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 So. Tango. with Piazzolla’s “Maria de Buenos Aires”
衛武營與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製作的皮亞佐拉輕歌劇《被遺忘的瑪麗亞》海報
禮拜五的夜晚看了人生第一場探戈輕歌劇《被遺忘的瑪麗亞》;魅惑、性感、魔幻、悲情、神聖的多種元素交織,搭配時而輕快時而莊嚴的探戈音符,勾勒出張力十足的阿根廷風情 。
2021 年適逢阿根廷音樂家
皮亞佐拉 (Ástor Piazzolla) 誕生 100 年,衛武營上演了這齣他在 1968 年推出的史上第一部探戈輕歌劇,也讓來自阿根廷的探戈舞蹈難得搬上大舞台表演。
幾個月沒踏進音樂廳跟戲劇院,餘音繚繞,感動依在,藉此文紀錄與瑪麗亞見面 120 分鐘的心得分享。
Maria de Buenos Aires v.s. 《被遺忘的瑪麗亞》
第一次看到中英文劇名你可能也覺得疑惑,原文劇名是 Maria de Buenos Aires,不是應該翻成《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瑪麗亞》?
根據這點衛武營的總監
簡文彬 在開演前導聆有簡短解釋,有鑒於衛武營版《被遺忘的瑪麗亞》是第一次在台灣的大型劇院演出,將瑪麗亞改名後,她不再是來自遙遠的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希望好奇的民眾親自進戲院,看看風情萬種的瑪麗亞為什麼會被遺忘了。
本劇為衛武營和香港的
城市當代舞蹈團 共同製作,我想新的劇名或許可以幫日後的再製作留伏筆;以後瑪麗亞可以是香港的瑪麗亞,也可以是台灣的瑪麗亞,我們可以在每一個城市的小酒館角落找尋舞出自我的那個她。
輕歌劇知多少
之前上
林伯杰 老師的
誠品講堂 時,才知道
輕歌劇 (Operetta) 原來是歌劇跟音樂劇中間的過度產物。
跟歌劇比起來,輕歌劇通常比較詼諧有趣,風格類似受歡迎的莫札特喜歌劇《
費加洛的婚禮 》(Le nozze di Figaro),製作上演出時間較短,而且不需太過講究的舞台跟眾多的劇組來撐場面,從成本跟內容角度來看,對製作方或觀眾來說都是更平易近人的一種戲劇方式,當然歌劇的美聲唱法還是少不了的。
實力歌手
衛武營版《被遺忘的瑪麗亞》演出人員相當精簡,演唱部分除了男女主角包辦了大部分,還有說書人一角頻頻出現,其他只有各 6 位的男女舞者獻唱了一兩幕。
飾演瑪麗亞的
蔣啟真 是用歌劇的唱法來表現高音很驚人,事後發現她也是幾年前在台中歌劇院演出的《
浮士德 》(Faust) 一劇女主角。偷偷說,總結這兩齣劇的歌唱部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被非母語的發聲方式影響,跟其他外國女高音的版本比起來,我一直覺得還是差了這麼一點點,但是在台灣可以欣賞這樣的演出還是很開心的。
這首曲子出現在上半場第四幕,很有趣的是歌詞跟我最愛的法國音樂劇《
鐘樓怪人 》(Notre Dame de Paris) 一曲 <波希米亞人>(
Bohemienne )異常相似,可能這些漂泊靈魂都有同樣的心聲需要述說吧!
本劇另外一個主角是
葉展毓 老師,猶記他在
《 茶花女
》 (La Traviata) 裡面和女主角 Violetta 驚豔的二重唱;而在《被遺忘的瑪麗亞》裡他要換好多套衣服,一人分飾五角真是好忙好辛苦,幸好這齣戲裡他終於可以盡情展示他的絕佳男低音唱功。
至於擔任說書人一角的是義大利裔的阿根廷教授
康嘉鐸 (Ricardo Canzio),很巧合的是他出生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戲中他的吟遊詩人造型跟沈穩的音色和這個角色結合再適合不過了。
現代場景
這次的燈光和舞台設計走簡約現代風,和影像搭配,低調的不搶走主角們的風采,但又適時的畫龍點睛,彌補只有背景音樂時的空白。
男女舞者帶著椅子走位時的錯置光源、鏡像夜景過渡到模糊水晶燈的迷濛夜晚影片、地板上拖曳燈光慢慢拉長的煙囪倒影,和過分鮮艷的赤紅十字架都是我很喜歡的橋段;a big round of applause goes to 舞台設計陳威光、燈光設計的郭建豪 ,還有影像製作的洪偉晟。
阿根廷風情
我對阿根廷首都
布宜諾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的想像一直是浪漫的,大概歸功於《
小王子 》(Le Petit Prince) 作者
聖修伯里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的小說《夜間飛行》 (
Night Flight ),和切格瓦拉日記翻拍的電影《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 (Diarios de motocicleta),南美洲的熱情和憂愁總是令人不免心神蕩漾。
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沒欣賞現場演出,《被遺忘的瑪麗亞》帶給我好多連想,what a night,視覺聽覺都是一大饗宴。
性感舞蹈
你知道探戈 (Tango) 的起源地之一就是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嗎?
