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荷蘭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為何要打造全球第一個開放式庫房?

位於荷蘭鹿特丹的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收藏眾多世界級藝術家的畫作,如:梵谷、達利和莫內等。與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齊名,被譽為荷蘭國內三大美術館。
2019年,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決定打造一間開放式典藏庫房,來解決館藏量不足和讓觀眾無法一覽美術館所有典藏品的問題。
這座全新的典藏庫房為一座閃閃發亮的鏡面建築,預計2021年完工,主打有開放式典藏庫、修復工作室、電影廳、餐廳及屋頂花園。原先規劃開放20~40%的典藏文物,不過現在美術館團隊決定直接打造一個能開放全部典藏文物的庫房!
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開放式庫房為閃閃發亮的鏡面建築,圖片來源: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
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開放式庫房為閃閃發亮的鏡面建築,圖片來源: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
該庫房預計展出約151,000件的藝術品,參觀者將能夠在庫房中自由行走,並在專業導覽人員的陪同下取出藏品近距離欣賞,希望能吸引每年約15萬到25萬的參觀人次。

為什麼要蓋開放式庫房?
屬於低地國家的荷蘭由於全球暖化、海平線上升,許多藝文館舍近年開始著手相關因應措施。
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原先的地下庫房就是受到水位上升威脅的館舍之一。並在2013年時,決議在美術館旁新建一座全新建築,來因應氣候危機與庫房空間不足的情形。
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的發言人表示,一般來說,博物館和美術館大約僅能展出6~7%的藏品讓民眾欣賞。不過,我們認為應該要讓大眾可以接觸和近用所有的典藏資源,因此「這個開放式典藏庫對博物館、美術館來說是一種躍進,對鹿特丹來說也是」。
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開放式庫房施工情形,圖片來源: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

各國博物館團隊與文化官員前往取經
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開放式庫房」的計畫目前已吸引了來自芬蘭、韓國、瑞典及法國等國家的官員和博物館團隊參觀訪問。
法國文化官員表示,巴黎塞納河畔兩側容易受洪水侵襲的博物館,如羅浮宮、奧賽美術館等,正在考慮進行部分典藏庫向公眾開放的方案。而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則是於今年十月表示將在所在地的郊區建造一個新庫房,其中內部將採局部向公眾開放的方式,以利觀眾可以從這類新型態的藏品保存模式中受益。

還有哪些館舍有開放式庫房?
全球目前有比利時河畔博物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布魯克林博物館和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等館舍設有局部向公眾開放的典藏空間,允許民眾隔著玻璃觀看庫房中的藏品。
而倫敦V&A East博物館也正在進行半開放式典藏庫計畫,預計於2023年對外開放,該新空間將可容納約25萬件藏品和1000個獨立檔案,目前規劃可讓參觀者自行選擇要參觀60分鐘或90分鐘的自助遊行程。
倫敦V&A East博物館也正在進行半開放式典藏庫計畫,此為設計模擬圖,圖片來源:V&A East
V&A博物館的副館長Reeve先生表示,「開放式庫房的想法實際上是希望盡可能地減少觀眾與藏品間的一切阻礙,真正地讓觀眾自己決定接觸藏品的程度」,「這不僅是一種建築類型或物流管理型態,也是一種文化變革」。
隨著博物館和美術館的藏品日益龐大,當全世界大多數的館舍都在尋求如何平衡「保存維護藏品」和「盡可能讓大眾近用典藏」這兩項主要任務的同時,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的開放式庫房或許能成為一種範式和參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大編中編小編都是同一人,工作之餘隨興分享國外(內)博物館和文化相關消息趣事,推廣「知識共享」(相關合作、文章引用請洽FB粉絲專頁私訊)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