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林擷英

含有「藝林擷英」共 4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很幸運獲得一對由王錦垣老師創作的竹製書法文鎮,是書法藝術與傳統工藝充分融合的作品。 王錦垣(1953年生),畢業於輔仁大學,並取得明道大學碩士學位,是台中市知名的書法教師。為龍門書軒主持人,長年致力於書法教育與藝術推廣。
Thumbnail
雅米-avatar-img
4 天前
字好美~
台中市〔國立臺灣美術館〕正在舉辦「廖修平90大展」。本次大展係由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蕭瓊瑞策劃,分為「求藝歷程」、「創作過程」及「教學與推廣」三大主題。展出廖修平在版畫、油畫及雕塑等多元媒材的創作,深入介紹這位戰後重要藝術家的藝術成就。
Thumbnail
林漢清-avatar-img
7 天前
嗨,晚安!他的畫展個人未曾恭逢耶!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7 天前
林漢清 如果可能,歡迎來台中市觀賞。
今晚打開方格子平台,驚喜發現〔韓孟子藝文沙龍〕已迎來第7000位會友!這份溫暖的共鳴,讓這間數位書齋多了些生氣與光亮。誠摯歡迎新朋友的駐足,也向一路同行的舊雨深致敬意——若無諸位的瀏覽與筆談,〔藝文沙龍〕或許仍是荒僻小徑,而非漸次開花的園地。
Thumbnail
國王 K-avatar-img
2025/04/06
來恭賀🎉加羨慕🤗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06
國王 K 歡迎國王陛下~😁
《此心安處》(Here),是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改編自理查德·麥奎爾同名圖像小說的新電影,2024年10月上映。本片的核心敘事完全顛覆傳統的電影語法。電影畫面始終維持在固定的視角,而劇中的時代背景則不斷流轉更迭;從史前延伸至未來,相當挑戰觀眾對於「空間與時間」的認知。
Thumbnail
林漢清-avatar-img
2025/03/23
嗨,晨安!常自思考著,向外求索與向內(己)求索的查異何在?就以您今日談到的電影,讀文後再次思考著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3
早安漢清兄!您的發問很寶貴。「內觀」和「外察」,是兩種不同的觀照向度。《此心安處》的導演畢竟不是哲學家,但願意藉著電影藝術,貢獻他100多分鐘的觀照記錄,實在非常之浪漫。或許每個觀賞者的領受,都大不相同。
《王美玥40年創作回顧展》自2025/3/1-3/23在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展出水墨、水波紋、油畫等十八幅重要作品。王美玥本是我在興大中文系的學妹,因緣際會,成為我的碩士生,並以《論盛唐之音的美學議題--以壯美和秀美為例》(2005年)獲得中美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學位。
Thumbnail
真然-avatar-img
2025/03/02
天上人間,真好!
在台中市全球影城欣賞了一部很棒的電影:《隔壁的房間》(The Room Next Door,西班牙語:La habitación de al lado)。這是2024年9月上映的西班牙劇情片,改編自美國華裔作家西格麗德·努涅斯的小說《你在經歷些什麼》,是西班牙導演佩卓·阿莫多瓦的首部英語劇情片。
Thumbnail
宋.李公麟畫麗人行卷(本文簡稱《麗人行》)目前典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這是一幅描繪唐代貴族婦女出遊場景的傑作,展現了唐代社會的繁華與女性的優雅,同時也體現了宋代文人畫的審美情趣。作者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北宋著名畫家,以白描技法聞名於世,被譽為「宋畫第一人」。
Thumbnail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2/10
謝謝您的分享❤️
新年期間看了不少趣味動物視頻,深感很多動物的歌唱行為,早已擁有音樂的原素。音樂原是人類獨特的文化產物,而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音樂的起源可能與動物的鳴唱密切相關。許多動物,包括鳥類、鯨魚、狼和靈長類,都懂得利用聲音溝通,其溝通項目涵蓋求偶、領域宣示和群體協調等等。
Thumbnail
婷薰-avatar-img
2025/02/01
音樂能讓有放鬆,大自然的樂聲很珍貴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01
婷薰 歡迎婷薰留言抒感,的確如此,大自然發出的聲音,很有可能就是人類音樂的來源。💐🎶🎵
我是個古典音樂發燒友,雖然西樂器一竅不通,就是愛聽古典音樂演奏,也狂熱鑽研相關知識。在室內樂方面,雖然任何樂器的搭配我都喜歡,還是比較偏愛鋼琴三重奏(Piano Trio)。也曾搜集若干演奏版本,反覆聆聽。往昔還在大學教書,深夜燒腦寫論文,或在生活中最艱難的時期,這些音樂都曾陪伴著我。
Thumbnail
林漢清-avatar-img
2025/01/16
嗨,晨安!謝謝您的介紹與之聆賞了!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17
林漢清 歡迎漢清!一塊加入‘’古典發燒友‘’~🎼🎹🎵🎶
《沉默》是近代日本文學大師遠藤周作撰寫的長篇小說, 中文領域先後有朱佩蘭、林水福教授的中譯本,以17世紀日本基督教禁教時期為背景,通過一位年輕耶穌會傳教士羅德里戈(Rodrigues)的經歷,探討信仰、人性與文化衝突等主題。
Thumbnail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5/01/10
謝謝分享。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10
普普文創 不客氣!歡迎來訪,也祝福2025寫作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