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即奴役,奴役即自由——《1984》

自由即奴役,奴役即自由——《198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小到大學的時候,求學過程中都沒有接觸到什麼外國經典文學,舉凡卡謬、海明威、瑪格麗特等等,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作者對我來說都相當陌生。包括這篇介紹到的歐威爾,當初我對於這本早在 1948 年就橫空出世的經典完全不知曉。誘發我看這本書有幾個原因:第一,是中國的集權統治;第二,也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最幸福》這本書。還記得有一句行銷口號是「真實版的《1984》」,當時的我還不懂背後的意思,直到讀完那本書,才產生濃厚的興趣。至今無論是《1984》的精裝版、平裝版,甚至是原文版小說,都已經納入我的收藏庫中。

《1984》封面

《1984》封面

從一些細節可以發現,1948 年出版此書的時代背景,作者缺乏較精細的想像。例如:電屏是控制黨員生活最重要的利器,但卻不見裡面對於鏡頭的描述,可能當時的想像還是可以看到另一邊世界的萬能螢幕吧?回到書本的內容來說,其實統統對於要寫這本經典中的經典感到壓力很大。一方面我擔心無法說出核心的理念,另一方面也怕我跟大眾所解讀的有所衝突。但後來想想,在我的寫作專欄裡,我應該恣意地揮灑,任何視角都是我存在於這個世界所留下的痕跡。

溫斯頓是本書的主人翁,他隸屬於英社黨的真相調查局,是個標準的黨員。黨部裡貼滿了標語:「老大哥正在看著你」(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雖然他一直以來都不太相信這世界,但也不敢進一步作出任何反對黨的舉動,因為他知道,一舉一動都被監視著。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名女黨員,她也對這一切充滿憤怒。他們一拍即合,肆無忌憚地談論黨的壞話。溫斯頓甚至還跟他常去的古董店老闆(目測 60 幾歲),租借了樓上的空間,讓兩人獨處。有一次他們如往常來秘密空間相處時,被人逮捕,而告密人除了是歐布萊恩(溫斯頓以為是同一邊的),另一位就是樓下的老闆。當溫斯頓被逮捕走的時,樓下的老闆撕開偽裝,才發現他是個年僅 30 幾歲的思想警察。而他,居然用了整整 7 年監視自己!

想像圖

想像圖

整本書讓我看的心情很沉重的部分是,在溫斯頓被逮捕後,歐布萊恩訊問溫斯頓時說了一段話:

掌握過去者,掌握未來;掌握現在者,掌握過去。我們對明顯的罪行沒興趣,思想才是我們最關心的,我們不只是要摧毀敵人,而是要改變他們,你了解我的意思嗎?

下面有更精確的解釋:

我們(黨)不喜歡陽奉陰違,甚至不喜歡最卑微的服從,等到你終於投降的時候,一定要出自於你自己的意願。我們不會因為異議者反抗我們就摧毀他,只要他還抗拒我們的思想,我們就不會毀了他。我們要扭轉他的思想,要控制他內在的心智,重新塑造他。燒毀他心裡所有的邪惡與幻象,引導他到我們這一方來。不只是表面上的服從,而是誠心誠意,心智和靈魂都屬於我們,我們先讓他成為我們的一份子再殺了他。

破壞、再造、死亡。所有的獨裁者要的不是表面的服從,他們要的是你從心裡的服從。你的生命、你的個人思考都不重要,重點是你只是黨的一部份。當黨不需要你的時候,你就什麼都不是。如果你有一絲對黨的不忠誠,他們並不會馬上殺死你,他們會讓你真的打從心底服從後,再給你痛快的一擊。

我們可以說,這一段文字讀起來既絕望又苦澀。我們也許無法想像是否存在著這樣的生活,但我們可以確認的是,這樣的監控技術,已經一點一滴地成形。

敬個人意志!

Podcast 版本也出來了喔


avatar-img
統統愛看書:書說社會的沙龍
34會員
49內容數
作者養成買書的習慣,大約十年左右,類別涵蓋小說、歷史、經濟、犯罪、和理財,希望透過自身觀點加上書中內容結合成統統社畜中的特殊書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2014 年,有一本生動描繪了柬埔寨歷史的書——《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透過記者的書寫角度,這本書可說是精彩絕倫,時序來到我讀完這本書後,我才發現,那些在外國人眼中輕描淡寫的部分,才是當地人最揮之不去的噩夢。
在日本熊本,有一間看起來稀鬆平常的婦產科綜合醫院,跟其他醫院所提供的服務相去不遠,但這間醫院在 2006 年時,由理事長蓮田太二宣布一項震驚全日本的計畫,那就是仿效德國成立「嬰兒信箱」(日本最新將此名稱改為「送子鳥搖籃」)。
在podcast節目裡我時常提到,所有類型的作者當中,我認為記者最擅長為讀者創造栩栩如生的閱讀體驗。比如《惡血》、《向我一樣黑》和《吃佛》等書,都是透過記者精采地描述和精闢的見解,將兩個元素揉合在一起,才讓我們得以拍案叫絕!
2014 年,有一本生動描繪了柬埔寨歷史的書——《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透過記者的書寫角度,這本書可說是精彩絕倫,時序來到我讀完這本書後,我才發現,那些在外國人眼中輕描淡寫的部分,才是當地人最揮之不去的噩夢。
在日本熊本,有一間看起來稀鬆平常的婦產科綜合醫院,跟其他醫院所提供的服務相去不遠,但這間醫院在 2006 年時,由理事長蓮田太二宣布一項震驚全日本的計畫,那就是仿效德國成立「嬰兒信箱」(日本最新將此名稱改為「送子鳥搖籃」)。
在podcast節目裡我時常提到,所有類型的作者當中,我認為記者最擅長為讀者創造栩栩如生的閱讀體驗。比如《惡血》、《向我一樣黑》和《吃佛》等書,都是透過記者精采地描述和精闢的見解,將兩個元素揉合在一起,才讓我們得以拍案叫絕!