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7|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FAQ] 常見問題集錦

Q1:能賺錢的交易策略為什麼愈少人知道愈好?
A1:分兩點作說明:其一是不同交易策略存在不同的「胃納量」,也就是說相對於特定投資標的或整體市場所能吸納用於該策略的資金上限。這個策略本人是你個人獨有或是由少數人共同執行的,而當超過胃納量時參與者的行為會顯著影響環境或被環境影響,從而縮減獲利空間或是增加風險。例如當存在一檔流通籌碼少且流動性差的股票,如果希望低調布局就只能長期少量吃貨,而當市場參與者增加時將會顯著推升股價(縮減獲利空間)至流動性無虞為止。其二是當知道的市場參與者多,則潛在的錯誤定價或是套利空間便會消失(別忘了一買對應一賣,先前買的人多也會造就日後的賣壓),會導致交易策略的效益降低。

Q2:要評估獲利是百分比還是絕對數值重要?
A2:規劃個人財務時必須看絕對金額,而且投資部位的絕對金額多寡也會影響可採行的交易策略(資金愈大愈要遠離流動性不佳的標的);檢討投資績效時則是百分比重要,然而由於績效會隨著投資部位的規模增加而降低,因此不應該對小本金下的高績效過於自滿,因其日後多半無法延續。

Q3:買水餃股好還是千金股好?
A3:就資金面的考量是,買一張水餃股跟買一張千金股你停泊多少比例的資金於其中?對於本金雄厚的人而言,買上百張的水餃股可能不如買一張千金股容易進出;反之,本金不夠多的人買千金股容易會致使操作彈性降低,難以加減碼操作與分散配置。但不論資金面是否重要,公司未來的獲利潛力還是最為關鍵,水餃股多半是因為公司體質不佳所致,而千金股股價要續漲(整體市值推升)多半會較為困難。另外,隨著不同面額甚至是無面額股票的普及(或所謂的彈性面額),則會更有利於公司作股價的調整(這反映了公司對於自家股票的看法),例如目前台股即有長華*與長科*這兩檔面額為1元的股票存在(傳統以10元作為面額),其他標的可以從上市櫃網頁中查詢。接下來愛普也可能將面額變更成5元,後續行情如何展開值得關注。

Q4:為什麼常常有人喊空?
A4:喊空除了搏聲量之外,其本身也具有一定價值。雖然台股和美股牛長熊短,喊空的勝率並不高,但只要躲過一次,便可在下一次的牛市大賺。倘若在2019年12月(當時台股約為萬二)把持股全賣了換成現金,在隔年3月時抄底相當於可以20-30%折價將原本的股票買回(當月低點8523,收9708點),假設2021年在萬七清倉,我們比較以下三種情形(不含股息,亦不考慮槓桿)的報酬率:
  1. 2019年持有部位成本對應台股一萬點,一路抱到萬七後清倉,獲利為70%。
  2. 成本同上,萬二時清倉,2020年4月萬點時買回,再於萬七清倉,獲利為20% + 1.2 x 70% = 104%。第一次清倉的獲利足以讓下一次的買進量多20%,這是1.2的由來。
  3. 成本同上,萬二時清倉並反手做空,2020年4月萬點時回補並再次反手做多,再於萬七清倉,獲利為20% + 20% + 1.4 x 70% = 138%。第一次的多頭部位清倉與後續的空頭部位回補共獲利40%,這是第二次做多可多買進的份額。
因此,成功躲過股災有利於低檔抄底,並在隨後的牛市行情貢獻大幅度獲利,其原因不只是避開了不必要的虧損,也是因為在低檔可以大量地以便宜價買進使然。然而,空手喊空事小,反手做空被軋空很可能在股災來臨前受到重創,故霍華‧馬克斯在《掌握市場週期》中說「言之過早無異於犯錯」,指的就是類似這樣的情況。

Q5:存在幾乎必勝的事件交易法嗎?
A5:就台股而言這大概是指上市櫃掛牌行情、公司派股權之爭、事件觸發連續五根跌停之類的場合吧。以近年而言,申購並抽中股票往往能在上市櫃掛牌的五日內獲利了結(同時這五日沒有漲跌幅限制,因此獲利可以很可觀),然而個人看法是這是來自於近年的定價策略與當下的資金行情,並不一定保證未來暢行無阻。至於連續五根以上的跌停的場合還是要看情形,例如旭富廠房火災事件可以在市場仍在恐慌時就先行檢驗公司的財務基本面以及替代的營運方針,搶先在多數人察覺前先訂好目標價做操作;世芯-KY牽涉中國軍方生意的事件,評估基本面是一回事,但牽涉到政治往往會更複雜一些。兩個事件發生當下媒體和市場風向還是不太一樣,而它們後續的走勢也自然不同了,但均證明與市場多數人反向是好的參考指引。最後,像是華映、杜康-DR這類水餃股的連續跌停,建議迴避,因其幾乎沒有可做下檔防護的基本面,而轉機題材或許哪天哪個標的會有,但市場具有更多好的標的可選而不必要這樣淌渾水去承擔下市風險。
在此也先不探討下市後重新上市的浴火鳳凰行情(例如今年重登興櫃的聯亞藥),這更是少見了。

Q6:某大神說的策略根本不賺錢,是他的問題吧?
A6:在股市中細微的參數差異都可能導致績效的天壤之別,例如即便都是以均線多頭排列且月線上揚為買進訊號,要怎麼確認月線上揚?連續一天還是兩天上行?還是斜率或正切值大於某值時觸發?均線多頭排列是連續一天還是兩天滿足?還是均線間差距達到某個百分比?以上這些問題都是細節,不只是判斷訊號怎麼產生,也考慮怎麼樣過濾雜訊。另外就是要用多長時間做訊號的確立,例如盤中看到條件滿足就下單,還是要等收盤確認?收盤確認後是掛盤後定價買單還是隔日開盤再做交易?
交易策略本身不是三言兩語可以明說的,在不同場合每個人也有不同的應對模式,因此接近大神的操作策略不等同於和大神用完全一樣的策略。

Q7:害我賠錢的標的應該永不再碰?
A7:以我個人經驗加上理論依據(多臂吃角子老虎機問題)而言,我認同賠錢的標的一段時間內不要再碰,因為那表示這檔標的當時的股性對自己的交易不利,勝率和心態的穩定並不站在自己這一邊。然而我仍建議組一個觀察清單來關注這些目前帶來霉運的標的,在導致最後一筆虧損的半年或一年內可作為冷凍期,期限過後可再重新考慮這些標的(當時的大盤行情、個股股性、基本面、主力大戶等應該都已經有所不同了)。
如同多臂吃角子老虎機一樣,當天我們會傾向於多玩幾次讓我們有高勝率的拉把,只是過幾天之後這最佳選擇是否會有所不同呢?我們還是要保留這樣的想像空間才是。

Q8:買就跌賣就漲,我被主力盯上了嗎?
A8:這個心態也是來自於損失趨避的行為偏誤,我們曾經在帳戶損益數字相關討論時提到這個概念。買就跌是暫時或永久的資金損失;賣就漲是機會的錯過,也是一種損失。
人們傾向於將虧損的情形看得較重、印象也較為鮮明;關於獲利,則常常歸功於自己的英明決策,且認為這美好結果是可複製且持續的。因此,只要偏離了預期(買後未漲、賣後未跌),就會特別在意。

文章縮圖來源:Photo by Camylla Battani on Unsplash
本文最新版本:2021.10.15
本文初版發布:2021.9.27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