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養成記

含有「俗女養成記」共 8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俗女養成記》的書本跟戲劇一樣值得推薦,雖是同樣的故事人物,不過我覺得兩者想要傳達的主軸是不一樣的,如果以「感同身受」來形容,那麼紙本上的文字可能更能觸動我的心。   (20231110刊於blogger、20250903刊於方格子)   >>>>>>>>>>>>>>>>>>>>>>>>
  現在回想起來,《俗女養成記》的情節仍是令人回味。   (20231103刊於blogger、20250902刊於方格子)   >>>>>>>>>>>>>>>>>>>>>>>>>>>>>>   [我看《俗女養成記》]      上星期我看完了《俗女養成記》的最後一帖,第一個感想是覺
你是否曾在讀某本書時,體驗到一種「精神感召」?
Thumbnail
5/5第二堂人生國文課
江鵝以過來人的角度為年輕創作者談寫作、出書、雅與俗,以及她怎麼看成為作家這條路。
Thumbnail
結婚,不是幸福的起點或終點,那是你們兩個人願意一起在某個時間點畫下大事紀的記號,然後一起相互扶持的往前走
後壁,是臺灣冠軍米的故鄉,也是國際蘭展的展場之一。 由稻田所彩繪而成的田園景觀,吸引了不少劇組前來取景,2004 年上映的紀錄片《無米樂》,就讓後壁一躍成為臺灣經典小鎮。 《俗女養成記》的播出,更讓觀眾認識到菁寮老街的歷久彌新,再次創下遊客爭相造訪的榮景。
Thumbnail
從腦科學與心理學解析表演的力量 當你讀過某句台詞,是否曾突然停頓,感覺它像是在說自己的故事?戲劇不僅是一種表演藝術,它更是一種深入內心、探索自我的過程。在戲劇課堂中,許多學生在排練時,會意外地被某句話觸動,甚至喚起深埋記憶的情感。 而這並非巧合,而是心理學與腦科學共同作用的結果。 當戲劇觸動內
本篇文章探討近年來本土影視作品中母女關係的療癒風潮,分析「父權結構」對母女課題的影響及其在電影和電視劇中的呈現。文章指出母女課題的多樣性,並深入剖析如何透過影視作品理解和反思現代家庭中的性別固化問題。最終,強調母女修復的重要性及所需的課題分離,鼓勵觀眾透過戲劇瞭解自我療癒的過程。
Thumbnail
即使《影后》裡的男性幾乎沒有自己的聲音,皆是襯托紅花的綠葉,一反過去「每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的公式,如今,每個成功女人背後都有一個糟糕的男人,正因人是如此畏懼孤獨,風霜歲月、情場難關更滋養了她們鏡頭前的氣質與姿態,教人深深相信,帶著傷痕走的背影更加動人。
Thumbnail
鹿刻Luke-avatar-img
2024/12/04
冷冷暖暖多變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