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空境匡滄閣 春秋晚期 雲紋扁長式青白玉勒子

春秋晚期 雲紋扁長式青白玉勒子 長 10.4公分 寬 2.2 公分 厚0.75公分
春秋晚期 雲紋扁長式青白玉勒子 長 10.4公分 寬 2.2 公分 厚0.75公分
玉勒子,演變來自兩端穿通的動物骨管,身居位高權重的祭祀或是部落領主,為彰顯其身份地位,使用少量難以取得的玉料雕琢成形,故玉勒子從文化時期已有發現。玉勒子形狀有如骨管造型,圓柱形、束腰形,以及衍伸變化的橄欖核型和扁長型等,可佩戴在腰上或是胸前作裝飾,有單獨佩戴,也有與其他形狀玉器組成玉組佩。文化時期原始玉勒子多為素面,而良渚文化則有神人獸面或是神人紋勒子,許是勒子形狀與良渚文化玉琮的天圓地方兩端可穿透的造型相近,故有神人獸面紋玉勒。關於玉勒來源另一種說法與古時結繩記事演化而來,在繩結前後加上不同物件,在尚未有文字的時代,能變化出更多紀錄的模式。結繩記事可以懸在觸目可見的屋樑上,遠行外出時,則懸掛在腰間提醒或記事記帳,進一步搭配華美絢麗的飾物,能彰顯身份權位,進行談判外交商業等更加順利。
玉勒子自文化時期到明清時期皆有,而每個時期因社會文化背景不同,樣式紋路亦不盡相同。本件玉器在紋飾上有從雲龍紋演變而來的勾連雲紋,在捲雲的圓珠上,打磨圓潤細緻,整體紋飾佈局流暢犀利,若是熟悉春秋紋飾,在本件玉器紋飾裡隱約有龍形,卻又不似其他玉器清晰可以找出龍眼找出龍紋。外邊部分有規律的向內凹,是著名的「長城尺」,沒有明顯的陰線作為邊框,乃是東周春秋時期常見的玉器風格。
本件春秋晚期雲紋扁式清白玉長勒子為一對,玉質為青白玉質在開窗部分可見如寶石光澤油亮,白色部分是在地底儲藏環境過於高溫及乾燥所致白化,經打光照射,白話部分多在玉器表面上,不影響透光,根據經驗判斷,如此淺層的白化,經妥善於通風側光處擺放,不去把玩,仍可回復玉性。本件玉器收藏至今已逾兩年多,皆擺放在通風側光處,白化部分緩慢淡化,有些淺薄的部位,更是露出青白玉質,持續擺放下去,應可回復七成以上。在拍攝玉勒子照片時,手的溫度傳至玉器,開窗處變得更加油亮,無怪乎一般藏家閒來無事,常用手摩挲玉器,以期玉器更加油亮。然而,細看白化部分,可見玉表早因高溫乾燥有所受損,若是過度的盤玩婆娑,髒污及油垢會侵入受損部分,使得玉器變黑變得黯淡。
玉勒子因容易繫繩佩戴,自文化時期起,歷代皆有之。其數量多,大多小巧玲瓏,造型風格多變,紋飾又能代表各自時代的特色,故有藏家專門一系列蒐集玉勒子。束腰勒、橄欖形勒,圓柱形勒數量為多,而扁式較為少見,長型的更是稀缺。本件春秋晚期雲紋扁式青白玉長勒子紋飾外觀極具春秋特色,玉質如寶光,難得的是為一對,更加彌足珍貴,乃難得一見的藏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