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影集】《俗女養成記》屬於現實生活中的粉紅泡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部帶動台南觀光發展的劇XD
為什麼我的人生要這麼寫實
每當國外有一些不錯的影視作品在熱映時,總會聽到網友們在討論:「這種片台灣拍得出來嗎?」像是前幾年很紅的《一屍到底》、今際之國的闖關者》,甚至是最近流行的《魷魚遊戲》等等。如果較真來說,不會拍不出來,但拍出來會不會那樣的「味」,就不得而知了。我們或許可以從兩個「寫實」的層面來談這件事情:
1.文化底蘊:不懂美式幽默的人請他去看美國流行的喜劇影集一定很痛苦,就像是不瞭解台灣文化的人讓他看《俗女養成記》系列一定也很難找到共鳴。相較之下,同是亞洲文化的日韓、東南亞等影視作品,能引起共鳴的部分就略為多一點。但同理來說,相同的故事劇本搬到台灣來說,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像是日本文化的主角常常帶有一種怯弱卻有無比想像力與堅毅等矛盾個性及於一身,相比於反抗、對抗的概念來說,堅毅且默默忍受的個性似乎更討人喜歡(沒有一定),甚至多少帶有一點點聖母概念的主角也常常是少年漫畫中設定的首選,所以不同的文化下所產出的人設,有時候真的還必須是因為文化背景的關係,才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甚至會有這種場景放在日本或是韓國很正常,但背景一置換到台灣就會覺得不合常理。
2.預算收益:商業行為最需要考量就是製作成本與收益問題,像是《魷魚遊戲》的預算就高達5億台幣,但同樣在Netflix上架的《誰是被害者》大約就是8千多萬上下。《誰是被害者》的拍攝不精良嗎?有看到的都知道,就算拍的好,但是整體預算實在還是差了一大截,當然這之間也有政府支持影視文化等相關因素,但整體來說,有多少預算做多少事,5億的製作費用我要賣到怎樣的程度才能回本呢?商業考量是很現實的一件事,對於還沒有養成龐大市場的台灣來說(近3000萬人也很難有龐大的市場),投資方更願意放在能引起台灣人共鳴的劇本,連《俗女養成記》第一季的預算也只有不到2000萬,但卻需要拍出相似質感(附註1),實在很不容易。錢雖然不是萬能,但沒有錢真的萬萬不能,更何況投入的資金最後要轉化為實質的收益,這點現實面不是只靠「追逐夢想」就能輕易實現的。
育萱心理苦,但育萱不說
《俗女養成記》基本上就是我覺得在現今台灣社會中較容易引起共鳴,且能夠形成收益的一部「浪漫喜劇」。說浪漫,是因為它在劇情中不僅僅兼顧了熟女心中的「粉紅泡泡」,也適時的戳破讓人一下跌落在現實的窘境。每個人物的角色都很立體,不論他們每個人的背景故事交代的清不清楚,就像是天心所飾演的洪育萱一樣,你需要知道他「老公」長什麼樣子、在家甚麼德行、出門找的小三又是誰嗎?不用,透過洪育萱本人的詮釋就可以知道她的故事背景,而更加巧妙的是洪育萱活出了自己的性格,她有獨立的故事線發展,以至於她不會單單淪為一個背景故事的推進角色。
前男友溫昇豪所飾演的江顯榮也是如此,不是簡單的前男友角色,在貫穿一、二季的故事線中,他也有屬於他的故事,甚至那些小時候回憶的片段(整個俗女系列我最喜歡的部分),每個人物的故事交代背景與敘述,都是非常的立體,沒有那種小時候的陳嘉玲性格的延續=長大後的陳嘉玲,這兩個角色著重點完全不同,有各自希望的目標,對人生的態度也不同,但透過劇情轉變與推進,讓我們漸漸了解到這兩個人都是陳嘉玲,只是不同時期的「嘉玲」罷了,如果有追劇的朋友一定能了解這之間有多少屬於台灣傳統文化的羈絆與共鳴。
從一個自主獨立的俗女到單身貴族轉變,不是僅僅喊喊口號就能夠完成,歷經失戀的打擊、現實的挫敗、到最後放手一搏的買房,好不容易正視自己迎來新事業、新人生、新男友的同時,卻又莫名從單身貴族晉身到單親媽媽。對,單親媽媽就是因為現實生活的粉紅泡泡不像偶像劇這麼完美,在她還沒想到身分轉換的同時,現實就給了她一巴掌,所以她不加思索、不跟枕邊人考慮的後果就決定處理孩子,不論是要墮胎還是要生下來,都是那個「獨立的自己」所決定。
幻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與無奈
而俗女最好玩的部分就是她不會將這些議題化為說教式的討論,利用男女主角的處境、吵架、化解等描述出來,就如同「女性身體自主權利(墮不墮胎)」的議題巧妙的轉換到「從未以理性溝通為前提(『我們』為出發點)」這點上。對自己負責、還是對他人負責,抑或是兩個人為單位的前提下來一起負責。單一個議題的討論從來都是學術上的臆想,因為現實生活中沒有時間讓你排除這麼多的外在因素,一個問題往往牽連的是「一大堆」的問題。沒有人的人生不想要像偶像劇一樣,都是「粉紅泡泡」,但現實基本上就是這麼的「寫實」,你的粉紅泡泡就是會伴隨著一大堆的「殘酷」,等著你用「智慧與理性」去處理,但往往第一反應都是「情緒」,這才是真正的現實。
《俗女養成記》拍出了屬於台灣人自己的戲劇,我不覺得台灣只有要拍攝像是那些「大片」才是王道,相反的如果俗女的劇本沒有這麼多的台味的話,那根本無法引發這麼多共鳴,就像之前的《孤味》就差了那麼點「味」。我還是很喜歡台灣嘗試去拍那種「熱門大片」,其實也有蠻多劇本有所嘗試。但卻似乎忘記了一昧的模仿國外影視作品的下場,就是喪失自己文化的獨特性,試著把台灣文化融進這些「大製作」中,如果《魷魚遊戲》中的遊戲沒有椪糖挑戰,那些「韓味」都消失的話,這部劇還會這麼紅嗎?
