電建設,有助於增加就業機會,也可以加速轉型成低碳社會。(Photo by Ernest Ojeh on Unsplash)
交通一直是相當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且持續在成長,因此將燃油車取代成電動車可以大大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此外,電動車的成本已經越來越低,還有更低的燃料成本也讓越來越多人可以負擔購買電動車。
目前電動車要取代燃油車所遇到的瓶頸是:電動車的充電站、充電樁不夠普及。因此政府需要加強設置充電建設、打造充電網系統。這些工程同樣是高勞力密集、低技術的工作,因此也可以增加不少的工作機會。

3. 擴展寬頻建設

隨著 5G、AI、物聯網的建設逐漸普及,再加上遠距工作、遠距教學的需求興起,寬頻服務也需要升級,尤其是偏鄉等寬頻建設可能較缺乏的地區。寬頻建設的工作與道路工程相關,技術上都可以立即動工,政府可以透過補助或減稅鼓勵業者加強相關建設。

4. 復育自然環境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因應氣候問題,同時也可以解決自然環境與野生動物棲地受嚴重破壞的問題。而除了種樹,還可以濕地修復、保育土地等。過去以來自然界的保育經常受到忽視,不過近期越來越多政府與組織開始重視自然環境的復育以及這些地區可以帶來的「碳優勢」(carbon benefit)。自然環境的復育計畫還可以為農村地區提供就業機會,也能為集約農業帶來新的模式。

5. 加強基礎建設與防洪能力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部分的氣候災害將變得更嚴峻,因此人們除了要減少碳排放,也須加強預防措施,為更嚴重的氣候災害做準備。基礎建設包含交通、通訊、供水系統與供電系統都需要強化,以因應未來的洪患、熱浪、與乾旱;而沿海地區與國家則是要加強河堤、海堤等防洪措施,以因應未來更高的降雨量與更嚴重的颶風與颱風。

6. 重塑城市樣貌

本次疫情讓很多地區出現了街道上空無一人的畫面,路上交通也變得順暢許多,這也讓很多城市開始構思如何優化城市的交通、鼓勵更多人步行或騎腳踏車。此外,政府對於未來的城市想像也需要加入「低碳交通」的概念,以顧全市民的健康並提供安全的生活環境。

7. 城市智慧電網建設

重塑城市樣貌、建置城市智慧電網,有助於強化城市韌性、優化市民居住品質。(Photo by ben o’bro on Unsplash)
再生能源技術已經越來越普及,也越有機會可以取代化石燃料供電,然而再生能源多數受到天候影響,會有供電不穩的問題,因此城市、區域電網就成為關鍵。許多城市選擇建設智慧電網,平均供電系統的尖峰負載、增加再生能源的備載容量、還可以降低電力公司的成本;而人民則可以裝上「智慧電錶」,幫助家戶控制能源使用並降低用電量。

8. 推動再生能源發展

近年來,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快速成長,使他們的發電成本比化石燃料還要低。根據美國能源署統計,再生能源在 2020 年正式超過燃煤發電與核能,成為美國第二大供電來源。
在發展中國家,太陽能與風電可以改變 6 億缺乏電力的人的生活,也可以快速擴張以避免政府為求經濟發展投資建設新的燃煤電廠;而在富裕國家,加裝太陽能板則可以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減少家庭用電費用。若太陽能不發達,也可以採用風力發電。

9. 資源回收、再利用與廢棄物處理

疫情使得全球的口罩消耗量迅速上升,也使得「廢棄口罩的處理」成為各國的棘手問題。
延伸閱讀疫情增加了多少環境污染?歐盟《一次性塑膠報告》重點
事實上,近年來資源回收的技術已經改進許多,人們可以重複利用更多的塑膠、可回收材質,如今年的 2020 東京奧運的獎牌也是從廢棄的電子設備製作而成。廢棄物回收的相關產業需要專業技術的人員,也相當有潛力成為長期而穩定的產業,同時也能避免廢棄物流入大自然,破壞自然環境。

