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編輯絮語|鄉間居家辦公紀錄

菜鳥編輯絮語|鄉間居家辦公紀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心情悶。午覺時被電話吵醒,看到來電顯示某位作家,立刻從床上坐起來。

我等電話響完,先漱個口,再回撥給對方。

今天是星期六,非工作時間,照理可以不接,但我還是想都沒想就回電了。說是基於責任感,也不完全是;心情悶也不是有起床氣,是對自己感到鬱悶。

每次自覺耍廢,就會對自己發脾氣。

所以搬了張椅子去陽臺坐著,吹吹風、寫寫作冷靜一下也好。看看鄉村風景,看夕陽慢慢落下,看雀鳥飛過……怎麼樣都比躺在床上生悶氣強。

曾經因為「我很困惑,休息和耍廢好像只是一線之隔」這樣的話,逗得閨蜜哈哈大笑。


此刻,感受燦燦的陽光照在我的臉龐,忽然覺得很舒服。

夕陽的那種澄黃,讓我想到纍纍的麥穗,是相較於晨光的金黃更加成熟的顏色,也是鹹蛋黃的顏色。

除了那種對皮膚有害的烈日,我其實並不怕晒。相反的,我不喜歡因為皮膚過於白皙,讓別人對我有體質孱弱的印象。

只是,每次下班天色都已經黑了,平日沒有多大的機會晒太陽。

我才了解,晒太陽,原來是很幸福的事情──特別在現在不鼓勵出門的防疫非常時期。


其實,陽臺這位置,是自家兩隻貓覬覦、垂涎已久的寶座,只是怕牠們弄髒身體,就算撒嬌也不放牠們進來。至少我現在可以坐在這裡享受,而貓咪不行,所以還是開心一點。


打眼前經過的鳥兒們,大概都在回家的路上吧。

我也得在蚊子成羣結對出行之前,躲回紗窗後面才行。


寫於2021.5.22 彰化



avatar-img
鴿白妮的沙龍
45會員
10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鴿白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