P.S.結果聊一聊就偏題,但的確是我看完俗女後最大的感想,在台灣製作戲劇是艱難的,但其實有很多好作品之所成功就是因為其包含了台灣獨特的文化性質,並非只是高成本的精良製作而已。如果台灣喜劇都模仿美式幽默的話,為啥我不直接看美劇就好,難道台劇會有美國人獨到的幽默與文化底蘊嗎?
附註1:在灣一般類似質感的劇本,一集製作費約300萬台幣,但「俗女」第一季一集卻少了整整100多萬,所以整體場景變動較有感也是到第二季才比較多。但就其他市場,像是日韓、大陸等地隨意一集高達千萬台幣的製作(算一般),台灣的預算著實少了許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0會員
63內容數
解析電影的世界與個人對於電影語言的看法 比起電影心得分享,更貼近於影評的言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apsuleFilm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遊戲製作的目的是為了提供玩家樂趣,而提供玩家樂趣最為直覺的方式就是設定良好的通關機制,不論是打贏電腦、與對手競技或是達成特定通關條件,都會給予玩家帶來成就感,進而享受到遊戲所帶來的沉浸式娛樂。然而在1989年,就有一款不設定條件過關的遊戲,不僅在遊玩的過程中沒有條件限制,也沒有遊戲結束(Game O
現實與虛擬分界模糊的未來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樂土」:沉浸在遊戲的世界、揮灑在熱舞的時刻、流淌於音樂之海中……,而在《一級玩家》中的樂土則是指「綠洲(VR虛擬世界)」。這片綠洲承載著所有人夢寐以求的理想,無論是遊戲、音樂、影視作品、生活娛樂等,你都可以找到所想一切,儼然就是「第二世界」。可惜
故事中,說明一個高度擁有機器人從事基礎建設等工程的未來世界,其中一個正在做工的機器人突然停下自己的工作,往天空一望,彷彿在思考自己為何需要「工作」的同時,突然「頓悟」。它發現自己與同類都在被人類所剝奪,沒有屬於自己的權利,自己僅是為了人類社會發展所創造出來的「財產」,進而反對、抗爭、到成立機械帝國,
《機械姬/人造意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小成本敘事電影,之所以說不可多得是因為該電影非常明確深入地描述了關於人工智慧的理解,卻又不用單純說教的方式來闡述,反而是利用劇本富有娛樂價值的部分進行鋪陳。這使得在觀影的過程中,我們即使不太明白那些理論的基礎(圖靈測試、黑白瑪莉等),仍可以透過劇情的引導來了解導演
人工智慧(附註1)一直都是科幻題材界的熱門話題,這類型的電影一般來說大致會有三種基本面向的呈現:探討機器與人性之間的關聯;探討機器自我學習發展的過程;探討機器作為生命延續上的意義或目的。大多數的電影會集中在第一種,因為這部分在機器與人性中的掙扎是最有戲劇性的部分,像是《AI人工智慧》、《變人》等等,
《侏儸紀公園》中,因為要限制恐龍的繁衍問題,所以將所有的培育恐龍性別都設定為「雌性」,但沒想到在生物本能的驅使下,這些「母胎單身」的恐龍居然也有可以自體繁殖的能力。而留下的金句「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其實背後就是基因在作祟罷了,因為移植了某種青蛙的基因,使得生命想要延續的潛能,得以實現(附註1)。
遊戲製作的目的是為了提供玩家樂趣,而提供玩家樂趣最為直覺的方式就是設定良好的通關機制,不論是打贏電腦、與對手競技或是達成特定通關條件,都會給予玩家帶來成就感,進而享受到遊戲所帶來的沉浸式娛樂。然而在1989年,就有一款不設定條件過關的遊戲,不僅在遊玩的過程中沒有條件限制,也沒有遊戲結束(Game O