10. 考慮其他更先進能源:綠氫、碳捕捉與碳封存、核能

IEA 曾表示,除了加強能源效率與投資再生能源,政府也應考慮其他更先進能源技術。其中,「綠色氫能」就是最有發展潛力的項目之一,可以成為取代天然氣的低碳選擇,也是航空、航運等高碳排產業的替代燃料選擇之一。不過根據目前的進度,全球政府還在評估綠氫的潛力,僅有少數地區已經部署相當規模的氫能建設,如今年的 2020 東京奧運的選手村。
延伸閱讀東京打造史上最環保奧運會、歐足聯號召球迷改善環境,運動會也追求「碳中和」?
碳捕捉與碳封存技術則是能夠幫助全球達到 2050 淨零排放目標的方法之一,也是比爾蓋茲積極投資的項目。這項技術可以直接使用現有石油開採的基礎設施,加速社會從高碳排社會過度至低碳社會。
IEA 指出,儘管大多數國家都有簽署《巴黎氣候協定》,要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 2 度 C 內,然而截至目前為止這些國家減排的目標只達成了《巴黎》的 15% 左右。專家警告,我們距離《巴黎》的目標還很遠,儘管 2020 年在疫情之下碳排放有減少,但經濟成長減緩不是降低碳排的方法,人們需要的是「綠色振興」,在帶動經濟成長的同時減少排放量。
參考資料
The Guardian》Trillions of dollars spent on Covid recovery in ways that harm environment
The Guardian》What could a good green recovery plan actually look like?
The Guardian》Revealed: Covid recovery plans threaten global climate hopes
環境資訊中心》振興銀彈要三思 全球「綠色振興」報告:20國疫後資金持續傷害環境
(首圖來源:Photo by Science in HD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1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住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淨零排放」已經成為各國共識,也是許多企業越來越致力追求的營運目標。不過地球環境不只是政府跟企業的責任,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應該為環境盡一份心力。重點是,該怎麼做? 比爾蓋茲前陣子發表了他的新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How To Avoid A Climate Change),分享了他近幾年研究氣候行
ESG 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競爭力,也是現行國際投資潮流中越來越重視的項目,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台股新發行的基金中有將近 7 成是以永續、ESG 為主題。隨著綠色的金融產品越來越多,也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銀行、企業開始加強 ESG 與 CSR 的落實,可見金融市場對於社會朝向「永續經營」發展有相當
近年來各國都紛紛祭出「淨零排放」的氣候目標,並加速導入碳交易、碳費、碳稅等制度,甚至連企業也都自主採用再生能源、購買碳權,打造「碳中和」的綠色供應鏈。不過近日專家在科學期刊《自然》中發布最新研究,若要控制全球升溫的幅度在 1.5 度內,全球不只要做到淨零排放,更要開始實施「碳債(carbon de
2020 東京奧運將於本週(23 日)開幕,主辦城市東京宣稱要讓本次成為「有史以來最環保的奧運會」,喊出「為了地球和人類,一起更好」(Be better, together — For the planet and the people)的口號;日前剛落幕不久的 2020 歐洲盃,主辦方歐洲足球協
比爾蓋茲向來在再生能源、環境保育上不遺餘力,日前其創立的突破能源組織(Brealthrough Energy)才與歐盟簽訂合作,共同投資高達 10 億美元的資金,以在 5 年內加速推動歐盟境內的乾淨能源技術發展,其中將聚焦在四大面向:綠色氫能、永續航空燃料、空氣碳捕捉技術與長期儲能技術。7 月 1
為了達成 2050 年淨零排放的目標,歐盟委員會於本週三(14 日)公佈了名為「Fit for 55」的氣候變遷草案,號稱是迄今最雄心勃勃的氣候行動,草案主要內容包含擴大碳交易範圍、淘汰汽柴油車、課徵航空燃料稅與環境稅(碳邊境調整稅)等,以在 2030 年前達成減碳 55% 的階段性目標。 Fit
「淨零排放」已經成為各國共識,也是許多企業越來越致力追求的營運目標。不過地球環境不只是政府跟企業的責任,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應該為環境盡一份心力。重點是,該怎麼做? 比爾蓋茲前陣子發表了他的新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How To Avoid A Climate Change),分享了他近幾年研究氣候行
ESG 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競爭力,也是現行國際投資潮流中越來越重視的項目,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台股新發行的基金中有將近 7 成是以永續、ESG 為主題。隨著綠色的金融產品越來越多,也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銀行、企業開始加強 ESG 與 CSR 的落實,可見金融市場對於社會朝向「永續經營」發展有相當
近年來各國都紛紛祭出「淨零排放」的氣候目標,並加速導入碳交易、碳費、碳稅等制度,甚至連企業也都自主採用再生能源、購買碳權,打造「碳中和」的綠色供應鏈。不過近日專家在科學期刊《自然》中發布最新研究,若要控制全球升溫的幅度在 1.5 度內,全球不只要做到淨零排放,更要開始實施「碳債(carbon de
2020 東京奧運將於本週(23 日)開幕,主辦城市東京宣稱要讓本次成為「有史以來最環保的奧運會」,喊出「為了地球和人類,一起更好」(Be better, together — For the planet and the people)的口號;日前剛落幕不久的 2020 歐洲盃,主辦方歐洲足球協
比爾蓋茲向來在再生能源、環境保育上不遺餘力,日前其創立的突破能源組織(Brealthrough Energy)才與歐盟簽訂合作,共同投資高達 10 億美元的資金,以在 5 年內加速推動歐盟境內的乾淨能源技術發展,其中將聚焦在四大面向:綠色氫能、永續航空燃料、空氣碳捕捉技術與長期儲能技術。7 月 1
為了達成 2050 年淨零排放的目標,歐盟委員會於本週三(14 日)公佈了名為「Fit for 55」的氣候變遷草案,號稱是迄今最雄心勃勃的氣候行動,草案主要內容包含擴大碳交易範圍、淘汰汽柴油車、課徵航空燃料稅與環境稅(碳邊境調整稅)等,以在 2030 年前達成減碳 55% 的階段性目標。 Fit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全球致力於低碳經濟轉型的大趨勢下,台灣商業服務業迎來了智慧減碳的全新機會。而經濟部商業發展署於最新一期113年「商業服務業智慧減碳補助計畫」為企業提供了重要支持,透過智慧科技的應用來降低碳排放。本文將深入探討該計畫的創新趨勢,並提供撰寫計畫書的專業建議。