風琴萬種的探戈不用說充滿挑逗跟激情,但《被遺忘的瑪麗亞》中幾幕意外地有現代舞的優雅,又有芭蕾舞的輕盈;讓我聯想到幾年前看的
許芳宜 作品
Salute ,還有很多
雲門舞集 的影子。
果不其然,翻了節目冊發現編舞的是
黎海寧 ,她和雲門的淵源深厚,我個人很喜歡的《
九歌 》就是她的作品之一。
魔幻歌詞
Ástor Piazzolla 1967 年邀請阿根廷裔的烏拉圭詩人劇作家
Horacio Ferrer 幫他的 Maria de Buenos Aires 作詞。
整齣作品的奇幻色彩讓人連想到西班牙文學巨擎
馬奎斯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的《
百年孤寂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諸多暗喻又像義大利
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 的
宇宙連環畫 (Cosmicomics)。
通篇詩句結構加上魔幻寫實的風格,乍看之下自然有點摸不著頭緒,但若帶入一些想像力,細細品嚐後發現別有一番風味呢!當然能閱讀西班牙文的話,想必更可以掌握作詞者的象徵和暗喻。
從純音樂欣賞的角度來看,Horacio Ferrer 的文字和 Ástor Piazzolla 的探戈音樂融合得很巧妙,很是好奇半個世紀前的阿根廷觀眾為什麼一開始不願意接受度呢?
我倒是設想,有 9 成以上國民是天主教徒的阿根廷,能接受瑪麗亞的身份從被詛咒的哭泣小女孩、酒館和妓院的性感舞者,到最後生出 The One 的聖女更不可思議呀!
古典與近代融合的音樂
命名巧思
身為從小學古典樂長大的孩子,很驚喜地發現《被遺忘的瑪麗亞》上下場多達 17 幕的場景中,標題竟加了好多古典樂元素:有鋼琴常見的
敘事曲 、用對位法表現對話的
賦格 、上流社會跳舞必備的
華爾滋 、炫技的
觸技曲 ,還有歌劇抒情敘事的
詠嘆調 。
正在疑惑這些古典樂曲風怎麼跟探戈音樂結合,仔細一聽,這些曲名原來是 Ástor Piazzolla 和 Horacio Ferrer 玩的小遊戲 ,他們用這些古典樂元素來為各場景下註解,還玩了一些諧音梗。
班多鈕手風琴
班多鈕手風琴 (bandoneon) 實體照,是不是似曾相似?
這齣劇一開始吸引我的其實是
班多鈕手風琴 (bandoneon)。
小學時參加過學校的手風琴隊,猶記當時覺得可以扛著這麼大的樂器 (以小學生的身型覺得手風琴很重呀) 在全校面前表演很拉風;所以上個月在衛武營電子報看到有手風琴當主旋律的表演,完全無法抗拒的馬上刷卡買票。
想想班多鈕手風琴在電影或歐洲的街頭背景似乎不陌生,但在台灣似乎很少看到,這次藉著《被遺忘的瑪麗亞》才知道台灣竟然有演奏班多鈕手風琴的
Circo 樂團 !希望他們經過這次衛武營的曝光可以有更多演出機會。
9/17 的表演現場有販售 DIY 版本的小班多紐手風琴,當下頗心動,回家後發現衛武營官網也可以買到,有興趣的人可以先看
影片 再決定要不要下手,購買連結在
這裡 。有詢問工作人員這組是設計給大人的玩具,組裝需要點時間,可能要有巧手來完成。
結語
在《被遺忘的瑪麗亞》開演前我透過最近剛上線的「
雲劇場 」聽了一場
前導音樂會 ,衛武營現在的推廣活動幾乎都可以免費參加,真是佛心來著,希望未來幾年也可以常常舉辦!當然前提是不影響長期營運,畢竟還是希望衛武營可以跟台北的兩廳院一樣損益兩平。
不得不提雲劇場首次試用體驗很好呢,不管是豐富的介面、線上線下互動的流暢度,還有重要的音質畫質都沒話說。
本來想稱讚台灣的數位平台好難得可以第一次上線就大成功,做功課後才發現原來它是
馬來西亞的團隊 2020 年 5 月創立的,透過台灣的劇場工作者
吳維緯 牽線,才輾轉到台灣落地。
不知道疫情過後發展如何,我個人是希望線上觀演的平台可以保持,給各地的藝文愛好者更多彈性,重視現場效果的粉絲還是會購票入場,對表演團體影響不大才是。
這次買的《被遺忘的瑪麗亞》節目冊實在是好厚一本 (下圖右),一本台幣 250 元算是行情價,不過大概有 2/3 篇幅留給歌詞了。
而下圖中間灰色的歌詞本是免費索取的,有中英西文三種版本,超級貼心,有點可惜的是現場沒有販售相關的 CD,不然好想搭配歌詞回家再欣賞一次瑪麗亞的魅力呀!
《被遺忘的瑪麗亞》真是給我很大的驚喜,本來以為輕歌劇加手風琴的表演會是小品演出,沒想到 Ástor Piazzolla 的作品這麼完整:激情、輕快、殘酷、憐憫、重生的各種情緒織成一片好細膩的網,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今年看的兩部歌劇類表演《茶花女》跟《被遺忘的瑪麗亞》都是女性當主角呢,接下來還有明年初
Bellini 的
諾瑪 (Norma) 可以期待,simply can't wait!
衍生閱讀
希望你喜歡我的這篇衛武營版《被遺忘的瑪麗亞》心得,如果你也喜歡這齣魅惑的探戈輕歌劇,或同樣是藝文表演愛好者,也歡迎在底下留言跟我分享,謝謝。我的其他藝文表演心得可以在
這裡 找到。
另外,如果你是 Liker 一員也別忘了在下面幫我按讚 5 下!免費註冊成為 Liker 的連結在
這裡 ,加入後可以隨時支持喜歡的創作者,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