現實與虛擬分界模糊的未來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樂土」:沉浸在遊戲的世界、揮灑在熱舞的時刻、流淌於音樂之海中……,而在《一級玩家》中的樂土則是指「綠洲(VR虛擬世界)」。這片綠洲承載著所有人夢寐以求的理想,無論是遊戲、音樂、影視作品、生活娛樂等,你都可以找到所想一切,儼然就是「第二世界」。可惜
故事中,說明一個高度擁有機器人從事基礎建設等工程的未來世界,其中一個正在做工的機器人突然停下自己的工作,往天空一望,彷彿在思考自己為何需要「工作」的同時,突然「頓悟」。它發現自己與同類都在被人類所剝奪,沒有屬於自己的權利,自己僅是為了人類社會發展所創造出來的「財產」,進而反對、抗爭、到成立機械帝國,
《機械姬/人造意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小成本敘事電影,之所以說不可多得是因為該電影非常明確深入地描述了關於人工智慧的理解,卻又不用單純說教的方式來闡述,反而是利用劇本富有娛樂價值的部分進行鋪陳。這使得在觀影的過程中,我們即使不太明白那些理論的基礎(圖靈測試、黑白瑪莉等),仍可以透過劇情的引導來了解導演
人工智慧(附註1)一直都是科幻題材界的熱門話題,這類型的電影一般來說大致會有三種基本面向的呈現:探討機器與人性之間的關聯;探討機器自我學習發展的過程;探討機器作為生命延續上的意義或目的。大多數的電影會集中在第一種,因為這部分在機器與人性中的掙扎是最有戲劇性的部分,像是《AI人工智慧》、《變人》等等,
《侏儸紀公園》中,因為要限制恐龍的繁衍問題,所以將所有的培育恐龍性別都設定為「雌性」,但沒想到在生物本能的驅使下,這些「母胎單身」的恐龍居然也有可以自體繁殖的能力。而留下的金句「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其實背後就是基因在作祟罷了,因為移植了某種青蛙的基因,使得生命想要延續的潛能,得以實現(附註1)。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的意外室友》是一部引人入勝的臺語偶像劇,利用幽默輕鬆的方式切入高齡化社會、住房困境及家庭關係等議題。故事圍繞在姚淳耀與嚴正嵐飾演的一對情侶,在與林麗春共同同居過程中所展開的感人故事,展現了角色的真實情感與成長。這部作品在傳遞社會議題的同時,也讓觀眾感受到溫暖與深思。
Thumbnail
🌿「著名的水滸英雄花和尚,誰知他一生想望,竟不是奮戰沙場? 」 來賓介紹👏👏👏 -- 導演:蔡格爾 -- 京劇演員:劉育志 🏹從舊有文本中找尋自我定位,曲藝與京劇的跨界碰撞🔥
Thumbnail
撰文者:薛惠琪(飾演 女兒劉佳穎) 在這次的《從性憶起》性別教育工作坊的下半場活動裡,我們首次以「沉浸式劇場」作為帶領觀眾親身體驗性別議題的方式。而在第三場社區的戲劇體驗課中,我們更以臺劇《俗女養成記》為整門課的主軸,讓觀眾一同參與劇場的演出。現在,就讓沒有參與到這場戲的女兒佳穎來和大家一起做場戲
Thumbnail
兔圈觀看《承歡記》會聯想到《餘生請多指教》的劇情,女主和男主吃豆漿油條,校校曾和顧醫生吃豆漿油條;女主幫男主修燈泡,校校曾幫顧醫生修燈泡;女主去酒吧,校校曾去酒吧;女主母親生病離家出走,女主因擔心而斥責母親,讓人秒回校校父親手術前離家出走,校校因擔心而斥責父親。
Thumbnail
2023年上架的《我的幸福婚約》,開場幾幕就帶出繼妹嘲笑在廚房燒柴臉上沾了煤灰的女主人翁這種灰姑娘式的情節,但反正點開這部動畫,只是因為它的畫風細緻,我也只想看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並沒有多餘的期待,所以,我並不嫌它老哏老套。   女主人翁齋森美世是個被窮養的女孩,雖然生在殷實的異能家族裡,卻因為
Thumbnail
七十年代末,叮噹年紀還小。印象中有一個電視劇集名為「過埠新娘」,依稀記得一幕是女主角從老遠地方來到香江尋找未婚夫不遂,女人徬徨無助,不知如何是好。說也奇怪,叮噹除了對這一幕有些印象之外,其他內容彷彿失去所有記憶......