隨著全球對於環境保護的關注日益增加,台灣在推動綠電政策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綠電,即來源於可再生能源的電力,不僅對於減少碳排放有重要意義,也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選擇。然而,綠電價格的趨勢以及其影響因素,仍然是許多企業和消費者關心的議題。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永續發展是指在滿足當代需求的同時,不損害未來世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這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包括環境、經濟和社會三個方面。在當今全球挑戰日益嚴峻的情況下,永續發展已成為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焦點。 永續發展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環境保護:永續發展強調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以
Thumbnail
環境部最近宣佈了碳費共有兩種自主折抵方式,第一種是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者可獲得最優惠費率。第二種是企業採取環境部的指定項目進行自主減碳,同樣可享優惠費率,但折扣幅度較小。這兩種方式對於企業減少排放量有不同的影響和折扣幅度,並且需符合特定的條件。
太陽能作為一種潔淨、可再生的能源,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全球範圍內投資者的青睞。隨著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太陽能產業不僅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也在重新定義我們對能源投資的概念。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揭開太陽能投資的神秘面紗,探索其對未來的影響,以及如何為地球帶來永續發展。
Thumbnail
文/頤德國際 ESG Com資深顧問鍾筱敏 圖/COP28 UAE 官方   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是簽署《巴黎協定》以來第一次的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 GST),同時也是首次將推動擺脫化石燃料納入協議文本的會議。無論COP28的決議
Thumbnail
由於歐美國家實施的一些碳權 ESG等等議題 (綠色版的空手套白狼 環保稅 綠色通膨) PS. 如果美國大選川普上了 綠能ESG這塊 就會震盪 因為川普比較傾向傳統產業 但在台灣"由於最有價值" 我想金主還沒賺夠 應該不會有問題 還有接下來的碳權 也有很多公司會起來 有機會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全球致力於低碳經濟轉型的大趨勢下,台灣商業服務業迎來了智慧減碳的全新機會。而經濟部商業發展署於最新一期113年「商業服務業智慧減碳補助計畫」為企業提供了重要支持,透過智慧科技的應用來降低碳排放。本文將深入探討該計畫的創新趨勢,並提供撰寫計畫書的專業建議。
隨著全球對於環境保護的關注日益增加,台灣在推動綠電政策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綠電,即來源於可再生能源的電力,不僅對於減少碳排放有重要意義,也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選擇。然而,綠電價格的趨勢以及其影響因素,仍然是許多企業和消費者關心的議題。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永續發展是指在滿足當代需求的同時,不損害未來世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這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包括環境、經濟和社會三個方面。在當今全球挑戰日益嚴峻的情況下,永續發展已成為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焦點。 永續發展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環境保護:永續發展強調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以
Thumbnail
環境部最近宣佈了碳費共有兩種自主折抵方式,第一種是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者可獲得最優惠費率。第二種是企業採取環境部的指定項目進行自主減碳,同樣可享優惠費率,但折扣幅度較小。這兩種方式對於企業減少排放量有不同的影響和折扣幅度,並且需符合特定的條件。
太陽能作為一種潔淨、可再生的能源,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全球範圍內投資者的青睞。隨著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太陽能產業不僅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也在重新定義我們對能源投資的概念。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揭開太陽能投資的神秘面紗,探索其對未來的影響,以及如何為地球帶來永續發展。
Thumbnail
文/頤德國際 ESG Com資深顧問鍾筱敏 圖/COP28 UAE 官方   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是簽署《巴黎協定》以來第一次的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 GST),同時也是首次將推動擺脫化石燃料納入協議文本的會議。無論COP28的決議
Thumbnail
由於歐美國家實施的一些碳權 ESG等等議題 (綠色版的空手套白狼 環保稅 綠色通膨) PS. 如果美國大選川普上了 綠能ESG這塊 就會震盪 因為川普比較傾向傳統產業 但在台灣"由於最有價值" 我想金主還沒賺夠 應該不會有問題 還有接下來的碳權 也有很多公司會起來 有機會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