Thumbnail
有人說過一部好戲,第一要能看見自己;第二要能見天地;第三要能見眾生。 由長腿男神胡一天、張婧儀主演《惜花芷》,本山人「猜不透」認為此劇兼具好戲的三大元素,果真此戲的熱度與點播率不斷升高,真搞不懂網上那些莫名的批評。《惜花芷》每集都有緊湊劇情在推進,可以看見個人與家庭的羈絆、君臣政治之詭譎,以及如何
「致全力以赴,卻依舊不完美的俗人們」 致各位俗人們,請不要排斥命運帶來的驚喜與驚嚇,讓我們繼續在人生舞台中哭哭笑笑,請相信,發生的一切都是好的!
時隔多年,終於將第一季的俗女養成記看完了。 從小嘉玲到大嘉玲的成長,好像看見了每一個女生在成長過程中與社會的拔河拉扯,要乖?要成為賢妻良母?要找個好人家嫁?不能太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太有自己的樣貌,所有的一切都不能只是「我覺得」。 但又有誰打從心底問過,那樣的淑女真的快樂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的意外室友》是一部引人入勝的臺語偶像劇,利用幽默輕鬆的方式切入高齡化社會、住房困境及家庭關係等議題。故事圍繞在姚淳耀與嚴正嵐飾演的一對情侶,在與林麗春共同同居過程中所展開的感人故事,展現了角色的真實情感與成長。這部作品在傳遞社會議題的同時,也讓觀眾感受到溫暖與深思。
Thumbnail
🌿「著名的水滸英雄花和尚,誰知他一生想望,竟不是奮戰沙場? 」 來賓介紹👏👏👏 -- 導演:蔡格爾 -- 京劇演員:劉育志 🏹從舊有文本中找尋自我定位,曲藝與京劇的跨界碰撞🔥
Thumbnail
撰文者:薛惠琪(飾演 女兒劉佳穎) 在這次的《從性憶起》性別教育工作坊的下半場活動裡,我們首次以「沉浸式劇場」作為帶領觀眾親身體驗性別議題的方式。而在第三場社區的戲劇體驗課中,我們更以臺劇《俗女養成記》為整門課的主軸,讓觀眾一同參與劇場的演出。現在,就讓沒有參與到這場戲的女兒佳穎來和大家一起做場戲
Thumbnail
兔圈觀看《承歡記》會聯想到《餘生請多指教》的劇情,女主和男主吃豆漿油條,校校曾和顧醫生吃豆漿油條;女主幫男主修燈泡,校校曾幫顧醫生修燈泡;女主去酒吧,校校曾去酒吧;女主母親生病離家出走,女主因擔心而斥責母親,讓人秒回校校父親手術前離家出走,校校因擔心而斥責父親。
Thumbnail
2023年上架的《我的幸福婚約》,開場幾幕就帶出繼妹嘲笑在廚房燒柴臉上沾了煤灰的女主人翁這種灰姑娘式的情節,但反正點開這部動畫,只是因為它的畫風細緻,我也只想看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並沒有多餘的期待,所以,我並不嫌它老哏老套。   女主人翁齋森美世是個被窮養的女孩,雖然生在殷實的異能家族裡,卻因為
Thumbnail
七十年代末,叮噹年紀還小。印象中有一個電視劇集名為「過埠新娘」,依稀記得一幕是女主角從老遠地方來到香江尋找未婚夫不遂,女人徬徨無助,不知如何是好。說也奇怪,叮噹除了對這一幕有些印象之外,其他內容彷彿失去所有記憶......
Thumbnail
有人說過一部好戲,第一要能看見自己;第二要能見天地;第三要能見眾生。 由長腿男神胡一天、張婧儀主演《惜花芷》,本山人「猜不透」認為此劇兼具好戲的三大元素,果真此戲的熱度與點播率不斷升高,真搞不懂網上那些莫名的批評。《惜花芷》每集都有緊湊劇情在推進,可以看見個人與家庭的羈絆、君臣政治之詭譎,以及如何
「致全力以赴,卻依舊不完美的俗人們」 致各位俗人們,請不要排斥命運帶來的驚喜與驚嚇,讓我們繼續在人生舞台中哭哭笑笑,請相信,發生的一切都是好的!
時隔多年,終於將第一季的俗女養成記看完了。 從小嘉玲到大嘉玲的成長,好像看見了每一個女生在成長過程中與社會的拔河拉扯,要乖?要成為賢妻良母?要找個好人家嫁?不能太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太有自己的樣貌,所有的一切都不能只是「我覺得」。 但又有誰打從心底問過,那樣的淑女真的快樂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